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
“你說那條路我知道,但‘挪威森林小區(qū)我可沒聽說過?!背丝蛷堣f完目的地,出租車司機就一通抱怨:“你說好好的小區(qū),干嗎非得起個洋名?怪里怪氣,找起來也麻煩,根本不知道在哪兒!”
當(dāng)前,在不少的城市,市民走幾個地方,就似乎可以周游世界,早上去“香榭麗舍”,中午去“戛納風(fēng)情街”,下午去“金色維也納”,如果第二天還有興致,可以去“名古屋”“柏林小鎮(zhèn)”或者“威尼斯水城”……筆者認為,各地“洋地名”泛濫成災(zāi),根子還是一些人,特別是地方長官文化不自信的表現(xiàn)。
一個人炫耀什么,說明內(nèi)心缺少什么。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一些地方放棄老百姓耳熟能詳?shù)牡孛挥?,貪大求洋,拼命往洋地名上靠,大多是出于“時尚”“高貴”等的心理需要。說白了,這都是城市文化不自信的表現(xiàn)。地名是“當(dāng)?shù)厝说哪?,外地人的眼”,它凝結(jié)了一地歷史的人文特征,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F(xiàn)在拋棄這些傳統(tǒng)文化,憑空地想象一個洋地名,既毫無歷史韻味,破壞文化傳承,也和當(dāng)?shù)氐奈幕敛徽催叄尞?dāng)?shù)氐睦习傩赵谧约杭?,卻迷了路。
地名不僅是一個名稱,更是一種歷史、文化與傳承。因此,地名的確定不能一味追“洋”崇外,而應(yīng)充分尊重歷史傳統(tǒng),讓地名承載其應(yīng)有的地理屬性、文化內(nèi)涵和語言習(xí)慣。各地理應(yīng)依規(guī)依據(jù)地清理“洋地名”,這是有法可依,于法有據(jù)的。道路樓盤命名是有法律規(guī)范的,早在1986年國務(wù)院出臺了《地名管理條例》,民政部1996年發(fā)布的《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四款明確規(guī)定:不以外國人名、地名命名我國地名。只是這個部門制定的細則,在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中被忽略了。在“洋地名”泛濫的今天,各地可以以此對濫用“洋地名”說不。
在中國,每個地名都有它的文化淵源,當(dāng)?shù)乩习傩照f道某一個地名,就有滔滔不絕的歷史故事,看似“俗不可耐”的名稱后面,它不僅承載著一段別樣的歷史,而且寄托著一代又一代人永不褪色的美好回憶。只有這樣的地名才是約定俗成,名至實歸的,也才能得到普遍認可的。
保留傳統(tǒng)的地名,其實也就是保留住了傳統(tǒng)文化的“根”,一個漂泊在外的游子,如果回到故鄉(xiāng),聽到小時候耳熟能詳?shù)牡孛?,想起過去的美好回憶,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這對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是多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