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與綬囊同樣能顯示身份的包還有“笏囊”,也稱“笏袋”?!绑恕奔大税?,是官場用的簡易手寫板。大臣上朝時用來記錄“最高指示”和自己要上奏的話。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
與綬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級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稱之為“紫荷”。 紫荷也是唐朝官場上的高級包?!端螘ざY志五》 記載:“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綴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p>
唐代時,最能顯示身份的包是“魚袋”。綬囊是裝印信的,而魚袋則是盛放符契這類“身份證”的。唐朝時,官員的身份證明制成鯉魚形,故名魚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時必須佩戴魚符;中央和地方互動,也以魚符為憑信。
凡有魚符者俱給魚袋,使用時系佩于腰間,內(nèi)盛魚符。魚符有金、銀、銅等質(zhì)地,以區(qū)別地位;魚袋也通過金、銀裝飾來分辨高低。據(jù) 《新唐書·輿服志》:“隨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yīng)召命……皆盛以魚袋,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
用金子裝飾并盛放金質(zhì)魚符的魚袋,稱為“金魚”或“金魚袋”,這是當(dāng)時最高檔次的包,唐韓愈 《示兒》 詩稱:“開門問誰來,無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帶懸金魚。”唐朝低級官員出使國外時,常會借高級官員的紫金魚袋抬高身份,謂之“借紫”。
宋朝使用的“魚袋”也有金魚袋、銀魚袋之分,但僅是一個空包,魚符被廢用了,僅在這種包上繡上魚紋,凡有資格穿紫紅、緋紅官服的高官均可用這種包。
(選自《北京晚報》2016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