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白
冰天雪地無去處,靜下心來好讀書,讀書講究一個“靜”字,水靜尤明,何況精神?心靜如水,正好讀書。
為求知而讀書,讀有所得;為修身而讀書,讀有所循;為工作而讀書,讀有所用;為生活而讀書,讀有所樂。所以世人常說讀書是件苦差事,可在我看來,讀書就是快樂,讀書就是幸福。若能做到學與思、學與錄、學與寫結合起來,善于思考,學以致用,就更加受益。思,就是在凝神思考之中體會書的真諦;錄,就是在博聞的基礎上強記,把書的內容融化于自己的腦海及心靈;寫,就是要勤動筆,寫心得、寫感受,在學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綜合相關、總結收獲、融會貫通。
讀書應該以六種書為主,即哲學、政治、歷史、法律、科技、文學。因為多讀哲學,辯證唯物;多讀政治,頭腦清醒;多讀歷史,心靜眼明;多讀法律,知規(guī)守正;多讀科技,自覺主動;多讀文學,修身養(yǎng)性。哲學是智慧的學說,多讀哲學可以提高自己觀察事物、認識事物,乃至分析事物、解決事物的能力,以我們耳熟能詳?shù)狞h的思想路線為例,雖然只有三句話、十二個字,卻是我們數(shù)十年浴血奮戰(zhàn)、幾代人探索積累的結晶?!皩嵤虑笫恰背鲎詵|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與時俱進”出自《易經·乾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僅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還有著深厚的哲學淵源,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指引著我們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不斷發(fā)展。
多讀歷史才能心明眼亮。歷史如同明鏡,多讀史書,可以知興替、明榮辱、辯對錯、析是非,汲古鑄今,獎善抑惡。做為共產黨人應該尊重歷史、學習歷史,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唐太宗李世民所著的《帝范》一書,闡明了如何看待人才、識別人才、使用人才,提倡“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則曲直長短,各有所施。同時指出,國之根本,要在用人,用人得當與失當是國家治亂的根本原因, 只有多讀法律,方能知規(guī)守正。只有知法、守法、才能更好的執(zhí)法,為政必須做到公正、正義、正人、正己,做到講公理、講公道、講正義、講正氣,方能管理好社會、建設好國家,服務好人民?!顿Y治通鑒》中的“法忌煩苛、治貴清約”是說法令忌繁瑣和苛刻,政治重輕省和簡約。
多讀文學,修身養(yǎng)性。文學作品浩如煙海,文學體裁多種多樣,文學內容無所不包,文學思想豐富多彩,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作品所產生的社會影響不亞于理論作品,因為文學作品更能打動人心,更為直觀易受,更能引發(fā)共鳴。書中以蘇東坡的《前赤壁賦》為例,蘇東坡以主客問答的賦體形式來借景抒情說理:借大江東去、輕風徐徐,月上東山、水光接天之美景,來抒發(fā)日月長在、江河不息,人生短暫、英雄易逝之情思,述說萬物有主、各得其所,明月清風、世所共享之襟懷。
能力來源于知識,知識來源于學習。故今日之國人,更應多讀書、廣讀書,靜下心來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