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玉蘭
摘要: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 是架起師生知識和情感交流的雙向橋梁。新課程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教學語言的重要作用, 還要更好地講究運用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以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131-01
語言,是知識信息的載體,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教學語言, 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是架起師生知識和情感交流的雙向橋梁。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曾指出: 教學語言是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恰當、準確的語言表達,可以寄深于淺、寄厚于輕、寄直于曲,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該怎樣看待和運用教學語言呢? 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下面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略談幾點看法,不當之處,敬請專家和同行批評指正。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的內容豐富廣泛,體裁形式多樣,且大多收錄了古今中外各類名家的名篇名句名言, 包含各種各樣的復雜感情,塑造著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人物形象, 描繪著瑰麗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述說著人情冷暖和社會百態(tài)。這種語文學科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樣化, 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每個字詞句的真實涵義, 更要在講授中融入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情感和美感, 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達到應有的教育教學效果,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優(yōu)秀教師都非常重視對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 強調加強教學語言藝術的修養(yǎng)。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經這樣強調教學語言的重要性:"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這種能力不僅是加強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而且能給學生以熏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理解語言,提高使用語言的能力。"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能夠使所教授的知識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準確地、科學地、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就可談吐生輝,叩開學生心靈的門戶,產生神奇的教育功效,充分體現教學語言藝術的魅力。
2.1生動形象的啟發(fā)性語言。教師的教學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對象的思維發(fā)展特征。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解力較差,但想象力豐富。教師教學時可以將直觀的事物呈現于學生面前,增強學生的記憶力,這是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隨時隨地任意展現, 單純直觀的形象若不配合富有想象力的形象語言,那么,更多的時候它意味著呆板單調、缺乏活力。例如,當我們在對學生講解疑難詞辨析時, 如辨析"噪"和"躁"的意義和用法時,直接講解,學生難以分清和記憶。如果我們這樣去講解,效果就很好:同學們,雖然這兩個字都讀zào,好像親兄弟一樣難以分清,但是你看,哥哥這邊的"噪"字"口"下面多了一個"止",意思是事沒辦成,氣得直跺腳,就是"急躁"。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和運用了。
2.2風趣幽默的啟迪性語言。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曾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語言藝術, 是我們說話的一種學問、一種方式, 在幽默和諧的笑聲中可以更好地啟迪學生智慧。課堂上,教師用幽默、詼諧、生動的語言來解決矛盾、說明問題,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接受新知識, 會收到比呆板、枯燥、單調、毫無特色的說教好得多的效果。就是批評學生或批改作業(yè)時, 我們如果比較講究語言的風趣幽默, 也會使學生易于接受和改正。例如, 有一位教師對一位作文中愛用"了"字的學生的一條評語是:該用"了",你不用"了";不該用"了",你凈用"了"。你"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今后不要濫用"了"了。學生看了這段諧趣橫生的評語必然會欣然接受批評并改正。這樣肯定要比下面這條批語教學效果要好得多:你"了"字用得太多,使行文顯得啰嗦、冗長,影響了表達效果,希望今后特別注意。
3.課堂教學語言必須生動有趣
教師不應該扳著面孔上課,滿口嚴肅的話,如果這樣,學生就會如芒刺在背,學習起來七折八扣。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課堂里常有笑的細流在潛動,師生感情融洽,課堂氣氛活躍。要能出現這種和諧、愉悅的氣氛,教師要善于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講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結合起來。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講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的語言寓莊于諧,以情寓理,效果往往比直說、比嚴厲批評好得多。一次,學生抄襲作業(yè),怎么教育呢?課上我說了這們一段話:天工造物真是無比奇妙,即使是同一種同一類的物也會有千差萬別,人們不是說,天底下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嗎?可這一次我們班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批改作業(yè)時我發(fā)現不少人的面孔一模一樣,比如這個嘴角往下歪,那個嘴角也往下歪,孿生姐妹也沒有像到這個程度呀。請你們幫助我解答解答這個問題。學生先是煞有興趣地聽,接著表情有點緊張,最后大聲笑著說:"抄"。毛病由學生自己診斷,教師只要順勢而下,指點良藥就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回答問題、分析問題乃至質疑問難,常有這樣那樣的差錯,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時此刻,指責、批評,定然把事情搞砸,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一兩句風趣的、富于幽默感的話,是安慰劑,定心丸,能消除學生的窘態(tài),幫助他們跳出困境。例如學生回答偏離題意,教師如果說:"你全錯了。"那無疑是往他頭上澆一盆冷水,使他在同學面前難堪。有時我這樣說:"真可惜,目標偏離了幾厘米,如果校正一下,目標一瞄準,必然百發(fā)百中。"風趣、幽默,不可濫用,恰當的場合、恰當的時機運用,可催化感情,深化理智,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油嘴滑舌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