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摘要:小學階段由于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他們對一切事情都保持著好奇心,好奇心是他們學習和探索的動力,表現在數學學習上就是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要想盡一切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大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265-02
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倡打造高效課堂,所謂的高效課堂是指高效性課堂,也就是說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在課堂上能夠有比較高的目標達成,具體的來說就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為了實現高效課堂需要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足夠多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更高的學習目標。那么,怎樣才能實現高效性教學呢?這就要對影響教學效率的因素進行探討。我們知道與教學相關因素主要有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和教學手段的因素等,在這幾個方面中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和教學手段的因素是屬于客觀因素的內容,是我們很難左右的內容。教師的因素屬于主觀因素的內容,是對于我們來說能夠很好的進行掌握和調控的因素。很顯然作為第一線是教師來說,要做的工作除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外,還要針對如何調控自身的因素使教學更高效展開研究。下面我對如何通過調控教師的因素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進行積極探討。
在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幾個因素中,教師的因素是教學的主導因素,因為教學活動都是在我們的組織下進行的,我們如何組織教學,組織教學的能力如何,我們的教學水平、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等等都會對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對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1.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1.1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營造教學氛圍。小學數學教學和其他科目的教學不同之處在于,數學教學是一門工具性較強的學科,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教學需要情境和氛圍。我們提倡在真實環(huán)境下的有效學習,可是由于條件有限,我們只能通過對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和優(yōu)化,來營造濃厚的數學教學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熏陶對于數學教學來說非常重要。
1.2精心組織課堂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要結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設計和組織小學生所喜聞樂見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組織活動教學。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利用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較快地進入情境,提高學習的效率。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教學中,教師可增加互動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有效性。第一,教師要學會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讓學生感覺教師可以是他們的一份子,這樣師生間形成了有好的關系。第二,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系統(tǒng)認真的分析,并將學習的內容創(chuàng)設為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來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拋棄陳舊的教學模式,過去的填鴨式、滿堂灌已經不能被當今的教學情境所適用,應多鼓勵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學習,讓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課程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教學情境,"同學們,假如你家里有一棵很大的蘋果樹,樹上結滿了蘋果,一共有100個蘋果,你摘下來36個,請同學們想一想還剩下幾個蘋果呢?"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蘋果樹的幻燈片,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過了不長時間,班級內的學生一部分開始舉手要求進行發(fā)言,一部分學生則在思考問題,然后學生和教師之間展開互動式的交流發(fā)言,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數學知識。
3.良好的師生溝通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提升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需要師生之間及時進行平等的溝通交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注意教學方式。不宜對學生經常批評和指責,不能在學生面前擺起官架子,高高在上是不能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的。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包括兩種方式,即語言交流和肢體交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用語言表達對學生的關心,也可以用眼神和肢體動作。例如,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小的方面,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在師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情誼,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也有利于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形成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更加積極向上,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能夠主動進行學習,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同時,還要加強各層次學生之間的互動,小學生的心理還不成熟,對外界事物和變化都較為敏感,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各個層次的學生,特別是成績不好的學生要給予重視,課程設計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能夠適合大部分學生的需要,與各層次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同時,也要注意與個別學生的互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通過學習彌補自身的不足。通過與各層次學生的互動,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鍛煉,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上都有所進步。
4.組織好課外活動,激發(fā)小學生的參與熱情
小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有利于這門學科的高效教學。對于小學的數學教學來說,我們不僅要做好課內的功課,還要把眼光投射到課外。我們可以組織合適的課外活動。利用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們在組織課外活動時要注意課外活動的目的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所以不能設置過難的課題。課外活動的課題要簡單具有實踐性和課操作性,保證學生能夠很好的完成任務。我們要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積極的評價,鼓勵更多的學生更好的參與。
綜上所述,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我們需要努力和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關鍵是我們有沒有做夠的耐心去發(fā)現和實施這些想法和改進意見。我們的教學改進要朝著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學習實踐和提高學習興趣來展開,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過程得以保障了,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學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