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利 董浩 畢軍 朱國梁 曹衛(wèi)東
摘要:在肥城桃核心種植區(qū),利用田間試驗研究了二月蘭、毛苕子兩種桃園綠肥在不同播期條件下的鮮草產量、養(yǎng)分含量及積累量等特征。結果表明,9月25日播種,二月蘭的產草量最大,9月10日播種,毛苕子的產草量最高,10月初播種的綠肥由于苗期氣溫偏低,減少了冬前植株生物量,不利于越冬和冬后生長,特別是對二月蘭的生長影響顯著;兩種綠肥翻壓還田后可為土壤提供的C為7 080~13 340 kg/hm2;9月10日和9月25日播種綠肥的C、N、P、K養(yǎng)分積累量也較高。研究表明,播期顯著影響桃園綠肥生長及物質養(yǎng)分積累,本試驗條件下,兩種綠肥的最適播期為9月10-25日。
關鍵詞:桃園;二月蘭;毛苕子;綠肥;播期;養(yǎng)分積累
中圖分類號:S662.1:S142+.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6)07-0095-04
肥桃以其果實肥大、肉質細嫩、汁多味甜、香氣濃郁、外形美觀,被譽為“群桃之冠”。目前,肥城桃栽培品種60余個,種植面積超4 000 hm2,總產5 000×104 kg,綜合經濟收入1.5億元,是頗具地方特色的果品產業(yè)。長期以來,肥桃種植區(qū)域桃園管理以清耕為主,導致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退化,致使果實產量和品質不高[1]。綠肥是清潔的有機肥源,翻壓后能為土壤提供大量的碳源和養(yǎng)分[2,3],改善土壤微生物狀況,從而改善土壤質量[4]。有研究表明,具有立體結構的果園生草復合生態(tài)系統,可以改善果園土壤溫度、空氣相對濕度、氣溫等小氣候要素,且表現出時空上的異質性[5]。利用冬季果樹落葉期發(fā)展綠肥生產,創(chuàng)建果園—綠肥覆蓋栽培模式,既不與主作物爭地,又能促進合理用養(yǎng)土地,改善環(huán)境,提升果品產量品質。特別是將肥桃培優(yōu)與發(fā)展觀光農業(yè)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促進肥桃產業(yè)發(fā)展,建立低碳、可持續(xù)的農業(yè)發(fā)展模式意義重大。
明確桃園綠肥的播種量是合理應用綠肥的基礎,不僅可以達到高產和節(jié)約種子的雙重目的,還可以創(chuàng)建適宜的群體密度,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肥、光、熱和空間,從而獲得高產[6]。近年來,對綠肥作物播量和產量間關系的研究已有報道[7,8],而桃園綠肥立體生態(tài)系統中的綠肥播期對鮮草產量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為此本試驗擬通過研究不同播期對二月蘭、毛苕子兩種綠肥生長發(fā)育、養(yǎng)分吸收及產量的影響,以期為生產中桃園綠肥的栽培技術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區(qū)概況
試驗地位于山東省肥城市桃園鎮(zhèn)北僧臺村試驗基地(36°06′N,116°41′E),海拔120 m,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2.9℃,無霜期192.1 d,年均日照時數2 536.2 h,多年平均降水量688.3 mm,且季節(jié)性分布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節(jié),雨熱同季。
基地種植品種為7~8年生肥桃(萊山蜜)。試驗地土壤為褐土,土層深厚,通透性好,肥力中等。耕層土壤pH 7.5,有機質含量13.4 g/kg,全氮0.79 g/kg,全磷0.66 g/kg,堿解氮109.6 mg/kg,速效磷32.2 mg/kg,速效鉀262.7 mg/kg。
1.2試驗設計
供試兩個綠肥品種均來自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資源與農業(yè)區(qū)劃研究所。試驗結合當地氣候條件設置4個播期處理,為2012、2013年每年8月25日、9月10日、9月25日、10月10日。播種方式為撒播,二月蘭播種量為22.5 kg/hm2,毛苕子為60 kg/hm2,小區(qū)面積16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
1.3測定項目及方法
每小區(qū)隨機選取3個點,采用50 cm×50 cm的鐵絲方框固定面積,在越冬前(11月10日)調查出苗數,在返青期(3月20日)調查越冬苗數。
分別于每年5月10日盛花期收獲4 m2鮮株測產,然后105℃殺青30 min,80℃烘干稱重后粉碎用于植物養(yǎng)分分析。植物樣全碳含量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測定;樣品經H2SO4-H2O2消煮,采用連續(xù)流動分析儀測定全氮含量,用釩鉬黃比色法測定全磷含量,用火焰光度法測定全鉀含量[9]。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進行數據處理,Sigmaplot 11.5軟件作圖。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播期對綠肥出苗數和越冬苗數的影響
不同播期對二月蘭、毛苕子冬前出苗數和春季越冬苗數的影響差異明顯。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播期的推遲,兩種綠肥的出苗數和越冬苗數都呈逐漸下降趨勢。二月蘭、毛苕子在9月25日播種的出苗數分別為252、104株/m2,與8月25日、9月10日播種的差異不顯著;10月10日播種的出苗數分別為145、72株/m2,分別比9月25日降低42.5%和30.8%。4個播期處理的越冬苗數與出苗數相比均有所降低,兩種綠肥10月10日播種的越冬苗數分別為50、42株/m2,越冬率分別為34.5%和58.3%,分別比9月25日降低75.3%和40.2%,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梢姡?0月10日播種的兩種綠肥出苗數和越冬苗數均有顯著降低,兩種綠肥間比較,二月蘭的降低幅度更大。
2.2播期對桃園綠肥鮮草產量的影響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12-2013年度在桃園空地套種綠肥作物,二月蘭、毛苕子的單株鮮重和鮮草產量均隨播期延后呈先增加后降低趨勢,但兩種綠肥最大鮮草產量的播期不同。二月蘭在9月25日播種鮮草產量最大,與9月10日播種的產量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10月10日播種的鮮草產量;毛苕子最大產草量播期為9月10日,與其他3個播期的鮮草產量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2013-2014年度由于天氣原因,兩種綠肥作
物的鮮草產量均有所降低,但二月蘭、毛苕子的最大產草量播期仍分別為9月25日和9月10日,可見兩種綠肥在桃園中的最大產草量播期在9月10-25日,10月初播種的綠肥由于苗期氣溫偏低,冬前植株生物量減少,不利于越冬和冬后生長,特別是對二月蘭的生長影響顯著。
2.3播期對桃園綠肥養(yǎng)分含量及積累量的影響
推遲播期對兩種綠肥的養(yǎng)分含量和積累量會產生一定影響(表2)。隨著播期的變化,二月蘭的C含量在546.6~607.6 g/kg,毛苕子的在427.6~488.0 g/kg,C積累量最大值分別在9月25日和9月10日播期處理。其他養(yǎng)分含量中,除了9月10日播種的二月蘭N含量顯著高于其他播期外,其他養(yǎng)分含量在不同處理間均無顯著差異;毛苕子的各養(yǎng)分含量在不同播期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兩種綠肥的P積累量在不同播期間無顯著差異,二月蘭的N、K的積累量均以9月10日和9月25日播種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毛苕子的N、K的積累量均以9月10日播種處理最高,且顯著高于8月25日和10月10日播種處理。
3討論與結論
綠肥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受氣候條件影響顯著,播期調整影響整個生育期及各生育階段內的氣象條件,進而影響作物發(fā)育和鮮草產量。本研究結果表明,二月蘭和毛苕子兩種綠肥在桃園中的最適播期均為9月10-25日。9月10日以后,每隔15天氣溫平均下降2.1℃,10月10日的平均氣溫為18.7℃,隨后氣溫下降速度加快,對播期較晚的綠肥苗期生長造成影響,最終減少了盛花期的產草量。
綠肥作物最重要的作用是養(yǎng)分還田,以小肥換大肥,其C含量及養(yǎng)分積累量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種綠肥翻壓還田后可為土壤提供的C為7 080~13 340 kg/hm2,種植綠肥可歸還土壤的C量較大。播期對N、P、K的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除少數處理外均無顯著差異,但因產草量的不同養(yǎng)分積累量有明顯差異。9月10日和9月25日播種產草量較大的綠肥C、N、P、K養(yǎng)分積累量也較高。
目前,作為生態(tài)和諧農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肥在果園生產體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明確綠肥的最適播期、播量等技術指標對綠肥生產具有指導意義。通過本研究,綜合考慮二月蘭、毛苕子兩種綠肥生物特性、產量因素、養(yǎng)分含量及積累量,建議將其播期安排在9月10-25日,生育期內水熱資源分布合理,降水分配與生長發(fā)育同步,可以實現高產高效。
參考文獻:
[1]
曹衛(wèi)東,黃鴻翔. 關于我國恢復和發(fā)展綠肥若干問題的思考[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09(4):1-3.
[2]潘福霞,魯劍巍,劉威,等. 三種不同綠肥的腐解和養(yǎng)分釋放特征研究[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1,17(1):216-223.
[3]李會科,張廣軍,趙政陽,等. 渭北黃土高原旱地果園生草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08,41(7):2070-2076.
[4]呂麗霞,廖超英,張立新,等. 渭北果園白三葉與黑麥草不同配比的腐解及養(yǎng)分釋放規(guī)律[J]. 西北農業(yè)學報,2013,22(5):162-169.
[5]李會科,趙政陽,張廣軍. 果園生草的理論與實踐——以黃土高原南部蘋果園生草實踐為例[J]. 草業(yè)科學,2005,22(8):32-37.
[6]勞秀榮,孫偉紅,王真,等. 秸稈還田與化肥配合施用對土壤肥力的影響[J]. 土壤學報,2003,40(4):619-623.
[7]趙娜,趙護兵,魚昌為,等. 旱地豆科綠肥腐解及養(yǎng)分釋放動態(tài)研究[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1,17(5):1179-1187.
[8]寧東峰,馬衛(wèi)萍,孫文彥,等. 華北地區(qū)棉田翻壓冬綠肥腐解及養(yǎng)分釋放規(guī)律研究[J]. 華北農學報,2011,26(6):164-167.
[9]林心雄,吳順齡,車玉琴. 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測定有機物分解速率的尼龍網袋法[J]. 土壤,1992,24(6):3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