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典型案例 M同學愛思考,愛提問,數(shù)學成績相當不錯,算得上是我的得意門生.可班上的同學和其他老師對她有不同的評價:愛給別人提意見,挑毛病,有點神經(jīng)質.對此我并不以為然,直到一堂有外校老師來參觀學習的公開課上,讓我對M同學給別人提意見、挑毛病的行為“徹底領教”了!
或許是有人聽課的緣故,我比以往更有精神,上課顯得更有氣勢.從自學課本到自學檢測一切都按課前的預設很順利的進行著,我從較早做完自學檢測題的同學中找了3個中等生改正黑板上3個學困生所做自學檢測題的錯誤,之后又找了3個學優(yōu)生分別來講解這3道自學檢測題的解答思路,我覺得學困生解題錯誤典型,中等生改正錯誤全面,優(yōu)等生講解簡練、重點突出,課堂緊張而又有序,一切似乎不容挑剔、無懈可擊.就在我對同學們的表現(xiàn)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之時,意外的情況出現(xiàn)了——
“老師,我認為剛才第三道題的解答不夠簡便!”突然起立并發(fā)言的正是M同學,我有點慌,不知道她會說什么,果然她接著說道“有更簡便的方法,應該是……”頓時,教室里靜極了,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們先是看著我,接著又看著M同學,之后又看著我.說實話,那時我的心情十分復雜:答應她吧,整個教學設計全變了不說,更何況她到底會完成的怎么樣,無法預知,極有可能導致這節(jié)課拖堂;不答應她吧,剝奪了她展示的權利,會因此打擊她學習的熱情,后果可能更嚴重!那么多聽課老師和全班同學看著我,怎么辦呢?不能讓課堂長時間地陷入尷尬的困境中,猶豫了一下,我說道:“你先到講臺上來把你的解題思路給大家講一下,請同學們專心聽!”其實我是要根據(jù)M同學的講解來決定接下來的課要怎么上,果然,M同學自信地走上講臺,她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草圖,接著結合題目和所畫的草圖自信地講起了這道題,講的聲音洪亮,條理清晰,看來她所講的方法果然更為簡便,同學們大都聽懂了,后排聽課的老師也很滿意,而我也很欣慰,她不僅沒有影響到我上課的效果,還成功地做到了錦上添花.為了讓效果最大化,我順勢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再交流一下M同學所講的這個最簡便的解法,進一步明確思路,并將解題過程完整寫出來(M同學在黑板上寫出).就這樣把整堂課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雖然后來的確沒能完成課前所準備的全部教學內容,但我覺得M 同學的質疑成為本節(jié)課的神來之筆,使課堂變得更充盈、更高效.
案例分析 課堂是有預設的動態(tài)流程,常常會有令人驚訝的事情發(fā)生,這就會考驗教師的隨機處置能力.這堂課上,一名同學由于質疑其他同學的解題和講題而當眾突然發(fā)言,作為教師決不可以為了按部就班地把教學內容完成而不予理睬學生的這種大膽質疑行為,也不能以“最終自己說了算”的思想不愿聽學生所說,更不能不講道理地強制性的讓學生坐下,上述用靜止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給學生潑涼水的行為,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興趣,所導致的不良后果難以想象.老師能做的就是對他的說法試著相信,讓其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于好的想法及時肯定,大加贊揚,對于出現(xiàn)的錯誤,應及時進行糾正,并幫助其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地信任學生,并要幫助同學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即使有的問題很難解決,也要耐心地給予幫助,切不可隨意地放棄或忽略.
解決辦法 對于同學們上課表現(xiàn)出來的質疑舉動,教師可做如下處理:
(1)盡快讓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并盡可能讓自己冷靜思考3秒鐘,準備讓學生說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見解.
(2)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充分信任,盡可能給學生留足表達的時間與表現(xiàn)的空間,做到耐心聽、用心看,這樣,教師能夠準確掌握事情的基本情況,并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接下來該如何對待,怎樣處理?
(3)根據(jù)學生的言行和自己掌握的情況,必要的質疑舉動,在課堂上應當眾鼓勵和表揚,不必要的質疑舉動,教師則可輕描淡寫地過渡一下,課后再與該同學交談,了解具體情況.
(4)課后,對于那些不必要的質疑舉動,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找出問題與原因,盡可能地說服,改變學生的錯誤認識與不良行為,從而幫助其形成正確的認識.
引伸思考 其一:質疑來自哪里?又去哪了?
質疑,謂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質疑是人類源于學習需求的應激性反應,是于生俱來的.而今天我們大談創(chuàng)新精神,呼喚質疑的回歸,是因為質疑不再普遍,反而顯得彌足珍貴.
分析課堂中少了學生質疑的原因,可歸納為兩方面.一是教學設計中少了質疑環(huán)節(jié),沒給質疑留下時間和空間.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怎么教就怎么學,“跟隨式”的教學統(tǒng)治了幾十年的課堂,無形中剝奪了大多數(shù)學生質疑的權利.在此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缺少創(chuàng)造性,很難躋身高端科技,破解不了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的難題.二是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質疑行為和思想的利用不當,扼殺了質疑的成長.有時教師會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避免“出差兒”,不敢讓學生提問題,比如公開課上.
其二:如何讓質疑回來?
從心理學角度說,好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欲的表現(xiàn).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教給質疑方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對每一個問題都去探索,或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學生或老師一時也想不到的問題,這是學會質疑的關鍵.有時學生質疑的涉及面廣,顯得“多而雜”.這時老師要組織學生討論,哪些問題問得好,哪些問題不著邊際,不是教材的內容和重點,引導學生逐步由“多而雜”變?yōu)椤吧俣?只要引導得法,學生就能有所發(fā)現(xiàn),逐漸學會質疑.另外要明確目的,處理好質疑與釋疑的關系.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了問題,怎樣解決?這是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質疑是手段,釋疑才是目的.如果對學生的質疑置之不理,將壓抑學生的積極性,釋疑的方法不妥,也將影響質疑問難的作用.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輕易否定,如果把問題交給學生去討論,老師起組織作用,得出正確結論必然會產(chǎn)生更深刻的效果.
總之,把質疑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創(chuàng)造的主人,是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重要過程.我們務必重視質疑,創(chuàng)造氛圍,使學生敢疑,指導方法,使學生能疑,引導思考,讓學生釋疑,從而讓數(shù)學課堂真正活起來,使之成為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