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延濱
當個老百姓,最愛聽的就是公開、公平、公正、公心、公義這類字眼。沒辦法,誰叫咱是老百姓呢。這些詞很像銀行發(fā)行的硬幣,流通量大,人人喜愛。同時,硬幣都有一個使用者有意或無意忽略了的特征:有兩個面,兩面的圖案不一樣。這太重要了,想到這里,我覺得我比牛頓差不到哪兒去,他不就是被蘋果砸了腦門嗎?
先說“公開”。公開太重要了,公開就是不準黑箱,反對黑幕。公開就是推開窗,打開門,透氣進陽光。沒有公開,一片漆黑,看不到前途,也沒希望。大的說有政務公開,小的說有招聘公開;戲上說有公開招親,案子說有公開懸賞。但每個在這個世界上喘氣的人,一定要明白,公開讓你知道的,并非就是事物的全部。不能公開的,叫秘密。誰都有秘密?!拔母铩鼻?,工廠多有代號,我插隊后進的工廠就叫2837工程,挺唬人吧?其實不過是山溝里的一磷肥廠。斯諾登把美國的監(jiān)聽情報公開了,成了“賣國賊”,對美國而言,嚴重泄密,事弄大了。國家有國家的機密,三個半人的公司也有商業(yè)秘密。影響到權(quán)力或者金錢的東西,一般絕不全露底,明白這點,在這個世界才好做人。
再說“公平”。公平太動心了,公平就是對不同的人有同樣的標準,考核也罷,晉升也罷,受罰量刑也罷,不能因人而異,不搞選擇性執(zhí)法。公平大概是從商業(yè)活動中產(chǎn)生的觀念。在封建農(nóng)耕時代,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天地君親,父子君臣,講不得公平。以物易物,生意往來,就有了公平的概念:用秤去稱重量,用尺去量長度,假一賠十,公平交易。社會不公,人心不穩(wěn),公平扯動萬人心。然而不管是哪個國家,在現(xiàn)實中活著的人,總會有不公平的感受。為什么?因為公平從來就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在同樣條件下”或“相同標準下”。人啊,生而平等;然而人與人,與生俱來的“條件”不一樣。對條件不一樣的人,用相同的條件去衡量,自然就有人“出局”,出局者會在心里喊“不公平”。近些年關(guān)于戶籍,大喊取消者求的是公平,真一刀下去取掉了,才發(fā)現(xiàn)大城市照舊“居不易”。
再說“公正”。公正太虐心了。對同樣的事,怎么就有那么不同的看法呢?同樣是男女非婚性行為,有的叫同居,有的叫試婚,有的叫浪漫,有的叫小節(jié),有的叫通奸。大事小事一出來,人與人,國與國,都在嚷嚷,反對有色眼鏡,反對雙重標準。公平是指對不同的事與人,要有同樣的尺子;公正是對同一件事或同一個人,不同的人都應該有同一把尺子。像在說繞口令,后者強調(diào)心正,要出自“公心”。
公心太難得了。公心還有個說法叫公道。人心都是肉長的,肉長的人心,有血肉也有情義。情義當先,則會有偏依偏袒,也就有了私心。天下的事,完全去掉情感好惡,恐怕困難。于是夸人便說:此人辦事公道。情感和道理都在心里裝著,辦事的時候,按道理去做,就不簡單了。不講情面的典范就是黑臉包公。不黑心只黑臉就是有公心講公道。話是這么講,還有另一說,比方說“知人善任”就是用人公道。而要讓上峰或老板“知道你是何人”,通常也只能是在身邊轉(zhuǎn)悠的人。于是“趨炎附勢”也同樣有了驅(qū)動的理由。
再說“公義”。公義太崇高了。公義也叫公理。都是天下大事中的大義大道??磭H時事,常蹦出這詞。涉及世界、國家、民族的大事,便求此大公。崇高和正義的言辭之后,古今中外,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糾纏爭斗,沖突最深的原因還是利益。
中國的老百姓趕上好時候,好的標志就是生活中常有了“公開”、“公平”、“公正”、“公心”以及“公義”這類敞亮提氣的詞。像一只口袋里裝著叮當響的硬幣。只是生活中也會遇到令人泄氣的事,像戳破了口袋,說不定會把那些硬幣漏掉。
別漏掉它們!只是要記住,每個硬幣都有兩個面。
(摘自《天津日報》 圖/張文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