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杞
陳文彬,乳名陳根印,男,漢族,1936年6月6日出生,河南省衛(wèi)輝市城關鎮(zhèn)人(原河南省汲縣),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1959年,他畢業(yè)于河南師院(今河南大學),之后被分配到河南省民政廳工作。曾任河南省地名委員會辦公室編審科科長、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地名學研究會第一、第二屆理事,河南省第一、第二屆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其父陳熙元,生母陳趙氏,養(yǎng)母何秀林,均為城市市民,手工業(yè)勞動者。
1936年,陳文彬才出生幾天就患病,身體干瘦硬直,奄奄一息,父母多方為之求治,后遇到了針灸名醫(yī),多次診治才得以痊愈。不幸的是,這期間,母親也患重病,不足一個月后,病情嚴重,不治而亡,撇下了剛剛滿月的陳文彬。父親悲痛至極,又當?shù)之斈?,到處找奶媽喂養(yǎng)孩子,后來在親戚的幫助、照顧下,終于熬過了兩年。陳文彬兩歲后,父親又迎娶了何秀林。何秀林雖為繼母,但她胸懷寬廣、大度,不像其他一些繼母那樣胸懷狹隘,而是對陳文彬視為己出,百般呵護。從此,陳文彬又投入一個慈母的懷抱。正是在繼母的疼愛、養(yǎng)育下,陳文彬才像一個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樣健康的成長。
他的繼母心靈手巧,除撫養(yǎng)兒子照顧老人外,還為人繡花、裁衣、編織花籃、扎糊彩燈,幫助別人,助人為樂,深受鄉(xiāng)親們的好評。繼母的為人處世,深深地影響著兒童時代的陳文彬,也為他后來健康性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42年,汲縣(現(xiàn)在的衛(wèi)輝市)還屬于日本人統(tǒng)治的地區(qū)。1945年,日本投降后,汲縣又進入了共產(chǎn)黨與國民黨爭奪時期。戰(zhàn)亂年代,使他們家備受煎熬,但由于陳文彬的父親有一手編織的好手藝,再加上會經(jīng)商,盡管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他父親還是堅持讓他讀完了小學。
1952年,他初中畢業(yè),當時沒有統(tǒng)考,學校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將大部分學生分配到汲縣師范學校、汲縣醫(yī)科專修學校、百泉農(nóng)業(yè)專業(yè)學校,一少部分留校讀高中的需要經(jīng)學校選拔。他當時因受母親的教育,有當一名教師的志向,便報名到汲縣師范學校學習。然而,學校的分配名單公布后,他有些失望,沒有讓他到汲縣師范學校,而是將他選拔留下讀高中。這一決定,學校明確表示,不能改動,必須服從。就這樣,他服從學校決定,留下來讀高中。讀高中期間,他在學習上刻苦認真,歷史、地理課被評為優(yōu)秀,連續(xù)擔任課代表,深受老師的賞識。在政治上要求進步。
當他高中畢業(yè)參加了全國的統(tǒng)招后,考試的成績雖沒有下來,但總覺得成績不太理想,整天少言寡語、悶悶不樂。特別是見其他的同學考入了名校,他心里更是有說不出的難受。此時,母親見他這樣,擔心會出問題,想給他找個事做,就動員他參加衛(wèi)河防洪。當時,他雖然煩惱、郁悶、無助,不想做事,但經(jīng)不住母親的一再勸說。后來,他也知道了母親的用心,無奈之下,他還是投入了防洪戰(zhàn)斗,暫時忘卻了一些煩惱。正是在他參加防洪期間的一天夜里,他父親冒雨突然找到他,給他帶來了驚喜,對他說:“你考上了大學,趕快回家去學校報到!”這真是喜出望外,他高興至極、激動萬分。頃刻間,一切煩惱、郁悶,統(tǒng)統(tǒng)消失,隨之而來的則是歡呼與喜悅。和他在一起防洪的鄉(xiāng)親們,也都拍手叫好,為他祝福。當他跟著父親走時,鄉(xiāng)親們都圍上來,親切地囑咐他,希望他到學校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之才!
1955年,他進入河南大學地理系學習。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既緊張而又熱烈,同學們雖都來自各個地區(qū),但都有一顆成就一番事業(yè)之心。他在地理專業(yè)學習中,與同學們邊學習邊實踐。一次,他到河南信陽雞公山野外實踐,每天爬陡坡、進深林,雖然天天汗流浹背、勞累不堪,但從未有過退縮的念頭,每天都是全神貫注地探討植物、土壤等相關課題。兩年的學習與探索,不但增加了他對地理工作及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還更堅定了他將來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本領,服務于祖國、人民的決心。由于他的成績優(yōu)良,被評為優(yōu)等生。
1959年5月,他大學即將畢業(yè),為完成最后的學業(yè),他深入基層,進行調(diào)查、訪問。他到禹州,入寶豐,去魯山,每到一處,都非常認真地調(diào)查、訪問、記錄。令他最難忘的是,在一次南水北調(diào)工程地理論證的調(diào)查中,由于當時交通不便,他竟徒步500多公里,走到了丹江口,進行實地調(diào)查、勘測。
1959年8月,他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河南省民政廳,主要負責河南省地圖集的編制工作。為了更好地繪制圖集,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曾到信陽、南陽、許昌等地市,實地調(diào)查、勘測,掌握各地的地形地貌,以便于更好地繪制圖集。他這種踏實肯干、堅忍不拔、一絲不茍的精神,曾受到上級的多次表揚。1960年5月11日,使他終生難忘。毛主席在視察鄭州親自接見省直機關干部時,他也被毛主席接見。當時,他非常激動,備受鼓舞,從此,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百倍的努力,投入到了工作中去。
1963年3月5日,他因工作調(diào)動,來到了河南省民政廳的二級機構郭當口農(nóng)場。在農(nóng)場,他主要從事對社會流浪人員的教育工作。
1966年6月,他又被調(diào)回河南省民政廳,開始了河南省地圖集的繪制工作。地圖繪制工作十分辛苦,全省一百多個縣,每個縣一張圖,每張圖的繪制,都得非常認真、精確,來不得半點馬虎。所以,一工作起來,他往往不能按照正常時間上下班,總是來得早,走得晚,廢寢忘食。這一時期,文化大革命開始,整個社會都被濃厚的政治氣氛籠罩著,靜下心來繪制地圖談何容易?盡管這樣,他還是盡一切可能排除來自外部及內(nèi)心的干擾,一絲不茍地繪制地圖。就這樣,他日復一日、嘔心瀝血地工作,奮戰(zhàn)了五年。
1976年,他又被調(diào)到河南省統(tǒng)計局綜合處,主要負責統(tǒng)計的綜合平衡工作。三年后,國家成立地名委員會,河南省也相應成立了省地名委員會,開始進行第一次地名大普查(當時是全國性的普查)。1982年,國家根據(jù)普查情況匯總,開始組織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河南卷的編寫也同時啟動。他被任命為河南省地名委員會委員兼編輯部副主編,開始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河南卷。經(jīng)過努力,100多萬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河南卷》終于編纂成功。他也因在這部書的編纂過程中,成績突出,受到表彰,并于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94年,該書被評為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獎。之后,他又擔任了《河南省志·地名志》副主編。該書約28萬字,1993年4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被評為全國地方志一等獎。他還曾任《汲縣地名志》編委顧問,并為《魯山縣地名志》《西峽縣地名志》《欒川縣地名志》《沁陽市地名志》《商城縣地名志》等五部志書做了大量的審稿工作。在地名學研究方面,他撰寫的《汲縣地名雛議》一文,發(fā)表在《中國地理研究》(1983年第三期)刊物上,被省地理學會評為優(yōu)秀論文。這一時期,他還在全國性的刊物上發(fā)表數(shù)十篇有關地理等方面的論文及有關文章。
1996年,他在河南省民政廳地名辦光榮退休。此時,他的養(yǎng)母體弱多病。他為了報答繼母的養(yǎng)育之恩,與老伴一起在家專門伺候她。老伴楊美榮忠厚老實,婆媳關系相處得十分融洽。特別是當婆婆臥床不起的時候,她不辭勞苦,洗洗涮涮的臟活累活都是爭著干。對此,陳文彬心里很感動。也正是這樣,這個家庭才格外和睦,被當?shù)卣u為“五好家庭”。
陳文彬一生愛好打麻將、旅游、寫作,閑暇之時,也參加老年協(xié)會組織的活動。到外地旅游期間,他總是寫下所游歷的美好山川、城市,表現(xiàn)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及城市建設的突飛猛進。
編者: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拓寬史志內(nèi)容,用根親文化凝聚中華民族的向心力,用孝文化記述追慕先賢功德,反映一個時代孝文化的歷史足跡,傳承祖輩先賢的良好家風,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時代報告雜志社、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聯(lián)合編撰《百姓史志》大型系列叢書。
《百姓史志》主要記載兩方面人物:為有成就的已故老人樹碑立傳,便于子孫后代了解、追念先輩;為60歲以上有成就的老人立傳,以彰顯其一生功德、業(yè)績。
本期,本刊繼續(xù)精選《百姓史志》人物小傳刊發(fā),以激勵、鞭策、啟迪后人。同時,本刊向全社會發(fā)出號召,歡迎社會各界提供可入選《百姓史志》的人物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