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漢朝時(shí),佩囊被稱為“囊”。囊是一種小包。據(jù) 《后漢書·儒林列傳》 記載,當(dāng)年董卓作亂遷都時(shí),東漢國(guó)家圖書館里所收藏的那些絲帛書籍,大的被連綴成帷帳車蓋,小的就被做成了佩囊。為藏書被損毀實(shí)乃可惜,此即所謂“其縑帛圖書,大則連為帷蓋,小乃制為囊”。
漢代出現(xiàn)了一種叫“綬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賞賜臣僚,有綬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綬囊也叫“旁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類的東西?!端螘ざY志五》 稱:“,古制也。漢代著囊者,側(cè)在腰間?;蛑^之傍囊,或謂之綬囊。然則以此囊盛綬也。或盛或散,各有其時(shí)乎?!?/p>
因?yàn)椤鞍币雅c身份聯(lián)系了起來,所以在圖案、色彩上都有規(guī)定和講究。綬囊最常用的圖案是獸頭,故稱“獸頭囊”。獸頭中又以虎頭使用為多,因此又有“虎頭囊”之稱。
東漢史學(xué)家班固在《與竇憲箋》中稱:“固于張掖縣受賜虎頭繡囊一雙,又遺身所服襪三具,錯(cuò)鏤鐵一?!薄稏|觀漢記》 也有類似說法:“鄧遵破諸羌,詔賜遵金剛鮮卑緄帶一具,虎頭囊一。”
除獸頭之外,有些朝代的包還用獸爪圖案。據(jù) 《隋書·禮儀志》,北朝的包即為這種獸爪包:“囊,二品以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六品彩縷,七、八、九品彩縷,獸爪囊。官無印綬者,并不合佩囊及爪?!?/p>
(選自《北京晚報(bào)》2016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