【摘要】上個世紀90年代起,伴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實時輔助交流技術(SCMC)走入語言課堂,逐步開始了廣泛應用。但是,已有研究多是針對文本SCMC研究,鮮少有研究針對語音SCMC研究。本研究針對語音SCMC口語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調(diào)查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SCMC活動對于學生口語提高是有效果的,無論是口語輸出的準確性,還是口語輸出的流暢性方面皆有提高。另外,通過調(diào)查學生對于SCMC口語活動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外SCMC口語教學活動基本持肯定態(tài)度。
【關鍵詞】實時計算機輔助交際(SCMC) 語音 互動理論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particulary synchrono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has greatly helped to transform traditional language class.however,rarely do researchers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CMC technonology applying to language class. This study is a survey of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integrating SCMC into regular class schedule. The study also proved that SCMC is useful in help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speaking proficiency.
【Key words】SCMC; vocie-base; interaction theory
一、導言
聽說讀寫四大語言能力中,口語一直是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薄弱之處。盡管各個高校基本都開設了英語口語課,小班模式的口語教學課也對提高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總體來說,35人口語班,課堂時間還是顯得有些緊張了,加上焦慮,學生普遍反應課堂上口語實踐不足。還有的情況則是課堂時間為部分英語高水平學生主導,多數(shù)學生為沉默的一群。在這樣的情況下,僅僅依靠一周一次的口語課,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這樣的希望常常落空。此時,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學困局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計算機實時交流技術走入外語課堂,開始獲得語言教師和語言學家的關注。教師們認為,通過在線實時交流技術,學生可以突破課堂授課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延伸課堂外學習時間,從而提升學生的外語能力。一般認為,在線實時交際同我們?nèi)粘5拿鎸γ娼浑H似乎差異已經(jīng)不大,但是,他們依然是有差異的。基于語音的實時計算機輔助交際(SCMC),剝除了我們?nèi)粘=浑H行為中的其他輔助理解工具,例如我們的表情,身體姿勢,將課堂口語交際任務轉移到線上,會對學生的語言學習產(chǎn)生何等影響尚且不得不知。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幾個問題:語音實時交流是否能夠促進口語能力的發(fā)展? 學習者對于語音實時交流的語言活動態(tài)度如何?
二、文獻綜述
計算機輔助交流,Herring(1996)將之定義為“人們借助計算機發(fā)生的交流”,英文名為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簡稱為CMC。CMC分為兩種,一種是計算機實時輔助交流,英文是synchronou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簡稱為SCMC;另外一種是與之相對的,計算機非實時輔助交流,英文為asynchronou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簡稱為ASCMC。SCMC又可以分為書面SCMC和語音/視頻SCMC。
研究SCMC模式下的語言交際,可以從話語互動理論(interactionist approach)角度來研究。話語互動理論假設話語互動(interaction)對于二語習得有著重要的意義,強調(diào)了互動之于二語習得的重要作用,從互動的角度解釋二語習得發(fā)生發(fā)展的時機,原因和方式(Gass,1994,1997,2003)。Ellis(1999)對互動(interaction)做了如下定義:“任何面對面交流中發(fā)生的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不僅指人和人之間發(fā)生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指與人大腦內(nèi)部發(fā)生的認知互動行為?!焙苊黠@,這個定義,僅僅指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沒有包括人和計算機之間的互動(人和智能機器人對話)。在信息時代下,這個定義未免有點概括力不足。因此,Chapelle(2003,2007)對該定義做了一個小修正,這個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應該也包括人和計算機之間的互動。就現(xiàn)有研究而言,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還是關注的重點。人和人之間的互動,理論上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證互動之于學習者語言習得的意義,意義協(xié)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意義共建(co-constructing meaning),關注語言形式(attention on form)?;永碚撝诙Z習得的意義,就已有研究來說,牟宜武(2010)認為,迄今為止,依然沒有直接的實證研究能夠證明意義協(xié)商直接導致了二語習得的發(fā)生,更多是通過討論意義協(xié)商引發(fā)了“注意力”(attention)或者是意義協(xié)商引發(fā)了更多的語言輸出,來間接證明意義協(xié)商對于二語習得的作用。
也就是說,SCMC促進了意義協(xié)商,意義協(xié)商引發(fā)更多的語言輸出,更多的語言輸出對于二語習得有幫助。SCMC對于語言學習的意義主要就是通過這個證據(jù)鏈條間接證明的。實際上,我們更需要知道,SCMC對于外語學習的促進作用是否有直接的證據(jù)?有關SCMC促進二語習得的直接課堂研究(Yanguas,2012;Lee,2002,鄭佩云,2010,2011;徐慧,2010),雖然有一些,但問題在于,這些研究幾乎全部集中于文本SCMC,研究者認為文本SCMC對于學習者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主要是因為文本SCMC為學習者提供了真實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提供了更多的交際機會,SCMC構建了一個利于培養(yǎng)合作性學習的學習社區(qū),SCMC創(chuàng)設的交際平臺有利于減輕交際焦慮,從而增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最后文本SCMC還讓學習者有機會聚焦語言形式,就詞匯和語法展開意義協(xié)商,從而關注到語言形式,為最終掌握該語言形式創(chuàng)造了機會。相對來說,很少有研究是針對語音SCMC的學習效果。最后,已有針對文本SCMC研究或者語音SCMC研究,都是就SCMC語言交際活動本身的研究,或者研究其中的語篇特征,互動特征(意義協(xié)商,聚焦形式,注意),或者研究SCMC語言交際活動對于學習者語言學習的影響,或者研究學習者對于課外開展SCMC的態(tài)度和觀點。迄今為止,尚無研究直接從語言課堂角度出發(fā),研究SCMC和外語課堂整合后,語音SCMC對于學習者,教師,外語課堂的影響。所以,整合了語音SCMC技術的外語課堂學習效果研究,都是比較欠缺的。而這正是本研究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語音SCMC技術與外語課堂整合以后,是否對學生語言能力有促進作用?
三、研究
1.被試。被試來自中國內(nèi)陸一所一本類地方高校,一共35人,大二學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15人,參加“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三級”課程,大部分來自電氣與新能源學院,部分學生來自經(jīng)濟管理學院,多數(shù)學生來自中國內(nèi)陸某個省份,學習英語興趣差別較大,英語水平能力差異較大。35人中,有一人因病休學,中途退出,所以有效參與研究的被試實際上是34人。
2.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即學生口語表達的流利性和準確性,我們設計了一個與口課程關聯(lián)的課外在線口語拓展課。一學期口語課為16周,學習計劃是一周口語,一周聽力。本研究設計是,除了正常的課時計劃外,額外從第2周到第15周每周加一次線上口語討論,作為口語課的拓展課,時間為40分鐘,并將在線口語拓展課記入出勤率,務必保證每個學生每次課外拓展課都參加,聲明在線發(fā)言也被記入平時成績,這樣最大程度鼓勵學生參與在線討論。在線口語拓展課依托QQ在線聊天工具,組成一個口語課的群,被試被要求都加入一個QQ群,群昵稱必須是真名,這樣方便記錄學生的在線口語活動。實施方案為,每周一次的口語課后,教師布置一次qq群的語音討論任務。
本研究開始前和結束之后都會對學生做一個口語測試??谡Z測試的形式為描述圖片加上回答問題??谡Z測試從流利和準確(用詞準確和語法準確)兩個方面測評。
3.工具。為調(diào)查學生的個人情況,學習動機,對于在線學習的態(tài)度,我們設計了一份調(diào)查問卷。問卷內(nèi)容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此項研究調(diào)研的目的以及問卷所收集信息僅作為研究之用的承諾;第二部分涉及被試個人背景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性別、學號以及來自的學院名稱等;第三部分是問卷的主體部分,主要涉及被試對實時在線英語口語教學的興趣、口語教學擴展活動與課堂口語教學的相關性、在線口語教學在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方面的作用、教師在在線口語教學活動中應發(fā)揮的作用、討論話題的數(shù)量及形式、每周開展討論的理想次數(shù)以及開展討論持續(xù)的理想時間長度等。
為了測試學生口語能力發(fā)展情況,設計了口語能力測試(描述圖片+回答問題)。主要參照“歐洲語言能力測試框架”中的口語水平評估框架。針對部分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口語能力進步特別大的學生,設計訪談框架。
4.數(shù)據(jù)收集和分析。數(shù)據(jù)有調(diào)查問卷,口語測試,錄音數(shù)據(jù)分析。
四、結果分析
1.在線學習動機調(diào)查。
可以看出來,對于在線口語拓展課這種形式,有39%的學生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30%的學生表示比較有興趣,但是也有25%的學生表示無所謂,換個形式上英語課而已,還有6%的學生明確反對這種形式。反對原因在于,這部分學生往往來自經(jīng)濟比較落后的地區(qū),對于使用信息技術并不是那么熟練,并且其中一部分學生自己并沒有電腦,必須和同學公用,上網(wǎng)上口語拓展課非常不方便,所以很排斥。再就是不喜歡這種不能面對面交流的模式,覺得冷冰冰的,聽得到聲音,看不到表情,感情上排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本身并不喜歡英語課,覺得還要課外花時間做,不愿意。但是就感興趣的同學而言,基本都認為這種課外拓展不錯,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應與口語交流,有了更多的機會來使用應與,再就是,不用再課堂上對著眾人,焦慮感不那么強了。
2.在線口語拓展課教師的職能調(diào)查。
從這個可以看出,學生依舊比較適應有教師指導的課堂形式,即便在線課堂,也認為教師應該在中間發(fā)揮重要作用,并不只是一個在線口語角,大家自由發(fā)言,希望教師能夠“課前提供討論的話題”“討論中間參與,激勵同學發(fā)言”“給予一定的糾錯反饋”。并且學生認為,沒有教師參與的在線討論,常常又變成“沉默的大多數(shù)”,口語不是太流暢的學生感到發(fā)言有壓力,而教師參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讓話題討論更深入一些。
3.口語能力提高效果調(diào)查??谡Z能力測試采用準確和流利兩個評分標準,5分制,主觀評分。
可以看出來,從流利和準確兩個方面來看,學生口語后測基本好于前測,但是差別并不大。在調(diào)查學生對于在線口語拓展的態(tài)度時,有70%學生認為這種形式對于口語提高很有幫助,另外30%的學生認為不太大或者一般,從這個學生自我認識來看,前后測的分數(shù)也基本反應了這個情況。
五、結語
本研究表明,將SCMC技術融入傳統(tǒng)外語課堂,對于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有著一定作用,但是,是否起著決定作用,這是有待商榷的。事實上,通過在線口語拓展課,延長了外語口語課堂時間,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語言輸出,這種活動本身對于學生的口語能力提升應該是有幫助的。從本研究前后測結果來看,學生口語的流利度和準確度也確實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前后測提高最大的也恰恰是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他們更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外在線口語拓展活動,更樂意和教師主動交流學習心得,也樂于向教師學習好的學習策略或者有用的學習方法,正是對英語學習有著強烈興趣和動機的學生受益最大。因此,盡管前后測顯示了學生口語能力提高,但是我們只能說是客觀條件(延伸的口語課堂)加上學生學習主動性配合起來,學習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其次,利用實時交流技術開展口語拓展課,實際上也發(fā)現(xiàn),不是一個口語角,讓學生去說兩句就萬事大吉,口語拓展課本身的設計也極其重要,比如不同的學習任務會對語言產(chǎn)出有著比較大的影響,一般的所謂“課堂大討論”在虛擬空間,其效果并不是太好,也許是因為少了課堂氛圍,完全靠語言,這個時候具出現(xiàn)了眾人挑水沒水喝的局面,大家都等著別人來發(fā)言,這個對于教師設計在線學習任務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就筆者的感受而言,就一個話題大家自由發(fā)言,效果是最不好的,但是如果就某個具體的任務做口語練習,例如復習單元,筆者設計了一個猜詞的任務,大家的參與度很高,事后反應也很不錯。這說明,成功的口語課堂還是在于活動的設計,根據(jù)學習目標設計適合的學習任務是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最后,在線口語拓展課確實能夠減輕學生用英語發(fā)言的焦慮,即便是在線語音發(fā)音,學生普遍反應焦慮感也要好于課堂發(fā)言。這點其實有些讓筆者意外,筆者開始認為在線語音發(fā)言可能會遭遇一定程度的沉默,但實施的結果顯示,在線語音發(fā)音確實鼓勵了部分課堂沉默的學生參與口語練習活動,后來的訪談中,學生也反映,在線語音活動一開始讓人有些尷尬或者不適應,但是一旦開始說了,就感覺找到了說外語的感覺,不那么懼怕或者焦慮了。最后,本研究僅僅是一個嘗試,還有諸多不足之處,比如,不同學習任務對于學生語言產(chǎn)出的影響,并沒有做深入探討,而這個對于實踐外語課堂是極其重要的,而這將是未來研究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Chapelle,C.A.2003.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lectures on applied linguistics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2]Chapelle,C.A.2007.Learning through online communication: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fr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A.Andrews & C.Haythornwaite(Eds.).Handbook of elearning research[C].Cambridge:CUP,45-76.
[3]Ellis,R.1999.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through interac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Herring,S.,1996.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linguistic,social an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4]Gass,S.,& Varonis,E.1994.Input,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produc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6,283-302.
[5]Gass,S.1997.Input,interaction,and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6]Gass,S.2003.Input,interaction and output:an overview[A].In K.Bardovi-Harlig& Z.Dornyei(Eds.).AILA Review[C].Amsterdam:John Benjamins,3-17.
[7]Lee,L.2002.Synchronous online exchanges:a study of modification devices on non-native discourse[J].System,30,275-288.
[8]Yanguas,I.2012.Task-based oral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nd L2 vocabulary acquisition[J].CALICO Journal.29(3):507-531.
[9]牟宜武.國外意義協(xié)商三十年評述[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 2010,6:83-89.
[10]徐慧.網(wǎng)絡聊天室之英語對話之會話分析[MA].2007.
[11]鄭佩蕓.基于網(wǎng)絡書面實時交流的大學英語拓展課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12]鄭佩蕓.不同英語水平對子組合的語言輸出和互動模式研究-基于網(wǎng)絡書面實時交流的實證探索[J].外語界,2011,3:60-67.
作者簡介:林玲(1979-),女,漢族,講師,碩士,外語教育學,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