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華
無論日常訓練還是考試,古典詩歌閱讀鑒賞是學生普遍感覺較難的一個題型。在經(jīng)過大量的題目訓練之后,絕大多數(shù)學生得分仍然徘徊在4分左右,原因何在?
為了提高學生古典詩歌閱讀鑒賞的能力,提升得分,語文教師曾經(jīng)做過很多專題研究,拿出過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推出過很多專題課型。《山東高考語文考試大綱》中,古詩文閱讀關于鑒賞評價(D),“(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為應對此要求,教師對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對古典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一一進行專題訓練,尤其是加大審題和答題步驟訓練,歸納出各種題型的答題步驟。而且為了短時間內(nèi)拓展學生視野,提高教學效率,歸納總結(jié)了古典詩歌重要意象以及常用典故,連篇累牘地提供給學生強化掌握。另外,將古典詩歌按題材分為山水田園詩、詠史懷古詩、懷鄉(xiāng)思遠詩、詠物詩、邊塞詩、雜感詩等幾大專題,歸類復習。在這樣的狂轟亂炸下,學生的反饋依然是讀不懂古典詩歌,只能依靠訓練獲得的規(guī)律性東西猜測詩意,解決問題,因此造成回答問題跑冒滴漏,不知所云。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要真正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能力,就要讓學生讀懂古典詩歌。讀懂了,學生的題型把握、解題步驟的訓練才能用得上。
然而,對古典詩歌重要意象的梳理,按內(nèi)容題材進行的專題訓練,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讀懂古典詩歌,卻為什么收效寥寥?這就好比:一塊肥沃的土地,撒上種子,充足的水和陽光才能助其順利成長;一塊薄地,短時間的大水漫灌,發(fā)芽的種子到哪里尋找沖破板結(jié)泥土的力量呢?讀懂詩歌,不能簡單依靠專題訓練,且這樣的訓練只能在高三才能規(guī)模化展開。要想真正讓學生擁有讀懂古典詩歌的能力,只能且必須從基礎年級抓起。
必修五和《中國古典詩歌散文欣賞》的學習,給古典詩文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時機。然而面臨的問題是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有畏難情緒,不樂學,不愿學。然而真正的學習是一種熱愛,是一種認同。課綱中說:“認同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學傳統(tǒng),體會其基本精神和豐富內(nèi)涵,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用歷史的觀點理解古代文學的內(nèi)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眼光審視作品的思想傾向,評價其積極意義與局限?!币虼?,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誦讀的優(yōu)勢,通過教師的誦讀,激情渲染,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無論是《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大氣磅礴,還是《將進酒》的千回百轉(zhuǎn),無論是《書憤》的壯懷激烈,還是《一剪梅》的委婉曲折,都可以通過誦讀的熱情喚起學生的驚羨與仰慕,讓激情燃燒課堂,以此引領學生走近古詩歌的殿堂?!案改甘呛⒆拥挠白?,教師是學生的標桿?!苯處煹恼b讀,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古典詩詞誦讀的熱愛。在此基礎上,可以將教學深入到古典詩歌的深處。李白和杜甫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座高峰,對此二人,讓學生課后廣泛搜集其人之事,其人之文,抓住一面,深入突破。還可以組織古詩詞誦讀大賽,以此為契機,讓每個學生都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詩詞大家,挑選出精美詩文,可吟可唱,課堂相互挑戰(zhàn)。有學生以陸游和唐婉的愛情故事為線索,串聯(lián)起二人的詩詞,寫成一個劇本,登臺演出,獲得滿堂喝彩。
真正的古典詩歌鑒賞需要有厚實的積累,需要有深入的了解,需要認同,需要熱愛,這種厚實的積淀絕不可能來自于短時間的所謂突破。只有一個學生真正進入了古典詩歌的殿堂,那些重要意象的含義,那些典故的正確運用,才不會是天外來客,才會是流淌在骨髓中的文化精神。只有這樣,在只要求能讀懂簡易古詩文的題目下,讀懂詩意、讀懂情感才會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點燃學生誦讀熱愛古詩詞的熱情,在讀懂古詩詞的路上定會有所收獲。在應對高考的過程中,學生才會遇題不慌,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