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麗
[摘 要]相比其他學科,有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提問類型對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質量和數量顯得更為突出。教師如何才能設計好高中英語課堂提問類型,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輸出的數量和質量,即效率呢?主要介紹高中英語課堂教師語言輸入與學生語言輸出的現狀和教師設計課堂提問類型時應注意的幾條原則。
[關鍵詞]語言輸入 語言輸出 高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50041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師語言輸入與學生語言輸出的現狀
隨著社會各方面的不斷進步,近些年以來,高中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不斷提高,高中英語教材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高中英語課堂教師語言的輸入有了基本的保證,但是許多英語教師的課堂語言輸入沒有最大效度地激發(fā)學生語言的輸出數量和質量。主要表現在:有些教師話語中缺少幽默、暗喻的英式修辭手法,語言輸入脫離了語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語言表達思維趨于中式思維;有些教師的語言輸出不具有易懂、簡潔、口語化的特點,往往輸出的語言具有結構復雜、內容繁瑣,不符合口語表達、缺乏啟發(fā)性等特點;有些教師設計的問題在內容上和形式上缺乏創(chuàng)造力,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語言輸出的積極性;有些教師的語言輸入量沒有把握好適度原則,顯得過猶不及。一種現象是教師的語言輸入量過少,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思維,另一種現象是教師提出的問題過多、過難,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不但造成學生的思維疲勞,還打擊了學生語言輸出的信心。
二、教師課堂提問應把握好的幾項原則
1.輸出的語言要具有啟發(fā)性
作為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語言教學,不僅是要向學生灌輸知識,還要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隨著教師的語言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在共同的思維活動中,懂得道理、掌握規(guī)律。因此,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fā)性,讓學生在啟發(fā)性語言的引導下,沿著教師的語言邏輯順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理,尋求答案,獲得真知,從而既增長知識,又發(fā)展智力。
2.教師輸出的語言要具有趣味性、生活性
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語言的輸入是否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直接關系到學生語言輸出的質和量。若教師語言輸出時照本宣科,容易使學生倦怠、乏味;若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將真知灼見、生動形象、不失幽默的語言輸入給學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此外,教師的語言形式還應盡量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興趣,如課堂上適當加入幽默、暗喻甚至反語的修辭方法,使教學內容更具趣味性、開放性、真實性,從而為學生營造真實自然、充滿樂趣的課堂環(huán)境。
3.輸出的語言要具有目標性明確的原則
英語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為達到某一目的或為解決某一問題而進行的一種交流活動。因此,在這種交流活動中,師生雙方所輸出的語言都必須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來進行。如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語言交流時,要做到該多說的地方就多說,不該多說的地方就不說,即教師的語言輸出既不能過于詳盡,也不能太籠統;教師提出的問題都要有依據,千萬不可信口開河、隨心所欲、脫離主題,否則教師正常的教學活動就不能順利進行;教師輸出的語言應簡明扼要、明白易懂,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
4.輸出的語言要具有“因材而變、因材施教”的原則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教學活動中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都在不斷地變化,教學對象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做到 “因材而變、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語言輸出的數量和質量。高中英語教師大多數同時承擔不同層次班級的教學工作,不同層次班級的學生對英語教師語言輸入的質和量有不同的要求,即使同一層次班級的學生對英語教師語言輸入的質和量也有不同的要求。英語課堂上,如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希望教師輸出的語言流暢、語句新穎、多元、豐富,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希望教師輸出的語言語速適中、簡潔實用、容易消化理解,且教師能對重難點反復分析解釋。教師要怎樣做才能實現因材施教呢?可以通過班級大多數學生的時時反饋,如學生語言輸出的質量和他們的肢體語言等來判斷自己的語言輸出是否能滿足大多數學生,是否偏難或過易。若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自己輸出的語言時,教師需要增加語言輸出的難度,如詞匯和句型難度等;若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師輸出的語言時,教師需要及時降低語言輸出的難度,如盡量避免使用較難的詞匯和復雜的句型??傊?,教師語言輸出時,需要做到“因材而變、因材施教”,以保證學生語言輸出的質和量。
總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掌握好語言輸入的類型和原則,便能達到英語課堂高效、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質和量的目的。
[ 參 考 文 獻 ]
[1]何新敏. 英語課堂提問的類型和設計原則[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0).
[2]李景萱. 基于促進學生語言輸出的教師語言輸入原則探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
(責任編輯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