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蘇州評話這一曲藝形式的了解,對其在當今時下的受熱程度進行淺析,初步對蘇州評話進行了探討,揭示了蘇州評話當下的現狀。
【關鍵詞】蘇州評話;彈詞;相聲;受眾程度;傳承
一、何為蘇州評話
蘇州評話是采用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方言徒口講說表演的漢族傳統(tǒng)曲藝說書形式,流行于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吳語地區(qū),通常與蘇州彈詞合稱“蘇州評彈”。在流行地區(qū),蘇州評話俗稱“大書”,蘇州彈詞俗稱“小書”,總稱“說書”。
蘇州評話的主要特點是注重“噱”,有“噱乃書中之寶”的說法。并且蘇州評話“只說不唱”,雖然在一些特定的書目中,評話會穿插一小部分韻文,但在蘇州評話中,相當注重八技的使用,八技在《評彈文化詞典》中分為——感情顯露、人物刻畫、動作類、堂面禮法、醒木使用、扇子使用、車水馬龍、戰(zhàn)場廝殺這個大類,‘八技大多主要用于對場景的刻畫,烘托故事的氣氛,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二、蘇州評話與彈詞
1、評話與彈詞的區(qū)別
評話與彈詞之間最大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表演形式上。蘇州彈詞借助琵琶、三弦等樂器,用說唱的形式,旋律性豐富,演出者常有一、二人不等,通常為男女搭配,在視覺效果上更加豐富;而評話只要以說為主,雖然在發(fā)展改革中主張立多坐少、演多說少、動多靜少的表演狀態(tài),但在表演形式上,評話仍舊是一人為主,道具、口技、動作為輔,在視覺上相較于彈詞而言缺少一定的視覺感。
2、評話與彈詞的發(fā)展狀態(tài)
蘇州評話與彈詞統(tǒng)稱蘇州評彈,然而評話與彈詞在當今的發(fā)展中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tài)。由于彈詞是彈加說唱的形式,在風格、形式上都更容易被聽眾所接受,而相反,蘇州評話以說為主,極少唱,雖然時常以口技、道具等形式的輔助,在受眾群上仍然受到局限。而對于這兩者發(fā)展的另一差距表現在傳承與發(fā)揚中,彈詞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彈加說唱,而是大膽的創(chuàng)新加入音樂劇的形式,比如上海評彈團就進行了對彈詞的創(chuàng)新,在《蘆葦青青》這一部劇目當中,就對彈詞這一曲藝形式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因而相較于彈詞而言,蘇州評話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在劇目、表演形式上都缺少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在近幾年來的發(fā)展有了一定的阻礙。
三、蘇州評話的現狀
1、師資傳承
相較于蘇州評話而言,還有一種具有一定歷史的曲藝形式——相聲可以與之比較。蘇州評話一般以獨立的表演藝術家為主,代表人物有陸耀良、唐耿良等藝術家,后來發(fā)展到電視評話中,單田芳先生又紅遍大江南北。但可惜的是,蘇州評話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代系的傳承、明確的師承關系,由于這個因素,極容易使蘇州評話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處于后繼無人的境地;相比評話,相聲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既以個人、流派的形式存在,卻也在發(fā)展上有一定明確的代系傳承,使得相聲雖然在發(fā)展中有不同流派不同的風格存在,但卻也因為這樣,使得相聲始終活躍在大眾的視線中。
2、受眾人群
受時代潮流的影響,蘇州評話已經不止受自身的發(fā)展所限制,更多的是被時下潮流趨勢所限制。
周立波所創(chuàng)立的海派清口、時下最熱門的金星秀、符合80后一代風格的脫口秀“今晚80后”節(jié)目,都是時下最受江、滬乃至全國觀眾所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這些電視節(jié)目的走紅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民意”的,因為這些它們分享了時下的熱點、話題,通過犀利的語言去評論新聞事件,娛樂大眾同時,也令大眾在他們的語言中找到了共鳴;而評話則是秉承一貫的說書風格,說的書也大同小異,而有差別的僅僅就是說書人自身對書目的不同詮釋,但實質的內容還是并無大小差別的。
四、蘇州評話的發(fā)展
針對蘇州評話現在進退兩難的現狀,評話在前進發(fā)展的路上必然是有一定阻礙的。要擺脫“內憂外患”,必先從評話自身先做起。
首先,評話必須從自身的曲藝形式出發(fā)。吳語是蘇州評話的特色,卻也成為蘇州評話在發(fā)展的進程不可小覷的阻礙,吳語即一般只有以吳語為主的蘇滬區(qū)域能夠聽懂,但“非懂吳語之人而不識”是大有人在的。正因如此,蘇州評話如果能夠加之普通話以輔助,或者在每場演出時加以臺詞提示板提示,那必然是能夠緩解語言之急。
其次,評話在內容上,也應該做出相對應的創(chuàng)新,時代在更替,評話如果仍舊以武俠為主的長篇書目為主,那必然將流失一部分年輕的觀眾群體。
最后,蘇州評話不僅應該從評話人開始傳承,應該更多的走進中小學課堂,從娃娃抓起,讓更多的青少年接觸到蘇州評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不是讓每個人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評書人,但卻能保證每一代人都能夠懂得欣賞、想要欣賞蘇州評話這一優(yōu)秀的曲藝形式。
【參考文獻】
[1] 陳燕燕. 對當前蘇州評話現狀的重新認識[J]. 劇影月報, 2011,01.
【作者簡介】
黃爝(1994—),女,福建廈門人,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本科生,主要研究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