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毅+++陶英鉛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梧州學(xué)院科研項目“跨文化視角下拒絕言語行為的策略和實現(xiàn)方式研究”(項目編號:2014D002)的研究成果。
摘 要:拒絕言語行為是言語行為的一種,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交際雙方使用的語言來自不同的社會語境,受到不同的文化因素影響,所起到的語用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拒絕表達得不夠得體,不但達不到預(yù)期的目的,還有可能傷害到對方的面子。因此,對跨文化視角下拒絕言語行為的策略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中英文影視語料為研究對象,探討跨文化視角下拒絕言語行為的策略和實現(xiàn)方式。
關(guān)鍵詞:跨文化;拒絕言語行為;拒絕策略
作者簡介:梁毅(1982-),男,廣西梧州人,碩士,梧州學(xué)院英語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xué)和英美文學(xué)。陶英鉛(1979-),男,梧州學(xué)院英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xué)。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9--02
言語行為是語言交流的基本或最小單位,所有語言交流都涉及到言語行為[1]。在跨文化交際中,因為交際雙方使用的是不同的語言,這些語言來自不同的社會語境,受到不同的文化因素影響,所起到的語用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缥幕浑H的成功與否除了跟語法詞匯等語言能力有關(guān)外,還跟是否能運用恰當?shù)恼Z言形式和使用規(guī)則來得體交流有關(guān)。拒絕言語行為是言語行為的一種,是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本質(zhì)上是不禮貌的[2]。如果拒絕表達得不夠得體,不但達不到預(yù)期的目的,還有可能傷害到對方的面子。因此,對跨文化視角下拒絕言語行為的策略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參考Beebe關(guān)于拒絕言語行為的分類,拒絕策略可相應(yīng)分為直接拒絕、間接拒絕和輔助策略幾大類。本文將以中英文影視中的真實語料為研究對象,對這幾類拒絕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一、直接拒絕策略
“直接拒絕”顧名思義就是對對方的問題、邀請、要求等給予直接的拒絕,這種拒絕策略的缺點是會嚴重威脅到對方的面子,優(yōu)點是能夠準確表達拒絕的態(tài)度。
例1:(《人在囧途》)
男:我這兒有個可好玩的短信了,要不要我發(fā)給你???
女:不用了,謝謝!
例2:(《人在囧途》)
牛耿:你不給錢給啥玩意?俺們忙了一年誰不是為了這倆錢兒。
老板:你現(xiàn)在跟我說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提錢。
例3:(《人鬼情未了》)
Carl: Why dont you come? Its like summer outside.
Molly: No, Im really not up for it.
例4:(《人鬼情未了》)
Carl: Come on. Just for a walk.
Molly: I dont want to.
上述四個例子均使用了直接拒絕策略。在中文的直接拒絕中,會出現(xiàn) “不”、“不能”、“不用”等標志性的詞語,而在英文的直接拒絕中則相應(yīng)出現(xiàn)的是“no”,“dont”等標志性的詞語。這類標志性詞語最能直接體現(xiàn)拒絕的含義,可以毫不費勁地準確表達拒絕的態(tài)度。但因為在交際過程中使用直接拒絕策略會嚴重威脅到對方的面子,故在中英文的語境中使用這種策略的時候均有一定的特殊語境。例1中女子使用了“不用”這個詞來表示直接拒絕,但是為了能夠相對減輕對男子面子上的威脅,在后面加上了“謝謝”二字來照顧對方的感受。例2中老板對牛耿的討薪直接回答“不能”,而沒有出現(xiàn)“對不起”等字眼來減輕對牛耿面子上的威脅,因為他們在權(quán)力和社會地位上存在很大的不平等性,上級對下屬的居高臨下的直接拒絕,可以制造出一種沒有商量余地的氣勢,從而起到震懾的效果。例3和例4中,Molly對于Carl的兩次邀請分別使用了“no”和“dont”這樣的詞語來直接拒絕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她的男朋友Sam剛剛?cè)ナ?,情緒低落,無暇顧及對方的感受,二是因為她跟Carl之間是朋友關(guān)系,身份對等。從這四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在漢語語境還是在英語語境,直接拒絕策略使用相當廣泛,且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拒絕效果。
二、間接拒絕策略
間接拒絕策略通常可以通過說明理由、表達態(tài)度、提供它法、或者回避來表達拒絕的意圖,使用這種策略在威脅到對方的面子方面相對于直接拒絕策略要小。
例5:(《人在囧途》)
女:我請你吃餅干!
男:我不餓,謝謝。
例6:(《情人》)
Newsome: Why not?
Kim: Doctor/patient confidentiality, for one thing.
上述兩個例子是通過說明理由來達到間接拒絕的目的。例5中的男生面對女士主動請吃餅干,如果使用直接拒絕的策略,則會威脅到女方的面子,但將“我不餓”這個理由陳述出來,可以將對面子的威脅降低,使雙方不至于尷尬。例6中Kim面對Newsome的不合理要求,委婉地說明了醫(yī)患之間存在的保密協(xié)議,這個充分的理由使拒絕顯得更有說服力,而且對對方的面子造成的威脅不至于太嚴重。
例7:(《人在囧途》)
牛耿:……你不給錢給啥玩意?……
老板:……要不這樣,你們幾個把那個牛牽頭走算了……
例8:(《絕望的主婦》)
Ed:Youre a woman. Its easier for you to talk to her……
Lynette:……Why dont you have Jerry tell her?
上述兩個例子使用的是提供它法的間接拒絕策略。例7中牛耿去討薪,老板不愿意給錢,提供了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讓他們牽走一頭牛;例8中Lynette面對Ed的要求,為他提供了一個同樣可以執(zhí)行任務(wù)的合適人選。通過這種提供它法的策略來間接拒絕既可以降低拒絕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又可以轉(zhuǎn)移對方的注意力,讓自己免受損失或者讓損失降到最低,從而委婉地實現(xiàn)自己的拒絕目的。
三、輔助策略
拒絕言語行為的輔助策略通常包括躊躇標記、稱呼語等等。躊躇標記語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猶豫不決,以引出對對方的委婉拒絕。
例9:(《杜拉拉升職記》)
李斯特:誰能接替她來完成這項工作?Maggie? 你怎么樣?
Maggie:啊……我啊……哎呀!……
例10:(《風(fēng)中的女王》)
Claude:As your station is as low as it can go, and Im a princess, lets do things my way, shall we?
Narcisse:Well, given those terms, I must respectfully decline.
Claude:You cant just walk away.
Narcisse:Oh, if Im not myself,you wouldnt like me anyway, Princess.
以上兩個例子均用到躊躇標記語作為拒絕言語行為的輔助策略。例9中的Maggie是中國籍外企員工,面對上司李斯特的任務(wù)安排,她使用了“啊”、“哎呀”這樣的躊躇標記語作為拒絕的前奏。例10中的Claude是法國的公主,想以王室成員的身份來威逼已經(jīng)失勢的貴族Narcisse按照她要求的方式發(fā)生關(guān)系?;贑laude的法國公主身份,Narcisse使用了“well”作為躊躇標記語來表達自己的猶豫不決,以委婉拒絕公主的要求。在Narcisse意欲離開之時,Claude意圖阻止,Narcisse又用了“oh”作為躊躇標記語來引出自己的理由,表明自己的拒絕態(tài)度。
四、漢英拒絕言語行為實現(xiàn)方式的異同
從中英文影視語料我們可以看出,漢語使用者和英語使用者在選用拒絕策略時存在很多共同之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不管是漢語語境還是英語語境,“拒絕”就意味著一方不能滿足另一方的愿望或要求,這種言語行為無論使用什么策略都會威脅到對方的面子。文化會影響人們對面子的敏感性,也就是說在不同文化中成長的人對面子不同方面的敏感程度會有差異,從而影響其選擇不同的策略來維護[3]。
基于漢英文化的不同,對于直接拒絕策略的認知也存在很大差異,中國人較之西方人更為保守,更注重交際過程的和諧性并顧及雙方的面子。因此,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更加講究話語的含蓄性,以免引起直接的沖突,導(dǎo)致雙方交際的失敗。在漢語語境中,使用直接拒絕策略會顯得不夠禮貌,除非交際雙方存在明顯的權(quán)力和地位上的不平等,否則應(yīng)該注意使用直接拒絕策略上的技巧。比如說,當對方邀請你或主動向你提供幫助或物品事,如果使用直接拒絕策略,應(yīng)該在拒絕別人的同時向?qū)Ψ奖硎靖兄x,以此緩解雙方的尷尬,同時減少對雙面面子的威脅。相比之下,在漢語語境中,使用間接拒絕策略會顯得更加靈活和禮貌,為雙方的進一步交流留下更大的余地,并且可以避免或者盡可能將威脅對方面子的程度降到最低。而在英語語境中,直接拒絕同樣會威脅到對方的面子,但西方人更重視信息傳遞和獲得的準確性,在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能準確地傳遞和獲得交際信息,便可視為成功的交際,因此,英語使用者在正常情況下使用直接拒絕策略的頻率會比漢語使用者高。當然,在英語語境中,使用間接拒絕策略同樣會比使用直接拒絕策略顯得更加禮貌。無論在漢語還是英語語境中,輔助策略的使用,都能使拒絕的語氣變得相對緩和,特別是在上下級之間,或者社會地位和權(quán)勢差別明顯的情況下,處于較低地位的一方使用輔助策略來拒絕地位較高的一方,可使雙方的話語權(quán)力與社會地位保持對等,從而使對方更易于接受拒絕的理由。
五、結(jié)語
拒絕言語行為不管在漢語或英語語境中,在本質(zhì)上都是不禮貌的,如果拒絕表達得不夠得體,不但達不到預(yù)期的目的,還有可能傷害到對方的面子。由于文化的差異性,在漢語和英語語境中對拒絕言語行為的策略選擇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文化,在拒絕言語行為的策略選擇上依據(jù)語境靈活使用直接拒絕策略、間接拒絕策略和輔助拒絕策略,力圖在準確傳遞信息的同時注意拒絕言語行為的禮貌性,降低其威脅性,確??缥幕浑H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Searle, J.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2]Leech, Geoffrey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83.
[3]Ting-Toomey, S. & A. Kurogi. Facework competence in intercultural conflict: An updated face-negotiation theo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998, (22): 18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