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論界存在多頭鑒定、重復鑒定、再鑒定、反復鑒定等多種表述,本文所討論的重復鑒定是指同一問題做出的由不同機構做出的鑒定意見,不包括補充鑒定。專業(yè)判斷同時存在兩種特性:科學性與相對真實性,就鑒定意見這種證據種類而言,兩性從對立的方面展現了其可信度;做出專業(yè)認定僅與專業(yè)資質相關,不受案情是否重大復雜等非科學性因素影響。因此,重復鑒定本身存在不合理。筆者認為針對不同類別的鑒定,一方面不能過于依賴鑒定意見,另一方面應當區(qū)分對待。據此,我們應當建立針對預防程序違法的預先機制。
【關鍵詞】相對真實;配套機制;證據規(guī)則;程序公正
一、重復鑒定的定義及特性
1、重復鑒定的定義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法官知識領域之外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以幫助查明案件事實的活動。多頭鑒定,是指同一個專門性問題經過多個鑒定機構鑒定;重復鑒定,是指同一個專門性問題,對第一次鑒定結論有爭議而又進行的更多次的鑒定。多頭鑒定是就其鑒定機構而言,重復鑒定是就其鑒定次數而言。反復鑒定是指對案件中的同一個專門性問題,在訴訟過程中經過了多個鑒定機構的多次鑒定,產生了多份鑒定結論的現象。本文所討論的重復鑒定是指同一問題做出的由不同機構做出的鑒定意見,不包括補充鑒定。
2、重復鑒定的特性
鑒定意見是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法官知識領域之外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因此這種專業(yè)判斷同時存在兩種特性:科學性與相對真實性。
第一,科學性決定了證據依賴性且鑒定過程與案件輕重程度無關。司法鑒定是鑒定人員依賴其專業(yè)知識、利用精密的儀器、遵循嚴格的操作規(guī)則開展的事實發(fā)現過程。這種高度專業(yè)性讓法官無法僅根據法律知識和生活經驗等做出有效判斷。因此,科學性一方面直接影響了適用群體對該鑒定意見的信任程度和依賴程度,另一方面決定了出具鑒定意見本身的過程與案件的輕重程度不必然相關。
第二,司法鑒定具有相對真實性。相對真實性是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一段時間內鑒定意見的結論可能相對科學,在特定時間段內具有真實性,但是結論可能由于技術方式的差異而產生偏差。
二、重新鑒定機制的缺陷
筆者得出的上述兩個結論可以分別推論出:
1、缺陷一:耗費司法資源,功用低下
根據結論一,首先,如果鑒定意見本身對證明案件事實有矛盾的兩個側面,那么我們很難從鑒定意見本身入手增強其可信度,比如本文所討論的重新鑒定同樣無法緩解增強鑒定意見可信度問題,相反還衍生出降低可信度的新問題——當事人為支持自己的訴求而要求重復鑒定;其次,如果鑒定意見的證明力有先天缺陷,無論幾次重新鑒定都無法解決確定無疑地證明案件事實的問題,只能是當事人各方尋求各自訴求所需的工具,導致訴訟效率低下且成本耗費;再次,結合證據本身的特性,證據只能相對真實的反應案件事實,既然前述兩種途徑都無法解決現實問題,實踐中在其他證據使用的方法上已經可見,“證據規(guī)則”才是相應的解決之道,即重新鑒定的問題即是證據技術的問題。重新鑒定源于證據技術缺陷,無法通過其他證據達到證明目的而依賴鑒定,重新鑒定的問題要得到解決也需要在證據技術上完善——證據規(guī)則的完善。
2、缺陷二:實踐中采信原則不合理
根據結論二,專業(yè)性問題的認定與非科學性因素無關,那么在實踐中所采取的針對“多頭鑒定”依據行政層級所做出的證據采信原則不具備合理依據。
三、重新鑒定機制的定位
鑒定意見存在如此多的爭議,筆者認為針對重新鑒定應當具體化、根據實際數據區(qū)分性對待。專業(yè)性問題有疑難和非疑難兩份類,區(qū)分的依據是非疑難類一般在科學認知上結論較為統(tǒng)一,爭議不大,而疑難類是指學界內對該方面的問題存在較多爭議,說法眾多。如現行鑒定中的法醫(yī)類。
1、非疑難類鑒定集中于糾正程序不公
非疑難類的鑒定意見可以相對客觀真實的反應專業(yè)問題,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看基于一般性專業(yè)問題的重新鑒定概率不大,數據如前所示。這類鑒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鑒定程序不合理或不合法。此種情形確需為其提供救濟途徑,以糾正程序不公正。
2、疑難類鑒定應當作為法官認定案件事實的輔助材料
疑難類的專業(yè)問題,學界本來對其就爭論頗多,當事人也對重新鑒定的需要相應增長,法官作為非專業(yè)的審判人員不具備相應知識背景,很難對某一學說問題做客觀取舍并以之為依據認定事實。因此,針對疑難類鑒定意見重啟鑒定的必要性相對弱化,法官此時采納證據應當酌情考慮,結合其他證據做出認定,不能過度依賴鑒定意見。
3、兩類鑒定側重不同
面對重新鑒定的問題應當區(qū)分兩種情況,疑難類和非疑難類,正對非疑難類存在兩種自然篩選機制,一是專業(yè)認知本身比較同意,爭議不大,重復鑒定意見沖突的可能性較小,二是非重大復雜的案件,當事人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慮會酌情考慮不從重新鑒定的角度解決訴訟證明難題。在此基礎之上嚴格限制重新鑒定,但對鑒定不公的角度建立相應的救濟機制,經過法庭質證審判人員酌情考慮后決定是否重新鑒定。面對疑難類問題限制重新鑒定的意義不大,反而應當從前述所講證據技術和證據規(guī)則上對鑒定意見的采用做出規(guī)范,規(guī)范采用依據,從制度上限制法官過于依賴鑒定意見,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當事人意圖通過重新鑒定程序扭轉訴訟的愿望。當然,我們無法排除訴訟進入兩難情境的情形,案件審理需要鑒定意見作為證據的主要支撐,該鑒定意見又屬于疑難類問題,此時筆者認為應當以鑒定人出庭為基礎,由法官結合法理知識,根據自己的內心確信行使自由裁量權,以最大限度確保審判結果的公正、合法合理性。
總體來講,針對不同類別的鑒定,一方面不能過于依賴鑒定意見,另一方面應當區(qū)分對待。疑難類屬于非法律爭論能確定的范圍,應秉持“效率之上,兼顧相對真實”,非疑難類則注重為程序違法提供救濟。
四、重復鑒定相應配套機制的思考
筆者認為,我們應當建立針對預防程序違法的預先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鑒定資質,質證程序,鑒定過程規(guī)范。
1、提高鑒定機構的準入條件
我國的鑒定機構設置的混亂狀態(tài)是導致大量的多頭鑒定、重復鑒定等不合理現象存在的重要原因。針對此現狀,制定統(tǒng)一的鑒定機構準入標準,提高鑒定機構準入條件,既能滿足目前訴訟的需要,又能有效引導我國的鑒定機構走向正規(guī)。
2、完善鑒定結論質證制度
我國法律規(guī)定了鑒定人不出庭質證的后果,但筆者認為如法醫(yī)類鑒定案件中,重復鑒定總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這類鑒定的科學性是比較差的,因而在法庭上對這類證據質證時應當重點而審慎質證。
3、完善司法鑒定規(guī)范機制
司法鑒定人應當對鑒定過程要進行實時記錄,記錄要做到準確和完整,記錄的內容應當真實、客觀、準確、完整、清晰,記錄的文本或者音像載體應當妥善保存。另外,公開鑒定意見的產生過程也十分重要。將鑒定程序的過程透明化,讓當事人參與到鑒定程序中,賦予其鑒定進行時的在場權,允許其對鑒定過程進行監(jiān)督。
【參考文獻】
[1] 郭金霞. “多頭鑒定、重復鑒定”問題探析[J]. 中國司法鑒定, 2005(5).
[2] 張 方, 張云泉. 從訴訟程序上制約反復鑒定[J]. 中國司法鑒定, 2005(4).
【作者簡介】
馬瑜蘋(1991—),女,四川南充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