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策
摘 要 茶文化和園林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我國的園林文化發(fā)展史上,茶文化和園林文化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樹具有園林植物的特點,在園林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分析茶樹在園林中的作用,應用以及關鍵種植技術等方面。
關鍵詞 茶樹;園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50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和種植茶樹的國家。在園林建設的發(fā)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樹。茶樹具有豐富的品種和各異的形態(tài),花期長、花色多,為應用于園林藝術提供了保障。但我國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卻是很少。所以,主要針對茶樹在園林中的價值、作用、技術進行簡單的分析。
1 茶樹在園林中的價值
長期以來,人們僅僅注重于茶樹的經濟價值,未能探索其在園林藝術中的價值。事實上,茶樹很有園林價值,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茶樹是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綠化的適宜樹種。鄉(xiāng)鎮(zhèn)綠化是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將茶樹作為綠化樹種,可以就地取材,節(jié)約成本,發(fā)揮茶樹的經濟價值,彌補日常管理工作的花費,雙重價值尤其適宜于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的綠化。其次,茶樹是園林的綠化主體。關于茶樹園林的藝術對傳播茶知識、茶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茶葉博物館、茶藝館等莊嚴的茶文化殿堂中,茶樹在園林的綠化和造景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1]。
2 茶樹在園林中的應用價值
2.1 茶樹莖葉的觀賞價值
茶樹的莖非常有特點,主要分為直立和披張兩種模式。根據葉子的大小可以分為大、中、小三種葉種。葉子的大小也是不相同的,大葉子與人手掌一般大,小葉子如西瓜子大小。按照葉子的不同形狀可以分為圓葉種和長葉種等。此外,葉子的質感也非常有特點,有厚有薄、有軟有硬。葉子的邊緣有波浪條紋的,也有平展的。葉子不僅僅只有綠色,還有白色、黃色等多種色彩,其中也不乏雜色。
2.2 茶樹花的觀賞價值
茶樹花主要分布在茶樹葉的葉腋之間。大多為白色的花,花的數量都保持在1~5,甚至更多。茶樹每年的開花量非常多,達上千朵。此外,茶樹的花期很長,一般在半年左右。花芽從每年的6月開始生長,每個月都會長出來一些,直到11月逐漸開花,有的甚至到了次年的春季才開花[2]。正是因為茶樹的花期比較長,自夏季以后,人們每個月都會見證茶樹花的生長,所以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
2.3 茶樹樹體的觀賞價值
茶樹的植株型態(tài)分為三種: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樹冠也分為直立狀、披張狀和半披張狀。它擁有特殊的形狀,有的茶樹的枝條彎曲有序,隨風擺動呈現出一個“S”形。此外,茶樹還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它的樹枝非常耐修剪,可以通過彎枝和修剪以達到塑形的效果。換句話來說,茶樹可以通過自身的生長達到造景的效果,也可以通過修剪去改變原來的面貌,將茶樹的樹冠可以修剪成適合觀賞價值的形狀,比如立體形狀、圓形、三角形等。
3 茶樹在園林中的實際應用
3.1 制作盆景
盆景植物往往要求再生能力和耐陰能力比較強,而茶樹正好符合這一特點。在園林造景中,可以選用一些小茶苗或者茶樹的老樁作為盆景。老樁和茶苗各有各的特點,茶苗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培育,但是老樁則不同,老的茶樁可以快速成型,資源也比較多,經過一番修剪后,可以成為一盆漂亮的盆景。另外,修剪下來的枝葉也有非常大的經濟價值,如可制作成供人品嘗的茶葉[3]。
3.2 制作造型樹
通過對茶樹的造型可以改變它原有的面貌,主要的方法就是彎枝和修剪。通過修剪樹冠可以把原來的茶樹變成形態(tài)各異的茶樹單叢。茶樹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可以作為點綴園林風景的造型樹。這樣就可以把觀賞價值變得更高。
3.3 培育行道樹
茶樹時行道樹的主要樹種之一。它的植株高大、枝干比較粗、主根發(fā)達、分枝部位高、樹葉一年四季常綠,非常適合作為行道樹。茶樹一般都是在春季秋季發(fā)芽,秋冬季開花,花期較長。此外,茶樹還可以為人們遮陽,阻擋夏日炎熱的陽光,還可以起到美化綠化街道的效果。
3.4 作為綠籬植物
灌木型的茶樹植株比較小,分枝稠密、主干不明顯,加之它是常綠植物,再生能力強,易修剪和造型,耐生長,對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喜好酸性的土壤,是綠籬植物的不二選擇。此外,灌木型的茶樹彩色豐富,稍加造型,就可以形成形態(tài)各異的樹型,可以種植在人行道的兩旁,供人們觀賞。
3.5 古樹名木
我國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有很多茶樹久負盛名。如瀾滄大茶樹、廣西博白大茶樹等。福建地區(qū)的制茶工藝也別具風格,盛產品質優(yōu)良的大紅袍、半天妖等。浙江龍井茶也是承載著我國豐富的茶文化的典型代表。這些茶樹對于弘揚我國茶文化、點綴園林景觀具有重大的意義。
4 關鍵技術
4.1 引種
如果選擇喬木型和半喬木型的茶樹就可能會遇到耐寒性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喬木型茶樹大都分布在南方地區(qū),如云南、廣西等地。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大多數茶樹是從福建引進。所以,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既是傳統(tǒng)的引種區(qū),也是最適宜的引種區(qū),那里氣候條件適宜,植物生長速度快,凍害輕。在引進茶樹時,要考慮本地的氣候特點,要做到逐步引種,引種前要進行小規(guī)模試驗。要注意兩點:第一,引種的數量要少,品種要多,這樣有利于優(yōu)中選優(yōu);第二,多進行小規(guī)模的試驗,在存活率高、質量較好的情況下,再大量引種,加速引種的進程。
4.2 喬化
茶樹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就是喬化技術,這是將其培育成行道樹的重要途徑。但很少有人研究茶樹的喬化技術,這種技術都普遍應用在果樹上。如梨樹砧木等果樹的栽培。主要涉及的工藝流程有密植直干、修剪枝葉、斷根環(huán)割等。喬化在園林上的應用很少,如灌木榆葉梅嫁接到果樹上,使它發(fā)生喬化。
4.3 抗寒
要積極培育抗寒的茶樹品種,要適應當地的氣候環(huán)境,通過與抗寒性能較強的品種進行雜交來提高茶樹抗寒性。大部分茶樹死亡的溫度為2 ℃;喬木型茶樹可以忍受的最低溫度在-5 ℃左右;灌木型茶樹一般在-10 ℃左右,如果在冬季被大雪覆蓋,則可忍受的最低溫度在-15 ℃左右。不同品種的茶樹可以忍耐的溫度不相同,同一品種在不同的地區(qū)忍耐也是不同的。茶樹發(fā)生凍害的程度,與承受低溫的時間、風力等因素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研究表明,南方地區(qū),如福建、廣東地區(qū)的云貴大葉、黃玫瑰等品種的抗寒性比較強,都可以忍耐-9 ℃左右的低溫。
4.4 耕作
茶樹在種植之前要做好深耕改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茶樹可以根深葉茂,提高抗寒能力。種植前土壤的深翻程度應保持在60 cm以上,施作有機肥,從而改善土壤的機構。對于已經建成的茶園,應該盡量排前深耕時間。合理的深耕可以促進細根向土壤深部的延伸,增強抗寒能力。
5 結語
茶樹在園林中的應用范圍較廣,用途較多,擁有一定的價值。把茶樹作為園林植物之一,不僅可以增加園林的物種的多樣性,還可以增加意境美,豐富園林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覃秀菊,陳新強,陳春芬,諸葛天秋.廣西特異性茶樹種質資源綜述[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6(10):37-38.
[2]林小端.我國茶樹特異資源研究進展[J].貴州茶葉,2008(2):1-5.
[3]莊偉建,王湘平,林治.茶樹栽培種核型的研究[J].華南植物學報,1992(試刊):28-3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