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玉
摘 要:本文主要闡釋了關于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探究性方法,通過新的教學方式真正的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研究性學習 學習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76-01
小學語文教學相對于其他階段的教育來說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知識基礎。小學生的自制力與自主性都相對較低,因此老師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探究式學習教學方式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各科老師之間的相互學習,這樣對于我國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謂探究性學習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及日常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1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小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相對活潑,但是學生在學習上還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對事物的堅持態(tài)度較低,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重要指導者,因此,老師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喜歡上探究性學習方式,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1)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吸引學生的聽課的興趣,例如:寓言故事通過將小動物擬人化的方式,更加接近學生的理解方式,學生像是在聽故事一樣學習文章,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有利于課程的進度,增強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
(2)老師也可以通過相關的教學器材,幫助學生提高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老師在學習相關的知識時可以播放相關的課文視頻,這樣也更有利于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了解了課文所學的內(nèi)容從而使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自主找出所學課文表達的內(nèi)涵。
(3)老師也可以通過適當?shù)幕钴S課堂氣氛,使學生有一個更加輕松地學習環(huán)境,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將學習的經(jīng)歷更多的投入課堂當中,學生感到了學習的輕松就會更多的形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學習當然也就喜歡探討學習的相關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2 指引學生學習方向,形成積極的探究性學習
老師作為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缺少學習的自主性與方向性,創(chuàng)新語文教育教學方式,這也需要了是深入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老師需要幫助學生制定一個學習的目標,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形成積極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理解力。
(1)使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究性學習,首先就要使學生掌握好所學的基礎知識,學生掌握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就會使學生之間學習的更加有意義,例如:學生在學習《春天來了》老師首先要使學生掌握好所要學習的字詞,學生掌握好字詞就讓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這樣學生對課文的大體了解之后就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首先老師要布置一個有關于課文的探究性問題。
(2)在課堂上老師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就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學習的最主要的語文課程就是閱讀,識字與寫作這三大部分,因此老師要有計劃的安排課堂教學內(nèi)容,在閱讀上的時間要相對增加一些,使學生提高其閱讀能力,然后依據(jù)“如何加強自身的閱讀能力?”為探究的主要問題,使學生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3)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還有一個關鍵的項目就是寫作,在寫作上小學生的知識積累相對較少,再加上剛開始接觸,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寫作當中,例如:老師可以將寫作寫的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的作文作為范本進行展示,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寫作的相關知識,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
3 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小學作為學生發(fā)展的最基本階段,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作用,小學是一個學生觀念形成的開始,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就是一種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當然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
(1)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主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有趣的聯(lián)想記憶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死記硬背”的教育模式,不僅促進師生建立良好合作關系,而且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從而不斷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提高,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重要意義。
(2)當然這些也少不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幫助老師更深入的認識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精神。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這種教學方式還可以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從而幫助老師進一步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探究式教學方式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學生之間將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表達出來,促進了課堂的互動。
4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在緊跟時代的步伐,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就是以鞏固學生學習基礎為主,通過老師根據(jù)班級的學習特點所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其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當然這也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學生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興趣,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真正的熱愛這門科目,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也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促進語文教學方式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陶波.“教語文”與“學語文”兩種教學思維下課堂教學目標之比較[J].中學語文,2009年06期.
[2] 邱益蓮.語文教學應由研究教語文轉變?yōu)檠芯繉W語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1年03期.
[3] 藍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