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蕾
【摘要】筆者認為文言文翻譯的難點其實并不在知識點上,而是在句意的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翻譯句子時,教者不能只強調知識點,不能讓學生誤認為只要積累足夠的文言基礎知識,文言文的閱讀就沒有問題了。要強化語境意識,讓文言文閱讀真正回歸到“閱讀”。
【關鍵詞】文言文;翻譯;語境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翻譯文言語句,是對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綜合考查。教者們在實踐過程中,通常更多地強調知識點,比如詞語的含義、句式特點等等;還有的總結出留(專有名詞)、刪(不譯的虛詞)、補(省略成分)、換(古詞換今詞)、調(詞序)、選(詞義)等等規(guī)律。但筆者認為,翻譯文言語句,知識點固然重要,但是強化語境意識更重要,因為語言離開了語境毫無意義。缺乏語境意識,知識永遠是知識,無法轉變?yōu)槟芰?缺乏語境意識,規(guī)律總結只能停留在“技”的層面,無法上升為“道”。
高考中的文言翻譯通常以直譯為主,這就需要學生對文言基礎知識的掌握特別扎實,而掌握知識最終是要運用知識,深厚的文言基礎知識要與敏銳的語境意識相結合,方能靈活運用,進而準確完成翻譯。下面請看2013年的兩道高考題:
正德時,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2013全國新課標Ⅰ)
畫線句中的“輒”,從知識積累方面看,其副詞用法有兩個常見義:立即,就;總是。在畫線句中,這兩個含義選擇哪一個,語句都通順,而學生通常不假思索地譯作“就”?,F在我們結合語境來看一看?!俺岩朴谥泄佟薄胺鞘挛磭L入州城”“輒顰蹙不答”,這三個句子互相呼應,說明文升對朝政的不滿及躲避, “輒”譯作“總是”能夠更好體現這種不滿與躲避,而且與“未嘗”一詞共同起到強調的作用;譯作“就”則削弱了這種意味。
(李)揆在相位,決事獻替,雖甚博辨,性銳于名利,深為物議所非。又其兄自有時名,滯于冗官,竟不引進。(2013全國新課標Ⅱ)
畫線句中的“竟不引進”是個省略主語的句子,這是學生都能判斷出來的,而關鍵問題在于省略的主語是什么。很多學生把“其兄”當作“竟不引進”的主語,進而把“竟不引進”翻譯成被動句:“(他的哥哥)終究沒有被推薦。”造成這種錯誤的根本原因是脫離語境。畫線句其實是對前文“(揆)性銳于名利,深為物議所非”的舉例說明,如果把“其兄”作為“竟不引進”的主語,則無法表現傳主李揆的“性銳于名利”,所以“竟不引進”省略的主語應該李揆,該句不是被動句,應譯作:“李揆竟然不加推薦?!?/p>
以上兩例,其中涉及的文言基礎知識學生掌握得都很熟練,但錯誤率非常高,為什么?因為眼睛僅僅局限在需要翻譯的句子上,語境意識淡薄,所以空有知識卻無法正確運用。
強化語境意識,還可以幫助學生推斷平時不太常見的詞語的用法、含義。比如今年高考的全國甲卷:
出按河南。歲大饑,人相食。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進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鍾化民赍帑金振之。
畫線句中“矢”的“糞便”義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并沒有出現,絕大多數考生失分在這個詞的翻譯上。很多學生能根據“啖”判斷出“矢”一定是吃的東西,不能取其常見義“箭”,但卻誤認為通“尸”。這種錯誤的推斷源于不能夠完整地關注語境?!皻q大饑,人相食”和“ 登云即進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鍾化民赍帑金振之”提示我們,“矢”應是本不能吃但為了充饑又不得不吃的東西,理解為“雁尸”顯然與語境不符。再根據其讀音,可以大膽推斷出其應譯為“雁糞”。當然,如果學生閱讀過《史記》中的“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會提高推斷的準確率。
有的時候,學生幾乎連句子大意都把握不住,其翻譯與正確的語意大相徑庭。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嚴重忽視語境,把需要翻譯的句子孤立起來對待。如果能夠細讀翻譯句所在的相關語段,找出翻譯句與其他語句間的語意關聯,把握大意就變得比較容易了。比如:
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謂休烈曰:“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曰:“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guī)過,臣不勝大慶?!保?014年全國新課標Ⅰ)
翻譯這個句子時,學生對“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的語意理解偏差特別大。畫線句是休烈“對曰”,那么其針對的問話就很重要,所以必須仔細體會肅宗的問話。肅宗問話中的“朕有過失”與休烈回話中的“罪己”“不忘規(guī)過”是呼應的,而“朕”“湯、禹”和“有德之君”是呼應的。肅宗的問話顯然是表明意識到了自己會有過錯,休烈的回話則以圣君湯、禹為例,表明君主正視自己的錯誤,國家就會昌盛,肅宗就是“湯、禹”一樣的“有德之君”,所以自己特別高興。如果注意了兩人對話中的這種呼應關系,畫線句的意思也就不難理解了: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文言文翻譯的難點其實并不在知識點上,而是在句意的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翻譯句子時,教者不能只強調知識點,不能讓學生誤認為只要積累足夠的文言基礎知識,文言文的閱讀就沒有問題了。要強化語境意識,讓文言文閱讀真正回歸到“閱讀”。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