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成
摘 要: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而每一個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單元英語教學的開篇之作,創(chuàng)建這個版塊的高效課堂,不容忽視。本文以八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為例,探討這個板塊的教學方法,以期拋磚引玉,與同仁們一起探討高校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初中英語 高校課堂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06-01
新版牛津英語的每個單元的開篇話題——welcome to the unit,圍繞單元話題而設計與之相關的詞匯和對話,為以后的各個模塊的學習埋下伏筆。下面,筆者以八年級下冊Unit1的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在這個板塊的教學實踐策略和操作方法。
1 把握教材,明確目標
“目標是動力的源泉”、“成功的秘訣在于永不改變的目的”。那么,要使教學走向成功和高效,教學目標和目的是準繩,緊緊抓住這個準繩,才能沿著成功的大路而暢通無阻。
對于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學,教師首先應明確該部分的安排意圖,把握教材體系和體例,明確教學目標,方能打造有效課堂。如八下Unit1的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學,A部分的bus、train等8種交通工具的圖片和名詞,其意圖不是讓學生記住這8個交通工具的英語名稱,而是通過了解交通工具的發(fā)展變化,感受人們生活水平的變化,如果沿襲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就與教材的編排和設計意圖相違背。
本單元的話題是past and present,主要想談論家鄉(xiāng)巨變,reading談論陽光鎮(zhèn)的變化,語法是現(xiàn)在完成時,與家鄉(xiāng)巨變,對現(xiàn)在產生影響和結果而服務的新的語法項目,緊接著Integrated skills&Speak up以及Task等分別以月光鎮(zhèn)、星光鎮(zhèn)等的變化為話題而展開教學,聽說讀寫無一不圍繞著單元的中心話題——changes in homerown等,整個教學體例圍繞著這個話題帶領學生們走進家鄉(xiāng),了解她的過去和現(xiàn)在,感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
因此,導入部分的一組圖、一個對話的教學也應該圍繞這一主題而設計,不能簡單讀讀單詞、翻譯一下對話那么簡單就結束了,否則,教學不免留有遺憾和不足。
2 交際教學,發(fā)展口語
一般情況下,對A部分內容的處理方式是圖片與單詞的配對,就告一段落,所以師生們無不感覺該部分非常容易,不用費吹灰之力。B部分對話,更是聽遍錄音,讀讀了事。也有老師認為,這部分內容畫蛇添足,毫無意義。
教材的編寫雖不算十全十美,但也不是隨意而為,上文提到,該部分內容與單元主題密切相關,不是形式上的可有可無。因此,上好該部分內容,教師應煞費心思,精心設計,有效開展。
教師借助于圖片,呈現(xiàn)過去荒涼的景象,呈現(xiàn)人們外出的主要方式是步行或者騎自行車,繼續(xù)呈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今天,高樓林立、公園清潔宜人、商場物品琳瑯滿目、交通方便,各種車輛川流不息等,讓學生既復習掌握該部分中的各種交通工具,如taxi、coach、underground等,并且讓學生清楚過去和現(xiàn)在的不同,引導學生就In the past, at present等進行Free talk。如針對過去出門騎自行車,現(xiàn)在坐公交車的情景,引導學生說出:In the past,people went to the town on foot or by bike. But at present, people go out by bus. It is fast and very easy.
再通過以前的自行車和現(xiàn)在的自行車的形狀、款式等的比較,通過各種車輛、飛機等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和變化,繼而拓展到家鄉(xiāng)的變化,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歷,回憶10年前以及現(xiàn)在的生活進行對比,感受人們生活的變化,鼓勵他們暢所欲言,使詞匯的學習在交際中運用,也凸顯“學以致用”。
這樣的教學既注重了口語訓練,也僅僅圍繞教材重點而展開活動,并緊扣單元的主題而展開,“萬變不離其宗”。
3 合作學習,力顯創(chuàng)新
合作和創(chuàng)新是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的必備素質,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能力?!皩搿边@個版塊的教學,合作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激發(fā)同樣不能忽視。
對于B部分的對話,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對話或者角色表演,一個扮演Millie,一個扮演Dad而進行自由對話。
同時,該部分內容的教學還可以鼓勵學生對對話中的by bike、by bus等用by train/plane/taxi等而替換,也可以鼓勵學生用take a bus to…等代替went to…by bus,這樣,學生的對話會豐富多彩,不是簡單的讀和背誦,同時,這樣的訓練,加大學生口語的練習力度,更體現(xiàn)學生的合作學習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與此同時,在對話練習之后,讓學生根據(jù)教材中的Millie的爸爸小時候上學和Millie上學的工具的不同,根據(jù)對話內容,寫一段話,主要目的是通過寫話練習,使用正確的時態(tài)敘述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和現(xiàn)在的發(fā)生的事情,以及所發(fā)生的變化,讓學生初步感知一般過去時和現(xiàn)在完成時、一般現(xiàn)在時的時態(tài)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也是本單元的重要語法項目,以體現(xiàn)語法先分散學習,再進行演繹和歸納而集中學習,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由點到面,先分后總,逐漸掌握。
每一單元的“導入”(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圖文并茂,把學生帶進新的單元的學習,激活已有知識,為單元的學習——詞匯、語法、主題等打下基礎。推陳出新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的凸顯,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等,都為這個版塊的高效教學推波助瀾,構建教師“導到點上”,學生“練到實處”的生態(tài)課堂,為單元的學習鋪平了大路。
參考文獻:
[1] 蔣英南.活用教材有效實施——例談"Welcome to the unit
and comic strip"板塊教學[J].林區(qū)教學,2011(4).
[2] 陳如彬.談如何將Comic strip上出精彩[J].校園英語(上旬),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