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民 葉徐崢
摘要:口述歷史檔案是不是檔案,目前在檔案界主要有贊成和反對兩種意見。本文從口述歷史檔案的本質、形成過程、反映內容、法律認可等方面,論證了口述歷史檔案作為檔案的合理性。
關鍵詞:口述歷史檔案記憶工具過程原始內容真實法律認可
Abstract: There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or and against perspectives about whether the oral history archives are archives. This essay demon? strates the rationality of oral history archives as ar? chives from the nature, forming process, reflective content and legalsanction, etc.
Keywords:Oralhistoryarchives;Memory tools; Originalprocess; Truth of content; Legal sanction
口述歷史檔案是為搶救社會記憶而對個人進行有計劃采訪的結果,表現(xiàn)形式為錄像、錄音及文字記錄。[1]目前,檔案界多稱作“口述檔案”,也稱作“口述史料”??谑鰵v史檔案是不是檔案,目前檔案界尚未取得一致認識,主要有贊成、反對兩種意見。反對者認為“口述檔案其實不是檔案,而只是一種輔助檔案利用的參考資料?!逼湟罁?jù)為“口述檔案”不是伴隨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而自然形成的,不具有檔案原始記錄性的本質屬性。[2]針對這些觀點,筆者贊成口述歷史檔案作為檔案資源來建設,其理由如下:
一、從本質上看,口述歷史檔案是社會記憶的構成
(一)口述歷史檔案的本質是社會記憶的工具
所謂記憶,是人們對經(jīng)驗的識記、保持和應用過程,也是對信息的選擇、存儲和提取過程。不同的社會群體,從個人、家庭,到民族、國家社會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保留其關于過去的歷史記錄。這些記錄最早包括一些口頭傳說、民間神話故事,以及檔案、圖書和文物等。口述歷史檔案的內容直接延展到歷史之中,通過當事人的講述來印證、補充和重構社會記憶。
我國檔案學者王景高從社會記憶維度闡述了口述歷史檔案的本質。他認為“檔案從它的起源和本質講,乃是一種社會記憶工具”。[3]口述歷史檔案本身存在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想要訴說,而是通過訴說的方式,將個人記憶轉化為集體記憶,進而上升到社會記憶。將口述歷史檔案收藏或公開,既能夠保存社會記憶,又能夠引起社會共鳴。作為社會記憶的因子,口述歷史檔案以其平民性、多元性、活態(tài)性、綜合性的特點,豐富和印證過往的人物、過往的事件及過往的活動。因此,無論是文本檔案,還是口述歷史檔案,其本質都是社會記憶的工具。
(二)國內外承認口述歷史檔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1.為防止人類記憶的消失,199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起“世界記憶工程”。凡符合世界意義的文獻遺產(chǎn)項目,經(jīng)過申報批準就會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根據(jù)該定義,文獻遺產(chǎn)指的是具有信息內容和載體的一份、或有邏輯連貫性的一組文獻。1998年11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chǎn)代表作條例》,提出界定“口頭和非物質遺產(chǎn)”的準則和價值是通過模仿或其他方式口頭相傳。其形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游戲、神話、禮儀、手工藝、建筑術及其他藝術。2003年10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又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公約》,其規(guī)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包括:口頭傳統(tǒng)和表現(xiàn)形式,它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jié)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tǒng)手工藝。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在這十一組檔案資料中,就口述歷史檔案而言,包括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秀英的證詞,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的證詞、法庭詢問筆錄等。[4]
2.在我國,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自2006年5月以來,已經(jīng)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1年6月,《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法》規(guī)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chǎn)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以及與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其中就包括傳統(tǒng)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5]2012年2月,《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普查、建檔制度和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制度,編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分布圖集,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保護體系,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分類保護標準和規(guī)劃。[6]可見,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把口頭傳統(tǒng)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內容加以保護,承認口述歷史檔案的客觀存在。
二、從形成過程看,口述歷史檔案具有原始性
(一)口述歷史檔案是當時當?shù)匦纬?/p>
口述歷史檔案的形成是一定主體有目的地對當事人進行采訪的結果。通過采訪者和當事人的交流互動,圍繞某一方面,或事件、或人物、或機構、或主題而形成的談話記錄。采訪者和當事人都是在特定的具體時間和具體地點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進行現(xiàn)場訪談,采訪者整理后的文字材料,經(jīng)當事人認可,歸檔保存就形成了口述歷史檔案。
從形成的過程來看,口述歷史檔案記錄的是采訪者提問與當事人的回憶,它是當時當?shù)匦纬?,并非事后補救。在口述歷史檔案的訪談過程中,通過錄音、錄像的方式,現(xiàn)場對相關的話語進行記載固定,并作為之后整理文字材料的完全依據(jù)。錄音、錄像都是發(fā)生在訪談進行過程之中,采訪者以及當事人的所有話語,甚至神態(tài)和動作都能夠被完整地記錄下來。即使在整理階段形成的文字材料,同樣是根據(jù)錄音、錄像所記錄的情況轉化而來,它與訪談時當事人的回憶高度吻合,表達了當事人的真實意圖。有文字材料,又有錄音和錄像,再現(xiàn)其訪談情景,三者并存,既不容易篡改,又充分顯示了口述歷史檔案形成過程的真實性和原始性。
(二)檔案載體是信息的一種特殊遷移和轉換
1.口述歷史檔案的形成過程雖然是通過訪談的方式,其信息被固定在文本影像等載體之上,但是其本質應是信息的一種特殊遷移和轉換。它把存貯在人腦中的信息,通過話語遷移到文本或聲音、影像等載體上??谑龅男畔⒃臼枪袒诋斒氯说挠洃浿校捎诓稍L者主動提出問題予以引發(fā),從而實現(xiàn)以話語為媒介的轉換。有學者認為由于口述歷史檔案沒有前身,因而只能是口述資料。[7]傳統(tǒng)檔案是在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記錄了當時社會的活動、現(xiàn)象和心理狀態(tài)等,被保存后而形成檔案。對其當時情況的記錄,同樣是一定主體根據(jù)所見、所聞、所想在主觀意識形態(tài)下所進行的客觀記錄。就其前身,同樣是存貯在人腦之中的信息。無論是所見、所聞,抑或所想、所記,都是存貯在人腦之中然后被具體化于文本或其他載體之上,并通過保存的方式而成為檔案??谑鰵v史檔案也是把當時人腦中的記憶信息延遲后加以具象,借助文本、聲音或影像等載體實現(xiàn)的信息遷移。它們的前身同樣是反映和存貯在人腦之中的信息,所不同的是口述歷史檔案并沒有在當時實現(xiàn)信息的遷移,而是在多年之后被采訪者的問題所引發(fā),才從記憶中被遷移出來。
2.按照信息學的研究成果看,人腦與文本、音像一樣,都是信息的載體。社會科學更是將獲得的口述材料作為研究結論的重要支撐。加之歷史學也是將口述史料和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并稱為三大史料??梢?,口述歷史檔案只是信息遷移的一種特殊情況下的滯后產(chǎn)物。
三、從反映內容看,口述歷史檔案具有相對真實性
(一)內容為親歷、親見和親聞
不同意將口述歷史檔案作為檔案的學者,以口述歷史檔案內容真實性問題作為否定其成為檔案的依據(jù)。他們認為,口述歷史檔案受限于當事人的記憶,不夠準確或不十分完整,由于這些局限性的存在,口述歷史檔案不能稱其為檔案。在這里,筆者認為內容真實性問題不能作為衡量口述歷史檔案是否成為檔案的唯一標準??谑鰵v史檔案是當事人根據(jù)自身經(jīng)歷和認知來回憶發(fā)生在身邊事情的一種記錄,這些內容都是其曾經(jīng)的親歷、親見和親聞,因此和傳統(tǒng)檔案一樣,其內容應當具有原始性。[8]檔案學現(xiàn)有研究成果表明,檔案是原始的歷史記錄,這是就檔案整體而言,說明它較其他文獻更真實可靠。但是對某一份具體的檔案來說并非如此。由于受檔案形成者的認識、地位、立場等因素的制約,檔案內容的記載與歷史真實或多或少地存在距離,有的甚至與歷史真實大相徑庭。在所存藏的傳統(tǒng)檔案中,這種現(xiàn)象并非個案,但是其仍作為檔案被保存,由此也形成了對檔案真實性的共識:即使是被篡改的檔案也應當視為檔案。因為該檔案印證了篡改者的動機和行為方式,能夠據(jù)此推斷出相關事件的背景、各利益群體的關聯(lián),進而可能發(fā)現(xiàn)該事件的真實。
我們承認,口述歷史檔案提供的信息確實存在誤差或失真的情況。就客觀而言,人的記憶因時間久遠難免發(fā)生誤憶甚至失憶。就主觀而言,一是受個人經(jīng)歷、情感等因素影響,或是因事物變化導致后來的認識覆蓋了先前的認識,這些都會造成當事人提供信息無意識的失真;二是為了“隱惡揚善”而著意提升個人的光輝形象,這種情況下發(fā)生的記憶“誤差”則是故意的。針對這種情況,研究者提出可以通過訪談一類群體來完善。盡管這類群體中個體間的口述存在差異、矛盾甚至沖突,但是不同的敘述可以產(chǎn)生抵消效應,從而提供接近歷史真相的敘述。而且通過眾人的回憶,還可以彌補個別的失憶,形成更加完善的社會記憶。
(二)口述歷史檔案屬于個人講述的檔案
1.口述歷史檔案與個人形成的日記、信函和文稿同質,都反映了當事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個人形成的材料,可以視為檔案。對于個人的日記、信函和文稿,檔案界認為是個人檔案的構成,它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變化和活動經(jīng)過情況,來源于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觀察、理解和抒發(fā)情感。日記、信函和文稿,可以寫人記事,可以狀物寫景,可以抒發(fā)感情,還可以記述活動。凡是個人在社會活動或生活中,做過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在日記、信函和文稿中、記錄。口述歷史檔案也是當事人從自身角度回憶其在生活中所做、所見、所聞、所想的信息,作為個人形成的材料,通過規(guī)范的方式記錄的口述材料可以是檔案。
2.從其特點來看,口述歷史檔案對于表達當事人對外界事物的看法,與其形成的日記、信函和文稿僅是記錄的先后時序不一,均是反映個人對社會活動和生活的認識。與日記、信函和文稿不同的是,口述歷史檔案是帶有鮮明個人講述色彩的檔案。大多情況下我們極易見事不見人,忽略當事人的作用,而聚焦在講述的內容上,認為當事人是為講述某一歷史而講述。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當事人在歷史中的能動作用同樣影響著歷史的發(fā)展。從聯(lián)系的方面來說,歷史主題也烘托和構成了當事人的經(jīng)歷。
四、從相關法律看,口述歷史檔案具有合法性
從我國相關法律來看,特別是部分法律條文中均認可口述歷史檔案的存在,從法律維度確認口述歷史檔案作為證據(jù)鏈的合法性。《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都規(guī)定當事人陳述、視聽資料、證人證言,作為法律證據(jù)的來源之一。如《民事訴訟法》第六章第六十三條中規(guī)定:證據(jù)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shù)據(jù);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梢?,口述材料正是當事者講述相關事件的過程,與訴訟案件形成印證關系,具有證據(jù)性質?!吨鳈喾ā分忻鞔_規(guī)定口述作品列入其保護范圍之內。根據(jù)《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對口述作品的解釋,它是指即興的演說、授課、法庭辯論等以口頭語言形式表現(xiàn)的作品。從作品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獨創(chuàng)性還是可復制性,口述歷史檔案都能夠滿足條件。以《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解釋為依據(jù),口述歷史檔案是由采訪者和當事人根據(jù)一定的訪談主題講述自己的故事和經(jīng)歷,實質上屬于演說,是出自口述者內心的一種即興的情感表達。《繼承法》明確規(guī)定:遺產(chǎn)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包括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chǎn)權利??谑鰵v史檔案作為著作權法所保護的客體之一,自然成為《繼承法》中的客體。
綜上所述,我們從口述歷史檔案的本質、形成過程、反映內容、法律規(guī)定等方面,論證了口述歷史檔案作為檔案的合理性??梢钥吹剑瑹o論是理論維度,還是社會實踐,口述歷史檔案都可以看作檔案。相關事實也證明,口述歷史檔案作為檔案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國家檔案局在《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的“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鼓勵開展口述歷史檔案”[9]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切實需要把口述歷史檔案提升到新資源建設層面上來認識,盡早按下口述歷史檔案資源建設的快進鍵,畢竟搶救口述歷史檔案資源時不我待。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口述歷史檔案資源建設及其開發(fā)利用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2BTQ04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注釋及參考文獻:
[1]潘玉民.認識與行動:再論口述歷史檔案資源建設[J].檔案學通訊,2012(1):101.
[2]張仕君,昌晶,鄧繼均.口述檔案概念質疑[J].檔案學研究,2009(1):10.
[3][8]王景高.口述歷史與口述檔案[J].檔案學研究, 2008(2):3.
[4]《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EB/OL].[2015- 10- 10].http://www.nj1937.org/ cn/2015-10/10/c_134700082.htm.
[5]受權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法
[EB/OL].[2011- 02- 26].http://www.gov.cn/jrzg/ 2011-02/26/content_1811128.htm.
[6]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EB/OL].[2012- 02- 16]. http://www.china.com.cn/ policy/txt/2012-02/16/content_24647982.htm.
[7]王茂躍.關于口述檔案概念的困惑[J].山西檔案, 1998(6):15.
[9]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N].中國檔案報,2016-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