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淇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5-01
教學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一種需要和形式,而真正地搞好教學,卻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shù)性的特殊工作。我覺得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關(guān)愛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去愛他的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有如溫馨的風,又似無聲的雨,它能融化冰山雪嶺,又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其次,在師愛的感召下,用心去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做好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師生關(guān)系的民主平等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其核心是把師生看成是完美意義上的“人”,雖然教師與學生相比,對某一方面的知識占有優(yōu)勢,在思想和心理上更加成熟,但對學生靈魂的塑造卻絕不能一廂情愿,更不能為所欲為。
一個孩子若是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就可能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方式。如何使孩子懂事,如何促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言行,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就要求教師要在家庭關(guān)系的處理、師生關(guān)系的建立、學習環(huán)境的適應、社會交往的影響以及面對多彩世界的反應等各個層次,對學生加以引導和全面溝通。
二、與學生相處真誠、坦白
要做一個真誠坦白的人,凡事言行合一、坦誠對人、不介意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點和動機,才能夠贏得他人的信任。一個虛偽的人假裝真誠,很容易被看穿,因為沒有誠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真誠坦白的人不僅要說實話,還要言行如一,一諾千金,言出必行,這樣的人才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
真誠是學生與老師建立信任關(guān)系的基礎。和他們的言談中,教師對學生要胸懷坦白,決不要掩飾自己。在對這種學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他們其中一員或家長的身份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覺得可親可信,形成和諧的情感共鳴,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關(guān)心、尊重、理解學生
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的同時,教師還應該尊重、理解、贊賞學生,和學生交朋友。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經(jīng)常叫換位思考,要想讓學生信任你,和你成為朋友的話,決不能失信于學生,不要以為他們是孩子,就忽視他們的感受,當你取得信任的同時,也同樣取得了尊敬和愛戴。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只要你付出真誠的愛心,沒有哪個孩子感受不到的。就我個人而言,我經(jīng)常與學生談心,我就站在他們的同一立場分析問題,沒有太多的大道理,沒有太多的說教,每次交流溝通下來,學生都能很好地接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同時要用賞識的目光來看待學生的優(yōu)缺點,賞識是一種藏在心里的由內(nèi)而外的愛,它不隨分數(shù)名次而波動。在關(guān)心、尊重、理解學生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和權(quán)力展示自我,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相對于個體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
誠然,尊重、寬容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不可缺少的條件,但尊重、寬容的同時我們更不能放棄原則。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度”,一味或無原則地賞識,是從師生關(guān)系的一種畸形走向另一種畸形。無原則地尊重與賞識容易助長學生不良習慣的形成。同時,一味的賞識和肯定還容易模糊學生的認知和視聽。因此,尊重、賞識學生也要恰如其分,適可而止。
四、亦師亦友
師生之間經(jīng)過競爭、合作、協(xié)商與妥協(xié)達到一致,由此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人際關(guān)系特征。教師不再專制,學生不再盲從,師生之間的雙向影響,交互作用,師生都將成為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主人。在這一過程中與學生交朋友,尊重、理解、寬容的同時,更應該嚴格要求學生。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嚴而有理,管理學生切忌捕風捉影,一切都應讓事實說話,讓學生對老師的管教心服口服。要做到這一點,老師就要腿勤、口勤,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除了要嚴而有愛,還要嚴而有信。這個“信”是指兩個方面,一是老師要言而有信,說話要講信譽,什么事都應說到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檢查,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學生不留怪發(fā),不染特殊顏色的頭發(fā),不戴首飾,老師就應起到表率,為人師表。另一方面是要充分相信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什么事老師都不要包辦,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展示他們的風采。
五、和諧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
盧梭曾說:“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師?!苯逃紫葢菧嘏?,有人情味兒的,愛心、熱心是責任心的源泉,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使師生心靈相通,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言其道”。“和諧融洽”是指師生之間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取長補短、和諧共進。融洽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是學生積極情感的土壤,學生個體與老師相互融合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對學習的滿意感,甚至影響和改變其整個獲取知識的心境。要積極營造一種舒暢、順心的課堂學習氛圍,不同性格、氣質(zhì)和知識水平的學生與老師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和尊重,相互理解與合作,在相互協(xié)作中互通有無,這樣學生就能夠減少學習的疲勞和壓抑感,增加學習的愉悅和成就感,形成同步共振的效果,從而提高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也只有“和諧融洽”,才能形成一種昂揚向上、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氛圍,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
六、學生第一
在我們剛學習的中繼教的課程中,《學生第一》中提到了:學生第二,李希貴是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只有校長把教師放在了第一位,教師才會真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我認為,如果非要讓學校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排出一個順序的話,學生無疑應該是第一位的。很顯然,學校存在的意義不就是為了把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優(yōu)秀的人才嗎?既然如此,學生就應該是學校這個場域中最重要的人群,是第一位的。”
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體現(xiàn)了新形勢下學校的辦學理念,充分詮釋了教師為學生服務的宗旨,所以教師應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把自己放在服務員的位置上?,F(xiàn)在家長為子女擇校大行其道,他們的擇校條件除了衡量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外,早就增加了新的條件,那就學校的服務意識,老師的服務態(tài)度,學校服務質(zhì)量。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用心去愛孩子,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為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孩子才會全心全意地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育才會達到預期的作用和效果,我們的新課改才會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