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英
先給出以下結(jié)論:
命題 如圖1,若OA=a,OB=b,P是∠AOB的平分線上的任意一點,則
圖 1
OP=taa+bb,t≥0。();反之,若點P滿足()(t∈R),則P在∠AOB的平分直線上。
證明 命OA0=aa,OB0=bb。
由于OA0=OB0=1,所以平行四邊形A0OB0P0是菱形,
則OP0平分∠AOB。
因為P是∠AOB的平分線上的任意一點,則有OP=tOP0=tOA0+OB0,t≥0。
也即OP=taa+bb,t≥0。()
反過來,若點P滿足()(t∈R),則P在菱形A0OB0P0的∠A0OB0的平分線上,也即在∠AOB的平分直線上。
利用上述角平分線的向量結(jié)論,可以簡便快捷地解決一些與之相關(guān)的數(shù)學(xué)問題,其中包括近些年來的一些高考試題。
例1 如圖2,在△ABC中,AD是∠A的平分線,a,b,c為其三邊長。
(1)求證:BDDC=cb;
(2)求AD的長。
圖 2
分析 (1)由()可得
AD=tABc+ACb=tcAB+tbAC。①
∵B,D,C三點共線,∴tc+tb=1t=bcb+c。代入①得
AD=bb+cAB+cb+cAC。②
BD=AD-AB=bb+cAB+cb+cAC-AB
=-c1b+cAB-1b+cAC。
DC=AC-AD=AC-bb+cAB-cb+cAC
=-b1b+cAB-1b+cAC。
故BDDC=BDDC=cb。
(2)在②兩邊平方,得
AD2=1b+c2b2·AB2+2bcAB·AC+c2·AC2=2bcb+c2bc+AB·AC。③
又AB-AC=CBAB·AC=AB2+AC2-CB22=c2+b2-a22,代入③
可得AD=bcb+c2-a2b+c。
前述證法,與傳統(tǒng)的平面幾何證明方法大
為不同,別具一格,充分顯示了向量的工具作用。
在本題中,若AD是∠A的外角平分線,如
圖3,不妨利用命題,證明BDDC=cb,
并求出外角平分線長AD。
證明過程由讀者完成。
最后,我們來看涉及角平分線的高考或競賽的向量試題:
例2 O是平面上一定點,A,B,C是平面上不共線的三個點,動點P滿足OP=OA+λ(ABAB+ACAC),λ∈0,+∞,則P的軌跡一定通過△ABC的( )。
A。外心 B。內(nèi)心 C。重心 D。垂心
簡析 由已知等式可得
AP=λ(ABAB+ACAC),λ∈0,+∞。
由命題可知,P在△ABC的∠AD的平分線上,故選B。
例3 在直角坐標(biāo)系xoy中,已知點A0,1和點B-3,4,若點C在∠AOB的平分線上且OC=2,則OC=。
簡析 利用命題有
OC=±2OAOA+OBOBOAOA+OBOB=±-105,3105。
例4 已知非零向量AB與AC滿足ABAB+ACAC·BC=0,且ABAB·ACAC=12則△ABC為( )。
A。三邊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非等邊三角形D。等邊三角形
簡析 由命題,從ABAB+ACAC·BC=0知,∠A的平分線垂直對邊BC,故
△ABC為等腰三角形;從ABAB·ACAC=12知,cosA=12A=60°。
故△ABC為等邊三角形,選D。
例5 已知a,b是平面內(nèi)兩個互相垂直的單位向量,若向量c滿足(a-c)·(b-c)=0,則c的最大值是( )。
A。1 B。2 C。2 D。22
圖 3
簡析 如圖3,OA=a,OB=b。過O,A,B作圓,
由于a,b是互相垂直的單位向量,由直觀可得,
圓上異于O,A,B的任意一點C都滿足(a-c)·(b-c)=0。
顯然,當(dāng)點C在∠AOB的平分線上,即直徑OC最大,即cmax=2。選C。
例8 已知點I為△ABC的內(nèi)心,AC=2,BC=3,AB=4,若
AI=xAB+yAC,則x+y的值為( )。
A。13 B。23 C。49 D。59
簡析 借助⑦AI=bca+b+cABc+ACb,
得AI=2×43+2+4AB4+AC2=29AB+49AC。
即x+y=29+49=23。選B。
命題推廣到空間的情形,留給讀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