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帥
摘 要:陶瓷為人們眾所周知的材料,貫穿從古至今。在古代陶瓷就被廣泛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藝術品小到食器。普通陶瓷材料由黏土,石英,長石燒結而成,是典型的硅酸鹽材料。主要組成元素是硅,鋁,氧,這三種元素占地殼總含量的百分之九十。普通的陶瓷來源豐富,成本低,工藝成熟。它具有高熔點,高強度,耐磨性強,耐氧化等優(yōu)點。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材料的運用也變得不同。材料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科技文化的進步,反過來,科技文化的進步進一步也推動了材料的進步。二者相輔相成。就拿陶瓷來講,陶瓷已經貫穿了人類的發(fā)展,并隨著社會不停的發(fā)展,陶瓷還將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陶瓷;藝術;公共藝術;藝術家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270-01
藝術作為一種抽象的形而上的名詞被人們所熟知。但藝術家們要如何將藝術具體化的展示給人們呢?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這些都為藝術的具體呈現形式。而將藝術設計細化為某個分支的公共藝術,它又將以不同的材料組合而成進而呈現給大家。而公共藝術家們會采用各式各樣的材料所展示他們的作品靈魂,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質感和性能,所傳達的感情也會有所不同。樹脂,玻璃,麻繩,氣球,磚頭,紙漿等等,所有你想到的材料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的工具。在此,尤其講述一下陶瓷在公共藝術中的運用。
陶瓷是一種好的塑性和表現材料,由于它的特性,從古至今的藝術家們都偏愛使用陶瓷來表現。而陶瓷藝術品也數不勝數。但是能將陶瓷注入生命注入新的活力,賦予它全新意義的卻不多。
一、陶瓷的歷史淵源
陶瓷有著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而中國是陶瓷的故鄉(xiāng)。中國的陶瓷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實用性,所備受世人關注。陶瓷現在已然發(fā)展成了一種文化,它已經成為了我們漢名族文化的一部分。優(yōu)秀的藝術家們利用陶瓷創(chuàng)作出一件件優(yōu)秀的作品,作品透露了漢名族文化的精髓,栩栩如生的傳說故事以及名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發(fā)展與變化。這些作品凝聚了藝術家們的情感創(chuàng)造,并帶著泥土的芳香展示給世人。
二、藝術家八木一夫
八木一夫不但是日本陶藝界劃時代的巨匠,而且在世界陶藝發(fā)展史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于1978年7月4日生于岐阜縣,是陶藝家八木一草的長子??v觀八木一夫的作品,大概分為三大類:一是以《金環(huán)蝕》為代表的容器型裝飾作品;二是以《薩姆薩先生的散步》為代表的超立體造型的作品;三是以《風月》為代表的黑陶作品。通過這幾類作品我們不僅清楚看出八木一夫藝術風格的演變和發(fā)展,更可以感受到他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及把握粘土與火的天賦,以及融入泥土的善良、敏銳、深沉而又孤寂的心。他的作品如一首首人性的詩,展示著思索的愉悅和清新的語言,在含蓄和溫和的質樸中滲透著情感的氣派和力量。
八木一夫對現代陶藝的貢獻是巨大的。他不僅讓現代陶藝脫離了實用功能而走向純粹藝術性,他還將陶瓷制作工藝的種種痕跡和過程充分展示,并作為一種美的形式被人們廣泛地接受。他的這些全新作品的審美淵源是維系傳統(tǒng)的,但審美指向卻面向未來。由此,八木一夫的藝術歷程對我們中國的陶藝家來說則更顯出意義所在。
三、由陶瓷而引發(fā)的更深理解
黏土與生命是否存在某種關系?八木一夫不斷地將自己融入粘土之中,傾聽粘土的聲音,感知粘土與生命深處的淵源。黏土,陶瓷這些太過于平常的東西,藝術家們卻將它們賦予了新的意義,新的生命,它們隨著藝術家作品的完工也將變得不再單單是個無生命的個體。八木一夫經常強調,他說:“我與粘土的關系可以說是生命共同體。這是我最堅強的地方,也是我最軟弱的地方。無論如何,我只想純粹地對待粘土……”。
陶瓷有著特殊的屬性,亦柔軟亦剛強,亦接受捶打亦接受煅燒。這是否又是在暗示什么呢?這恰恰符合八木一夫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不再單單強調陶瓷拉胚成型,煅燒,上釉等技術過程,他講它們抽象純粹的表現,指在揭示出它們所表達的深刻內涵。他說過要忠實的服從自己的內心,應該脫離傳統(tǒng)陶藝過程。八木一夫在晚年時手指患了風濕病,有時疼痛使他餐具都拿不起來,但他卻在晚年創(chuàng)作《示》,《男子頭像》等作品,其間透出的高傲與孤寂讓人心顫。1979年2月28日,因心臟病突發(fā),八木一夫真正將自己交給了泥土,完成了他最后一件杰作。
四、結語
古今中外的陶瓷藝術家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有的畢生只專注于陶藝技術過程而有的卻運用陶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開啟了人類發(fā)展新里程。陶瓷無疑是件神奇的材料,它被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被藝術家們廣為甚用。而在公共藝術作品中采用陶瓷為材料的作品更是舉不勝舉,但能像八木一夫這樣帶給我們更深邃思考的卻不多。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陶瓷在公共藝術中還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