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陽
【摘要】 目的:探討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臨床特征與治療方式。方法:抽取2007年1月-2014年4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320例口腔頜面間隙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完成臨床探究。結(jié)果:頜面部間隙感染病例中,牙源性感染患者數(shù)量最多,比例高達66.88%,而老年人(60歲以上),所占比例較小,僅為7.19%,青年人(21~30歲)人數(shù)最多,高達25.94%。結(jié)論:對于口腔頜面間隙感染患者,必須依照頜面部間隙感染的特征,使用全身抗炎治療、支持治療和局部區(qū)域治療相統(tǒng)一的整體治療,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 口腔; 頜面; 間隙感染; 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8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8-010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8.056
頜面部間隙感染屬于口腔頜面外科中非常多見的一類病癥,起病急,發(fā)展變化快,如果治療不及時,很有可能會導致較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患者與醫(yī)院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關注,發(fā)現(xiàn)后及時前往醫(yī)院進行治療,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1]。本組抽取了320例口腔頜面間隙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探討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臨床特征與治療方式,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07年1月-2014年4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320例口腔頜面間隙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組320例口腔頜面間隙感染患者均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男192例(60.00%),女128例(40.00%),年齡4個月~85歲,平均(45.1±8.9)歲。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各個年齡段患病情況,感染起因以及感染累及間隙的具體情況。
1.2.1 診斷方法 口腔頜面部感染患者在發(fā)病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局部伴有紅、腫、熱、痛,功能性阻礙等不良的臨床表現(xiàn),另外,還有可能會出現(xiàn)全身性發(fā)熱、白細胞增多的表現(xiàn)特征。因此,口腔頜面部感染的診斷一般是利用病史收集、臨床檢查(包括血液細胞探究檢查和局部穿刺手術的實施),必要時加上一些特殊的檢查例如B超、CT等就能夠準確的完成判斷。
1.2.2 治療方法 開始要完成全身性的治療,選取有效的抗生素,完成全身抗炎性的治療。本組病例多使用廣譜抗生素,例如常見的青霉素、頭孢菌素類,加上一些厭氧類藥物,例如常見的甲硝唑等,必要時進行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實驗,選取有針對性的抗生素。除抗炎治療外還必須增強周身性的支持治療,增加患者機體的抗病性能。全身治療的同時,一定要積極處置局部區(qū)域發(fā)生的病變,膿腫構(gòu)成后及時行膿腫切開引流術,同時在術后增強膿腔換藥,減少細菌的深層次作用,控制感染后慢慢的減少用藥量。
2 結(jié)果
2.1 患者發(fā)病年齡狀況
頜面間隙感染患者中,21~30歲和51~60歲患者的比例最高,詳見表1。
2.2 患者感染體征與實驗室檢查情況
在本組病例中,患者體溫均高于正常,37℃以上240例,占75.00%,最高溫度為41.14℃;白細胞計數(shù)值>10.0×109/L的患者192例,占60.00%,最高為20.85×109/L;中性粒細胞比值大于75%的患者有170例,占53.13%,最高為95.20%;局部穿刺有膿液或膿血混合物的患者176例,占55.00%。
2.3 患者感染病因情況
感染起因,牙源性感染214例,其中包括阻生智齒冠周炎105例,根尖炎19例,牙周病90例。牙源性感染比例最高,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和損失性感染,詳見表2。
2.4 患者口腔頜面部感染所累及間隙的具體情況
感染主要累及口腔頜面部各間隙,其中以嚼肌間隙和頜下間隙感染最為多見,詳見表3。
2.5 治療結(jié)果
本組病例單純的藥物治療有134例(41.88%),配合手術治療有186例(58.13%)。伴有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患者在治療中除了增加抗生素劑量,均使用對癥醫(yī)治。所有患者經(jīng)治療后效果明顯,痊愈或癥狀得到明顯緩解,無嚴重并發(fā)癥出現(xiàn),其中療程最短為2 d,最長為5周。
3 討論
口腔頜面間隙感染中,牙源性最為多見,其次是腺源性,均屬于繼發(fā)性感染。牙源性感染主要是通過牙體牙髓病導致的根尖部感染穿破頜骨進入頜骨周圍間隙所造成的,而腺源性感染一般跟上呼吸道感染緊密關聯(lián),尤其是與幼兒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所以腺源性的感染一般在頜下間隙中發(fā)生比較普遍,其次是頦下間隙。損傷源性例如常見的皮膚、黏膜損傷,骨折及唇部癤腫,口腔黏膜潰瘍等造成的感染也可繼發(fā)成為間隙感染。血源性和醫(yī)源性相對來說少見??谇活M面間隙感染均屬于繼發(fā)性感染,一般是需氧菌和厭氧菌的綜合感染所致[2-4]。通過表1可以看出,口腔頜面間隙感染能夠發(fā)生在任何年齡階段,10歲以下,占比10.94%,60歲以上,占比7.19%,其中以21~30歲最為多見,占比25.94%。這主要是因為青年人喜歡吃的食物種類偏多,偏愛辛辣食物,輕視口腔清潔,忽視口腔輕微疼痛的影響,從而導致后期惡心。通過表2可以看出,口腔頜面間隙感染的病因種類繁多,其中以牙源性感染居多,占66.88%,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占20.94%,然后是損失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分別占5.00%與3.44%,而醫(yī)源性感染比較稀少,僅占3.75%。根據(jù)表3可以看出,口腔頜面部感染所累及間隙,最頻發(fā)部位是嚼肌,占26.88%,因為人在進食的時候,必須借助嚼??;其次是頜下部位,占21.88%;然后是頰部位,占15.00%;接著是眶下部位和口底與頦下部位,分別占11.88%與10.94%;還有翼頜部位,占7.19%;咽旁和頸部位置比例最小,僅占6.25%??谇活M面間隙感染炎癥區(qū)域的臨床表現(xiàn):炎癥區(qū)域局部出現(xiàn)紅腫熱痛的體征和功能性障礙,通過炎癥區(qū)的組織變性滲出所引發(fā),例如常見的開口受限,吞咽、咀嚼、語言、呼吸困難等不良的癥狀出現(xiàn),例如伴隨著周身癥狀患者WBC總數(shù)上升,然后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5],畏寒發(fā)熱、周身不適嚴重者可發(fā)生水電解質(zhì)平衡失調(diào),例如嚴重的會出現(xiàn)敗血癥、中毒性休克、昏迷等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的狀況??谇活M面間隙感染的治療,必須要重點關注局部與全身治療相結(jié)合的原則,口腔頜面間隙感染一旦接受了科學的診斷后,治療就必須馬上開始實施,前期盡可能的防止不適當?shù)拇碳こ霈F(xiàn),加強炎癥的吸收、消散或者局限性,后期如果膿腫形成就一定要行切開引流或擴大引流術[6]。如果病情加重,全身中毒明顯或者合并中毒性休克狀況,需要馬上開展搶救治療,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關口腔頜面間隙感染所導致的相關并發(fā)癥,必須要有足夠的關注。針對局部性的疾病治療,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治療應采取全身抗炎,支持療法與局部治療相結(jié)合的綜合治療原則,依照患者的特征使用不同的用藥方案和治療方法[7]。選取抗菌藥物應根據(jù)細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人體對同一菌種或菌型的感受性、機體對抗菌藥物的反應性以及各種抗生素的抗菌譜合理使用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療應進行抗休克的治療,例如擴容、糾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藥物使用與少量多次性的輸血、白蛋白、能量合劑等,來增加機體抗感染能力,并給各器官功能完成監(jiān)測,以便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與完成搶救工作,例如診灶的第一時間的處置,對抗生素的正確使用是治療順利完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8]。另外,作為口腔科醫(yī)生亦必須要增強口腔衛(wèi)生知識的宣教,來降低口腔頜面間隙感染的可能。關于口腔頜面間隙感染的患者,必須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接受診斷與治療,關于口腔頜面間隙感染的并發(fā)癥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感,這是預防因為其并發(fā)癥而導致死亡的關鍵工作。
綜上所述,對于口腔頜面間隙感染患者,依照頜面部間隙感染的特征,使用全身抗炎治療、支持治療和局部區(qū)域治療相統(tǒng)一的整體治療,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溫秀紅,任變蘭,馬基祥.40例兒童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1):75-76.
[2]劉偉.急性冠周炎合并頰間隙感染的兩種治療方法效果比較[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353-1354.
[3]劉志勇.226例牙源性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臨床治療體會[J].中外婦兒健康,2011,2(6):223.
[4]冀麗彬,陳沐群,商建平.炎癥期拔牙誘發(fā)面部多間隙感染伴腦膿腫死亡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6):1473-1474.
[5]王小平,楊朝暉,曹發(fā)明,等.口腔頜面部牙源性瘺管臨床診治回顧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8):1220-1222.
[6]劉守紅,葉茂昌.口腔頜面部牙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學及藥物治療[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22(4):299-302.
[7]李艷芳,常璨然,金澤高,等.牙源性面部皮瘺48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4):478-479.
[8]王守明,毛廣文.頜面間隙感染合并糖尿病47例診療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9):66-67.
(收稿日期: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