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實問題,說到底是黨性問題
1940年,陳云基于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寫了《黨員對黨要忠實》的文章。這是一篇論述如何保持黨的純潔、劃定黨員忠誠底線的重要文獻。陳云對這個問題的系統(tǒng)論斷,今天讀來依然倍感精辟。
在陳云看來,黨員對黨忠實,就是向黨組織講老實話,特別是政治性的問題,對組織不應該有任何保留。陳云認為,黨員對黨忠實與否,說到底是階級立場的問題。各種不忠實行為“都是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xiàn)”。嚴格地說,對黨不忠實的人,“做一個光明磊落的共產黨員,還是不夠格的”。至于那些為了騙取黨的信任,以爬上領導崗位,則屬于投機分子。對于這種不忠實的人,“必須提高警惕,防止他們利用任何機會破壞黨的事業(yè)”。因此,忠實問題,說到底是黨性問題,關系著黨的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
陳云認為,黨員的忠實對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事業(yè),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果“黨員可以說假話,鬼話連篇”,“如果我們的黨員也染上了這種惡習,那么,我們黨內的互相信任就不可能建立,黨的意志的統(tǒng)一和鐵的紀律也就不能建立,共產黨將不成其為無產階級有組織的隊伍,也決不能被人民信任而成為人民的領袖”。也就是說,黨員的忠實既是黨同心同德的保證,也是贏得人民群眾認可的重要條件。
陳云還提出,“我們共產黨是言行一致的政黨,而且只有共產黨才能言行一致”。這里的言行一致首先是在黨內的言行一致,就是對黨要胸懷坦蕩,對黨組織不隱瞞任何個人的問題。所以,“忠實于黨”應該是黨性修養(yǎng)的核心內容,也是選用干部的第一標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黨組織的純潔,這種純潔主要是指“在復雜動蕩的環(huán)境中忠心為共產主義堅持奮斗”,這也是陳云眼中黨員對黨忠實的更高境界。
黨員對黨的忠實問題,不僅僅是為人處事的問題,它下接思想底線,上關理想信念,是黨的建設中的最基礎性的問題。
黨員的忠誠,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
延安時期,時任中組部部長的陳云,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貫徹黨中央“大量的發(fā)展黨員”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陳云還在百忙之中親自撰文,專題論述黨員對黨的忠誠問題。這表明陳云已把忠誠看成了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問題。到了改革開放時期,陳云更把對黨忠誠與否問題上升到黨性的高度。他認為,黨的建設“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共產黨員的黨性教育和自覺遵守黨的紀律的教育。提高共產黨員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黨的建設上的一個根本問題”。
從全面從嚴治黨對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看,黨員的忠誠就是關鍵點。當前,全面從嚴治黨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在這三個基本目標之間,忠誠是處在決定性地位的。忠誠是“干凈”的思想基礎。只有對黨忠誠的黨員領導干部,才會事事處處想到黨的紀律和自己所作所為對黨的影響,才能夠自覺保持自身的干凈。忠誠是擔當?shù)膭恿碓?。黨的領導干部都應該具有擔當?shù)那閼?,不能平平庸庸混日子?/p>
黨員對黨忠誠與否,既體現(xiàn)著政黨的品格,也展示著黨員個人的品質。所以,陳云明確指出,如果“黨員可以說假話”,可以欺騙自己的組織,又怎能不讓群眾懷疑這個政黨會欺騙自己從而不信任這樣的黨組織?正如陳云所言,這樣的政黨“決不能被人民信任而成為人民的領袖”。結論是,黨員對黨忠誠,不一定都會提高對群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但如果自己的黨員對黨就不忠誠,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虛偽對黨,這樣的政黨在群眾眼中,必然形象不佳,不會有多少吸引力和影響力。
對違反紀律的黨員,必須嚴辦
對那些對黨不忠實的黨員,陳云態(tài)度非常明確:一定要嚴格處理,決不姑息遷就?!肮伯a黨員必須言行一致,這是黨規(guī)定的”。違反了這一條,就是違犯黨的紀律,那就必須接受黨的紀律的制裁。對因各種原因對黨隱瞞的黨員,主要應由對黨隱瞞的人自己負責。提倡主動自糾,如果黨員隱瞞后來被發(fā)現(xiàn),就要經(jīng)過更詳細更嚴格的考察。特別是“有些人對黨一次兩次假話,經(jīng)過教育不加改正,反而假話越說越多,越說越大。這樣的人,不管你口里講得如何革命,不管你過去有多大的功勞,應該立即開除出黨,沒有價錢可還”。
要確保黨員對黨忠誠,首先需要正視各種復雜狀況,態(tài)度要務實、堅決。所以,改革開放初期,針對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背離黨的宗旨的行為,陳云明確表示,“該辦的不要講情面”,“必須嚴辦”,“阻力再大也必須辦”。這里的“嚴辦”,既包括治理態(tài)度的嚴肅,也包括治理思路的嚴密。陳云的這些觀點,應該是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思想的典范,對我們今天貫徹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要求也極具啟迪價值。
在黨長期執(zhí)政背景下,黨員的“假忠誠”問題開始突出,識別真假忠誠成了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一些黨員干部對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他們是思想上擁護,但行動中不維護。從本質上說,這是一種假忠誠。這種黨員干部對黨的危害更深。因此,陳云在1971年就指出,黨員對黨不忠,“有公開的,有搞兩面派陰謀的,但是更危險的是后一種”。目前,我們黨的黨員隊伍參差不齊,有大量的先進分子,他們忠誠于黨。同時也有不少黨員的政治覺悟比較淡薄,對黨的忠誠度不高。陳云對此早有認識,他強調,只有“忠心為共產主義堅持奮斗”者,才是真忠誠。
區(qū)別對待,實行不同黨員不同要求,是陳云處理這類問題的原則。對黨員干部要通過經(jīng)常性的黨性教育,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不斷強化道德意識,形成強大的心理導向,讓那些對黨講了假話、言不由衷的黨員感到“心虧”,從而使他們能夠自覺改正自己的錯誤,然后,覺得“對黨沒有一點虧心的事了,痛快了”。對那些假話越說越多,越說越大,作假成性的黨員,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清除出黨。對那些黨性缺乏的黨員,也要按照黨章有關規(guī)定辦理,不能遷就變通。
延安時期,解決黨員對黨忠誠的問題,主是要靠組織、靠教育。陳云早在1939年就指出,“充分發(fā)動群眾是開展一切工作的關鍵”。 這個工作方法對于我們現(xiàn)今開展黨的教育活動仍有指導意義。從理論上講,因為處于執(zhí)政地位,執(zhí)政黨的自身建設,已經(jīng)不再只是黨內的事情,它關系到廣大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國家的生死存亡。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黨員中存在的意識淡薄的問題。
(摘自《黨的文獻》 劉彥昌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