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古代中國人在免疫學上的成就是世界醫(yī)學界所公認的。
大家熟知的“以毒攻毒”,就是一種免疫學治病思想,至少在公元四世紀時,古代中國人已將免疫學進行臨床應用。晉人葛洪在科研領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煉丹、醫(yī)藥等都有建樹,在其《肘后備急方》中有一“療犬咬人方”,便是免疫學在臨床上的具體應用。
“療犬咬人方”點明,在被狂犬咬傷以后,把咬人的那只狂犬殺掉,將犬腦敷貼在被咬的傷口上,便可以防治狂犬病,即所謂“殺所咬犬,取腦敷之,后不復發(fā)”。狂犬的腦中含有大量狂犬病病毒及病毒抗體,此方就是“以毒攻毒”,以提高抗病能力,這也是人類狂犬病預防接種的發(fā)端。
古人在免疫學上最驕傲的成果,當屬發(fā)明了預防天花的“種人痘法”。
天花,古稱“虜瘡”,此病約在公元一世紀的漢代傳入中國,因為是從西域俘虜身上傳染的,所以時人稱為“虜瘡”。
天花傳染很快,死亡率極高,尤其到了明清時期,天花幾乎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頭號疫病。終于在十六世紀時,中國人發(fā)明了預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種法”。據(jù)清俞茂鯤《痘科全鏡賦集解》中所記,在明隆慶年間寧國府太縣 (今安徽太平縣) 開始種痘,由此推廣到全國。
人痘接種法不久便傳到國外,后來更為安全的“牛痘接種法”都是在此基礎上發(fā)明的,數(shù)不清的人免于天花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