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研 董文霞
摘 要:陳望道先生《修辭學發(fā)凡》是中國現代修辭學的奠基之作?!栋l(fā)凡》闡釋了修辭標準和修辭分野兩大問題,并指出了修辭的評判標準是適合題旨和符合情境,修辭的兩大分野是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這些開創(chuàng)性的理論,為其后的現代漢語修辭學研究與發(fā)展給予了科學的引導和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陳望道;積極修辭;消極修辭;《修辭學發(fā)凡》
中圖分類號:H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6-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45
陳望道先生是中國現代修辭學思想的開拓者之一。他所寫作的《修辭學發(fā)凡》一書是中國現代修辭學的奠基之作。其中借鑒西方修辭學的積極成果,就漢語語言特點,闡釋了漢語修辭的標準和分野,在現代漢語修辭學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缎揶o學發(fā)凡》指出,修辭運用的主要標準和依據就是看是否適合所屬論題的題旨和情境,修辭的兩大分野就是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的科學運用。
一、語言“說寫”與修辭的判定
陳望道先生指出修辭運用的標準是要適合題旨與符合情境?!靶揶o以適應題旨情境為第一義,不應是僅僅語辭的修飾,更不應是離開情意的修飾?!盵1]《修辭學發(fā)凡》提出了“兩個凡是”:“凡是切實的自然的修辭,必定是直接或間接的社會生活的表現,為達成社會需要所必要的手段。凡是成功的修辭,必定能夠適合內容復雜的題旨,內容復雜的情境,極盡語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覺得無可移易,至少寫說者自己以為無可移易?!盵1]“題旨”即指“說寫的事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境”則包含“寫說”目的、對象。“題旨”與“情境”都為必要,兩者相輔相成。只有確定了題旨,在此基礎上考慮相應的情境,寫說才能完整;只有符合了情境,將題旨蘊含于明確的情境中,寫說才能生動。
如以張愛玲《金鎖記》為例。作者刻畫主人公姜長白時描述道:“多半他準備先聲奪人,借酒蓋住了臉,找點碴子,摔上兩件東西。末后他會坐到床沿上來,聳起肩膀,伸手到白綢小褂里面去抓癢,出人意料之外地一笑……”在此選文中,“題旨”即凸顯姜長白這一舊社會負面人物形象;“題境”即作者意圖借助此文學形象抨擊女性不幸淪為舊社會舊生活方式的犧牲品?!邦}旨”與“題境”相輔相成,分外契合。作者巧用“蓋”“找”“摔”“坐”“聳”“伸”“抓”“笑”等字眼,鮮明生動地刻畫了一個鄙俗、幼稚、懦弱而又猥瑣的男性形象,讓人不禁聯想并同情起舊社會生活中掙扎的婦女,表達效果強烈。在此基礎上,題旨明確,情境契合,方可保證寫說完整與生動。
只考慮題旨,忽略情境會造成用詞不當,而只考慮情境,忽略題旨會造成虛空生硬。例如:
例1:陳思之文,群才之俊也,而《武帝誄》云“尊靈永蟄”,《明帝頌》云“圣體浮輕”,浮輕有似于蝴蝶,永蟄頗疑于昆蟲,施之尊極,豈其當乎?(劉勰《文心雕龍·指瑕》)
例2: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惫侍煜挛犯尢請?zhí)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
例1中,劉勰《文心雕龍》指出,《武帝誄》《明帝頌》將帝王的遺體比作像蝴蝶的昆蟲,只考慮題旨,忽略對象,用詞不當。例2中,蘇軾《邢賞忠厚之至論》一文批評過度用典,指出其“只顧情境,不顧題旨”的風氣也當糾正。只有“題旨”與“情境”包容,在寫說中兼綜使用,使得“言有文”而“行可遠”。
二、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的“分野”
陳望道先生將修辭劃分為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修辭的分類問題是《修辭學發(fā)凡》的核心內容,也是陳先生修辭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修辭中的消極與積極的劃分主要從題旨和情境出發(fā),沒有褒貶色彩之分。消極修辭側重于應合題旨,即說理論事以自然、社會的因明、邏輯關系為常軌,是抽象的,具有概念性的辭格;積極修辭側重于應合情境,即價值的高下全憑意境的深淺而決定,是具體的,具有體驗性的辭格。二者雖有界限,但也聯系緊密。
在文章和話語中,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不斷碰撞與融合。消極修辭講求語義明白,內容準確,但在達到內容、語義的明確、通順后,就會在語音和句式上尋求進步,向積極修辭靠攏,使語句更加完整,更具特色。同時,消極修辭也是積極修辭的基礎,沒有題旨的準確,寫說就會虛假生硬,只有在句義準確的基礎上,尋求辭格、辭趣的變化,寫說才能形象、生動。例如:
例3: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車,筋肉的衰損使他們甘居人后,他們漸漸知道早晚是一個跟頭會死在馬路上。他們的拉車姿式,講價時的隨機應變,走路的抄近繞遠,都足以使他們想起過去的光榮,而用鼻翅兒扇著那些后起之輩。(老舍《駱駝祥子》)
例4:詩人們會在一件小事上寫出整本整部的詩,雕刻家在一塊石頭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畫家一撇兒綠,一撇兒紅,一撇兒灰,畫得出一幅一幅帶有魔力的彩畫,誰不是為了惦著一個微笑的影子,或是一個皺眉的記號,方弄出那么些古怪成績?(沈從文《邊城》)
例3主要采用了消極修辭。老舍用道地的“京腔”介紹了車夫們勞累困苦的一生。選文敘述平白,言語質樸,描寫清晰,內容易曉;與華麗的辭藻相比,借助口語化的語言再現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更為老舍所青睞。例4主要采用了積極修辭。沈從文的語言清麗脫俗,“綠”“紅”“灰”等標志顏色的詞語給人以視覺觀感的美的享受;行文布局講究長短句交錯搭配,又巧用排比等辭格,使表達顯得尤為靈活生動。
消極修辭講究嚴肅而精確的論述,積極修辭講究想象的發(fā)揮和感情的充沛。在漢語寫說中,二者不斷碰撞與融合,構成了漢語言獨有的特點,形成了漢語言獨特的魅力。以朱自清的《春》為例:“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朱自清用充滿詩意的語言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熱鬧的春天勝景。字里行間的敘述簡明、連貫、得體;視覺與嗅覺雙管齊下;比喻、排比、擬人等辭格也運用得恰到好處,百花爭春的特點躍然于紙上。此文為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兩相碰撞,彼此融合的修辭典范。我們從中也不難發(fā)現,消極修辭確為積極修辭的基礎,只有保證了句義的準確,才能講究技巧的華麗。講積極修辭不是故作新奇,而是文章的氣勢所至,自然而然到來的“神來之筆”。
有研究指出,“這一著作從理論上肯定了修辭之功,對漢語漢字的修辭用法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見解。他所提出的‘積極手法理論至今指導著我們的修辭研究和寫作實踐?!盵2]并且指出,“古代詩文中蘊藏了古人對于文辭形貌的科學探究,注重修辭學習,寓寫作訓練于選目講解之中,可以使經典詩文真正成為寫作者的示范?!盵2]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對修辭標準中的“題旨”與“情境”的關系、修辭分類中的“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的關系做了舉例論述,繼承《修辭學發(fā)凡》的修辭思想,為更好地學習和建設現代修辭學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 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 于峻嶸,鄭振峰.辭的意味、音調、形貌——古文教學中的“修辭要素”研究[J].燕趙學術,2013(1).
Abstract: The Origin of Rhetoric(《修辭學發(fā)凡》)is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Chinese rhetoric. It sets forth in the two major issues including the rhetoric standard and the rhetoric distinction, points out that rhetorical standard is suitable for the theme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situation. The two big sets of rhetoric a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hetoric. Mr. Chen Wangdaos rhetoric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rhetoric.
Key words: Chen Wangdao; positive rhetoric; negative rhetoric; the Origin of Rhetoric
[ 責任編輯 張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