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羲明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漢字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更是成為一代代書法人的閃光名片。陳忠是一個人品、修養(yǎng)、學識、才情兼?zhèn)涞臅?,他講究書法以“宜人”為要旨,從而在書家林立的當代書壇中創(chuàng)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藝術天空。
勤奮為根
陳忠自幼家貧,但貧寒磨礪了他奮發(fā)向上的志向,貧寒同樣也澆鑄了他求知求學的信念,“品學兼優(yōu)”的評語伴隨著他從小學一路走來。
受父親影響,陳忠自小對書法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故能臨池不倦,筆耕不輟。幾十年來,無論工作學習,無論天寒地暑,他都沒有忘記寫字,沒有放下書法。右軍濯硯,竟成墨池,懷素葬筆,終為筆冢。陳忠的書法成就與他的勤奮密不可分。多年來他在忙碌的工作中,惜時如金,利用業(yè)余時間,靜心學習各種書體,不斷拓寬自己的藝術領域,創(chuàng)作了許多既具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又具時代風貌的書法作品。他的楷書端嚴生動,拙中見巧;行書用筆爽利,輕松率意;草書恣肆多變,以意賦形。充分展示了他難能可貴的駕馭多種字體的能力。
對自小酷愛書法的陳忠來說,每天能在書齋墨香中讀帖習書,是他最大的享受。憑著勤奮刻苦,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逐漸走向成熟。作品入選中國文聯(lián)舉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全國產(chǎn)行業(yè)書法精品展、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湖南省首屆臨書大展、湖南省兩屆書法作品網(wǎng)絡展等,入選《20世紀世界書法作品鑒賞》、《中國硬筆書法大成》;《詩詞》報、《作家天地》雜志專版推介,《金融時報》以《用文字堆起美的魔方》為題對其作了專訪。
宜人為要
陳忠自稱“宜人書法”,講究書法因人而作,因人而異,宜人宜性宜情是其核心要旨。
觀賞陳忠的書法作品,似清風拂蕩讓人清爽,若小溪流淌潤人心田,又如明月朗朗讓人思緒萬千。既嫵媚多姿又瀟灑豪放,洋洋灑灑,給人以飄然若仙心曠神怡的感受。正是他這種“宜人”的書法追求,才使得他的作品有著不獨共性而又不唯個性的境界,在傳承的基礎上,漸見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陳忠常懷求知之心,虛心汲取先輩前賢教誨,善于聽取同道藝友的品評,始終堅持著風懷澄淡無欲無求的操守。他認為,當前的書壇是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書法家要提高學識和修養(yǎng),必須要靜下心來,認真地去做學問。去讀書、去臨帖,去研究,對藝術的追求切不可浮躁,更不可追求場面上的應酬或熱鬧。
陳忠的書法,在技法上,沒有多少修飾和錘煉的成分,他更多關注作品中的輕松閑逸,將筆墨當作一種表情達意的工具。自古有“書者,如也”的說法,書如其人,必須從書者的道德行為方面去闡述和討論。正因為如此,陳忠能集思廣益、吐故納新,開創(chuàng)個性鮮明的“宜人書法”。
文化為魂
文學與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誕生的同胞兄弟。文人的天賦、才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它需要扎實的技術作支撐,才能在高技術層面作圖形化的鋪敘,轉(zhuǎn)換為視覺文化產(chǎn)品。
陳忠不僅是位勤奮、宜人的書法家,更是一位多產(chǎn)的作家:數(shù)本散文集先后結集出版;《作家天地》、《桃花源詩季》等先后為其開設詩歌專欄;長篇小說《大城小醫(yī)》在新浪、網(wǎng)易、紅網(wǎng)等十余家門戶網(wǎng)站宣傳推介,《金融文壇》原文連載,湖南文藝出版社首發(fā)電子書。陳忠擅長文學創(chuàng)作,這是毋庸置疑的。其實,書法就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視覺形象藝術,可以從文化的內(nèi)涵中理解,從神韻、墨韻中體味。
從某種意義來說,陳忠不是專業(yè)的書法家,但是他的作品又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我用心欣賞他的書法作品,總能夠從中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氣息,非一般能書之家所能表達出來的清靜美。(作者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國展評委,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