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英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讓學生經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積極提出幾個構建自主學習課堂的具體策略,希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 課堂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2-045
在小學數學界,全國各地的學校都在探究“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教學也隨之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然而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把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后,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新問題。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教師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成就不一樣的思考
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知識不是由教師直接向學生傳遞,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能夠由其他人代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應當成為主動探究知識的“建構者”。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層面不同,所以,教師應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再實踐,從而掌握知識。在教學人教版P51例3“積的變化規(guī)律”時,我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限時購物促銷”情境,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6×2=12,6×20=120,6×200=1200”。與此同時,我還提供了另外一組算式“20×4=80,10×4=40,5×4=20”,讓學生認真地觀察這兩組算式中的因數和積,想一想:①是誰變化了?又是誰沒有變化?②是怎么樣變化的呢?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緊接著,我出示學習建議,讓學生根據學習建議先獨立思考,在草稿紙上寫一寫、畫一畫,然后再與同伴交流,說說自己的發(fā)現。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我點名學生,讓他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然后進行適當的板書。我讓學生進行充分嘗試后,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生1:“因數變了,而另一個因數始終不變的話,積也跟著變?!鄙?:“一個因數乘多少,只要另一個因數不變,積也乘多少?!痹谡麄€課堂教學中,我敢于把問題拋給學生,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機會,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目標,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一個數除以小數”時,我首先出示練習題,讓學生填空,并要求學生說出根據(板書:15÷5=_____;1.5÷_0.5=_____)。接著,我出示今天要研究的問題:1.5÷0.5=_____。學生經過觀察,發(fā)現了這道除法算式的除數是小數。緊接著,我啟發(fā)學生思考。優(yōu)等生很快就明白了:對于小數除法,可以先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然后進行計算。但是中等生和后進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于是,我結合生活實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買1支鉛筆需要5角錢,1元5角可買幾支鉛筆?列出算式:(1)15÷5=3(1元5角=15角);(2)1.5÷0.5=3。然后,我引導學生觀察,學生發(fā)現:1.5÷0.5=15÷5。我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兩個算式是相等的。學生通過主動思考,終于明白了這兩個算式的商不變,于是相等。這樣的教學使中等生和后進生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
因此,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正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因材施教,可讓每一位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現了課標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理念。
三、引導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是打開智慧寶庫的“金鑰匙”,是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的“舵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矛盾,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進行了這方面的教學嘗試。首先,我播放三個三角形因比較各自的內角和而引發(fā)爭吵的視頻導入新課,讓學生理解“內角和”的含義。然后,讓學生用量角器測量直角三角板各個角的大小,并求出它的內角和,從特殊三角形的內角和引導學生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時學生提問:“這是一個特殊的三角形,我們通過計算知道了它的內角和是180°,但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因此,學生進行了自主思考、小組討論,并采用測量、拼角的方法進行證明,最后得出結論: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整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經歷了“猜想——論證——實踐——結論”的認知過程,體現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可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是學生展示風采的舞臺,也是學生張揚個性的舞臺。教師應努力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成就不同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責編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