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容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閱讀能力的強弱能夠反映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都非常重視。但是由于教學方式不當,閱讀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為此,教育學者開始研究新型的閱讀教學方式,以期改變現(xiàn)狀。模塊教學法就是教育學者研究的方法之一,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證明,模塊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確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本文就對該方法進行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模塊教學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模塊教學法已經(jīng)逐步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有整體感知、立體拓展等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該教學方法的應用為閱讀教學的變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模塊教學法要想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果,需要教師做好備課工作,改善自身的教學思路,真正的接受模塊教學法,并有將其付諸實踐的能力,只有如此,模塊教學法才可以得到大范圍的推廣使用。
1 小學語文閱讀模塊教學模式主要內容
模塊教學模式注重的是整合、高效,將整個大單元體系有效的組織起來,真正的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而且還利于學生實現(xiàn)廣泛閱讀?;诙嗄甑膶嵺`,筆者認為模塊教學模式主要由如下幾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整體感知,也可以將其稱之為預習反饋。教師可以借助到導讀單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課堂上相互之間交流預習的內容,適當?shù)臅r候教師要提醒學生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對重點片段進行反復朗讀。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概括內容,以此找出模塊主題,找出疑難問題,由此形成教學預案,以此激發(fā)學生研讀文章的興趣。
第二部分:組合研讀。模塊教學背景下,研讀注重的是教材重組、強調的是整體推進,因此被稱之為組合研讀。組合研讀要求教師可以讓學生整體上把握文本,學會微觀閱讀。教師要想實現(xiàn)組合研讀目標,必須要找到建構模塊,以此找到切入教學的重點。因為好的切入點不僅能夠很好的解決閱讀中遇到的難題,做好文本整合工作,進一步推進板塊教學,還利于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更能夠掌握訓練方法,由此進入到閱讀情境中。重構課堂時要注意審美的表達,該濃烈的時候要濃烈,要淡的時候要淡,切記要適宜。
第三部分:立體擴展,即以模塊主題為點進行擴展,由此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從而有效的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比如某些文章運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點面結合等寫作手法,教師就可以找一個與該文章寫作手法相關的文章要求學生閱讀,并且進行小組內分享,對好的片段進行仿寫,這樣能夠更好的進行語言應用能力。
第四部分:特色分享。正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學一個單元大約需要10個課時,而若應用模塊教學法只需要應用7課時就可以全部完成教學內容,而剩余的3個課時則用來進行個性閱讀。教師可以利用這三個課時進行閱讀指導,閱讀欣賞、繪本賞讀等,這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積極的作用。
2 模塊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方法
2.1 導讀
導讀是整體感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教師可以對導讀進行單分層設計,依照教學現(xiàn)實情況來自主選擇,同時要求學生能夠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課堂之上教師與學生要積極互動,相互合作掃清所有的文字障礙,將文章大致脈絡理清,找到模塊主題,以文章主題為點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能夠學習到基本的知識經(jīng)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預案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便能夠順利的進入到組合研讀階段。
2.2 聊讀
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循序善誘,能夠與學生邊讀邊聊,通過聊天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文本,通過對文本內容的直覺與深入,使兒童不由自主地卷入到文本形式、情感與價值觀中,達成個性認知、理解與體悟,提升語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聊讀教學中,教師設置童趣化聊點,師生對話輕松不深沉、聊談少精講、網(wǎng)狀不線性,在模塊式聊談中漸漸感悟、在感悟中個性朗讀、在朗讀中逐漸理解、在理解中有所發(fā)現(xiàn),以親近方式漸達文本深處,實現(xiàn)語用默會、智慧生成。聊讀方式在模塊教學組合研讀課研究中產(chǎn)生發(fā)展,其立場是聊出童真,其藝術是聊活思維,其本質是聊化智慧。它的操作強調主題統(tǒng)領、模塊推進。因此在聊讀過程中,可優(yōu)化模塊設計,實現(xiàn)模塊教學與改革閱讀教學方式辯證統(tǒng)一。五年級下冊《水》,通過聊苦掌握數(shù)量詞使用,通過聊樂體會動詞短語與白描運用,通過聊精神感受反襯妙處。在聊與讀過程中確保兒童“在學”。
2.3 比較讀
組合研讀課中,教學具有表達共同點模塊時,以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思路組織閱讀,經(jīng)歷品詞析句、朗讀體悟、表達比較等集約語文活動而內化文本表達,深化情感體驗。五年級下冊《天火之謎》與《諾貝爾》組成百折不撓模塊,通過比較閱讀兩文中的人物遭遇、實驗場景,掌握表達科學家不同品質的方式。
2.4 賞讀
組合研讀課中,面對模塊中經(jīng)典文本,以咬文嚼字、初感深入等方式悉心揣摩,共探語言力量。課例“讀演水滸打斗”,整合《林沖棒打洪教頭》與“武松打虎”中打斗場面,組成模塊賞讀,印證朗讀就是理解、朗讀就是發(fā)現(xiàn)。賞讀繪本,讀圖畫,猜情節(jié),悟精神,師生經(jīng)歷曼妙閱讀過程,沉浸在文本所含的無窮精神力量之中。
2.5 群文跳讀
立體拓展課中,依據(jù)模塊主題,組合多篇課內外文本形成新模塊,開展觀其大略,不求甚解閱讀,深化組合研讀,廣化語用積累,固化價值體驗,內化文學表達。跳讀選文來自《親近母語》《小學語文同步閱讀》等讀物,一般為聊主要內容、讀關鍵段落、繪閱讀生長樹、提煉文本主題、歸納寫作技巧,課外閱讀由彌散變集中、由可能變實在。課例“走進民間故事”從《牛郎織女》的研讀入手,跳讀“中國四大民間故事”,解譯民間文學的密碼,使課堂教學充滿文學的味道。
2.6 吟誦讀
充滿個性的特色分享閱讀課中,以吟誦方法教學古詩模塊,讀悟唱演,最大程度還原詩歌本身意境;引導學生誦讀兒童詩模塊,品味淺語藝術。誦讀是個性化閱讀課中具有代表性的閱讀教學方式,實踐中還總結出了共讀、猜讀、推介讀等方式,使閱讀課與生活閱讀相連,使閱讀量增加、質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模塊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更佳,但是對教師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教師必須預先做好備課工作,對文章有整體把握能力,對課堂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以便能夠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傊K教學法要想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應用的價值,教師的素質能力必須過硬,在此基礎上,學校給予一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3).
[2]柳化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2(8).
[3]肖雪霞.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學周刊,2012(7).
[4]張艷慧.對當下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1(18).
[5]張進,韓麗.論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