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龍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從課堂的管理者與傳授者轉變成為引導者與促進者,轉變觀念,注重輕松課堂氛圍的營造,使課堂充滿理解與寬容,在師生間形成互學互教的良性關系,以民主寬松的環(huán)境促使學生勇敢質疑,大膽發(fā)言,提高教學的成效。本文主要探討如何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輕松氛圍
課堂氛圍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聯(lián)系密切,具體指的是課堂中的公共情緒狀態(tài),良好的公共情緒狀態(tài)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使語文教學具有感染力,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行為的激發(fā)。
一、微笑教學
教師的狀態(tài)對課堂氛圍的營造具有直接的影響,若教師不茍言笑,狀態(tài)不佳,學生就會有所感受,從而產生一種畏懼小心的心理;若教師微笑教學,學生會產生輕松、舒適之感。不少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的秩序,總是以嚴肅的態(tài)度上課,在學生心中形成了威嚴的形象,雖然在秩序的維持上取得了成效,卻對教學的質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學生因此不敢說話,不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造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障礙。因此,營造課堂氛圍需從微笑教學開始,這一方法不但簡單而且十分有效。微笑能夠使教師的形象變得和藹可親,透著關愛與無聲的交流,讓人如沐春風,從而感染學生,使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愉快。課堂輕松氛圍的營造首先要求施教者具有良好的情緒,帶動學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勇敢發(fā)言,而不是以點名回答的方式進行僵硬的互動,導致教師與學生都深感疲憊。
二、趣味導入
良好的開始對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十分有利,因此,教師可脫離教案教材,以趣味性的導入作為課堂的開始,具體可采取詩詞背誦、成語接龍、唱歌等導入方法,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調整,使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活動轉移至課堂,另一方面能夠使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活躍,為教學的開展打好基礎。教師也可對課前的時間加以利用,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對話,通過師生間的良好互動降低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嚴肅形象,從而避免課堂中緊張與刻板的氛圍,使之輕松活躍。
每次語文課前,教師可提前幾分鐘到教室,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關心學生的生活與心理狀態(tài)等,以尋常的對話和諧師生關系,降低學生的畏懼心理。接著可采取詞語接龍的導入方式,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詞匯進行詞語接龍,活躍氣氛的同時可復習學過的知識。
三、聯(lián)系實際
受年齡限制,小學生的認知程度不高,閱歷有限,這也是為什么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有一定難度,面對抽象陌生的知識學生難免會感到緊張。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從聯(lián)系實際入手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以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投入課堂學習。并且,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來進行教材知識的講解更易于為學生所接受。
以《桂林山水》一課為例,教師可向學生提問,有沒有去過桂林玩,若沒有去過,那么去過什么地方。學生對這一問題十分感興趣,紛紛說出自己與家人去過哪些地方旅游。教師可讓去過桂林的學生說說對桂林的印象,并與課文中的描述進行比對,詢問學生是否認同作者筆下的桂林,作者所用的詞語如“翡翠”“奇”等是否恰當。再引導學生對其旅行經歷進行描述,循序漸進地使學生明白如何抓住重點來描述,從而對課文有更深的認識與理解。
四、巧用懸念
若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的投入程度與參與程度都會很高,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自然而然就會被營造出來。懸念設置是一個有效的方法,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但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好動活潑,增加了懸念設置環(huán)節(jié)應用的難度,若把握不當容易造成秩序混亂。為了避免出現(xiàn)混亂,不少教師以單方面的講解作為主導,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較少,在單一的教學方式下課堂顯得非常沉悶,嚴重割裂了教與學,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為轉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需轉變思維,巧用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主導,推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懸念問題的設置需兼顧挑戰(zhàn)性與趣味性。以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教師可在課前給每位學生發(fā)一張白紙,學生不解教師這一舉動的用意,提問的有,猜測的有,較好地調動了課堂的氛圍。接著,教師讓學生以不用筆不用顏料的方式來畫畫,學生被這一問題難住了,都覺得不可能。這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這樣一群小畫家,就是不用筆不用顏料就能作畫的小畫家,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跟隨教師的腳步學習課文。教師是輕松課堂氛圍營造的關鍵,教師的個人狀態(tài)與觀念關系著課堂氛圍是否平等民主。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轉變角色,根據(jù)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課堂氛圍,優(yōu)化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