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湛
我是讀著沈從文的小說長大的,從他的《邊城》認識了湘西,自然對邊城鳳凰向往已久。今年夏天,我一家三口應戰(zhàn)友之邀,去了一趟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特意拜謁沈從文墓。
這天,陽光正好,山風輕拂。在戰(zhàn)友的陪同下,我一家三口乘公交車去了古城東北部,在沱江河畔下車。經當地人指點,我們順著江畔青石小徑往聽濤山爬去。十來分鐘,就到達沈從文墓的所在地,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在山坡上下來回走了好幾趟,也看不到沈墓的墓位和墓碑。
這時,從福建過來采風的青年畫家微笑著走過來,指著身旁一塊不起眼的巖石告訴我們說,那就是沈從文墓。走近一看,一塊齊人高的五彩石前放著幾束鮮花,巖壁上鐫刻著兩行綠色行書。我湊近細看,果然是沈從文的自題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認識‘人?!?真沒想到,沈從文墓竟是這么簡陋,這么不起眼,如同他生前在北京生活時一樣,不問世事紛爭,淡泊名利榮辱,死后也是草草安葬,枕著青山,只用一塊家鄉(xiāng)不事雕硺的五彩石作墓碑,與大青山渾然一體。
我們圍著五彩石拜謁了一番,用手輕輕撫摸碑石,生怕驚動沈從文安睡的靈魂。環(huán)繞五彩石,發(fā)現石的背面還有書法家張充和女士撰寫、雕刻家劉煥章先生和鳳凰巖匠唐友權師傅鐫刻的銘文:“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边@友人后輩的評語,不正是沈從文一生為人為文的寫照嗎?!
沈從文,原名沈岳峽,湖南鳳凰人,生于1902年,出身行伍家庭,14歲后到土著部隊當兵,在沅水流域闖蕩了五年之久。1923年到北京,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曾任副刊編輯和大學教員,抗戰(zhàn)勝利后任北京大學教授,新中國成立后在文物部門工作,1978年后任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他著作甚豐,主要創(chuàng)作有中長篇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從文自傳》,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被公認為中國世紀文學60大家之一。
沈從文1988年因心臟病發(fā)作不治在北京與世長辭。他死后魂歸古城鳳凰,將一半骨灰撒入沱江,化作故鄉(xiāng)的水土,另一半便安埋于江邊的聽濤山,與夫人張兆和合葬。
我們在墓地徘徊了一個多小時,久久不肯離去。一代文學大師的魂歸之地,每天都吸引各地旅者學子前往拜謁,無人強求,無人安排,全憑朝圣敬仰者心中自愿。沈墓之地又是風水寶地,總讓人被吸引而不愿匆匆離開。這座聽濤山依江而立,墓區(qū)周圍是一片天然闊葉林和天然竹林,濃蔭中山泉汩汩流淌,叮咚作響。叢林樹蔭如同天然氧吧和空調,行人置身其間,炎熱被驅趕,心肺沁涼。而拜讀沈從文的名言,再思量他的為人為文,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更應心平氣和,心曠神怡,進入寧靜志遠的境界。
回程到了山腳處,我看見一位穿著粗布藍衫褲的長者靜坐在沈從文墓地導游圖前,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我向聽濤書店的店主打聽此長者何方人也。店主告訴說,老人姓廖,今年有70多歲,當年就是他親自動手將沈從文的骨灰的一半安埋在聽濤山。老人是本地人,至今未婚,長年蝸居于此。二十多年來,不論風雨,不論寒暑,他都堅持每天義務看管墓地和打掃園區(qū)的衛(wèi)生,是沈墓最忠實的守護者。
我走向前去向廖老人問好。老人抬起頭來慈祥地望著我,開口的鳳凰話卻讓我聽了似懂非懂,只得連連點頭稱是。戰(zhàn)友趕緊過來作了翻譯。原來,老人指著沈從文墓碑的墓志銘“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認識‘人”16個大字連聲說是至理名言、人生經典,準確概括了大師的一生。我趕緊回話說我們聽懂了,豎起拇指說好并表示認同。店主見狀,插話對我們說,每逢客人來訪或要求與他合影時,老人都是這樣說的。
誠如廖老先生所認可的一樣,沈從文一生都是“照我思索”去對己對人,他從來都是特立獨行,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是獨樹一幟,彰顯“這一個”的風格。1933年,他和張兆和在北平結婚后發(fā)表文章,引起“海派”“ 京派”之爭。1939年,又發(fā)表《一般與特殊》一文,引起左翼文學陣營的激烈批評,此批評一直持續(xù)到1943年。1948年,他又遭到左翼作家批判,被扣帽為“地主階級的弄臣”“ 桃紅色文藝作家”。 但他始終堅守文學的本性和寬容性,耐得住顛簸與寂寞,他在新中國成立前拒絕去臺灣,在“文革”中不肯低下高貴的頭去寫違心的文章,他改革開放后繼續(xù)以創(chuàng)作的獨立獨創(chuàng)精神揭示人性和人生的豐富性以及鄉(xiāng)土性和現代性的結合,在為人為文的一波三折中終于得到世人公正的界定,成為中國現代作家中最具聲望又帶傳奇性的一位。在他死后,瑞典皇家學院設立的諾貝爾文學獎認為沈從文“實力最雄厚”,是中國作家獲獎最強有力的候選人。這是他未能料到、也不去預料的可能的榮譽,但他獨特的作品卻永生,包括他的人品和獨立精神。
下得山來,我不想空手而歸,便走進聽濤書店。書店是有關沈從文文學創(chuàng)作及生平事跡的圖書、影像專賣店,里面擺放出售沈從文及表侄、書畫家黃永玉、鳳凰美景的各類圖書,最令人注目的是沈從文的系列叢書全集。店主告訴我們,沈從文的書可以打折,還給印上沈從文名言警句的篆刻印章,很有留念收藏價值。我便毫不猶豫地買下《沈從文精選集》、《邊城》書畫集,并攜著書跑去和廖老人合影留念,留下走近沈從文墓的最真切的回憶。
鳳凰古城因沈從文而聞名,沈從文一生最終又回歸鳳凰,這是湘西之幸,是一代文人大師之福,足見文化之魅力、文學之魅力。走近沈從文墓,我親身感受到這種魅力的力量,并用來鞭策自己走好以后的每一段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