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面對個性不同的孩子,我們既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他們,也不能用一種模式去塑造他們。我們只有突破習慣思維的束縛,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
【關(guān) 鍵 詞】 教育難題;策略;內(nèi)心
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巴薩尼奧向鮑西婭求婚,從猶太人夏洛克那里借了三千金幣。夏洛克在借約上規(guī)定到期滿還不上錢,就從他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債。后來安東尼奧因故不能如期還錢,夏洛克果真提起公訴,要從身上切下一磅肉。開庭時鮑西亞女扮男裝作為安東尼奧的律師,替他辯護。她請求法庭答應(yīng)他的條件,但是只許割肉,不準流血,只許割一磅肉,不準多割或少一點,即使是流一滴血或差一絲一毫,也要讓訴訟者抵命。這下,自以為聰明的夏洛克一下子掉進了自己挖掘的陷阱,為保住性命,他只好要求撤訴。如果按照習慣性思維,一般人無疑都會選擇說服夏洛克放棄自己的主張。但是在貪婪而又偏執(zhí)的夏洛克面前,這條路顯然是行不通的。鮑西亞的聰明恰恰在于她突破了習慣性思維,正面迎戰(zhàn),以毒攻毒,才變被動為主動,不但救了朋友,而且把對手逼入絕境。莎翁的喜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有敢于沖破習慣,才能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對待存在各種缺點或問題而又性格各異的學生,如果單憑經(jīng)驗,按照習慣做法去處理,往往會事與愿違。所以,針對某些特殊情況,我們需要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從而打破僵局,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筆者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在處理一些棘手問題方面,逐漸摸索出一些特殊的應(yīng)對策略:
一、策略之一:冷處理
去年,在我教學的班里有一個叫雷震的孩子,是全校出了名的刺兒頭,不但不學習,還總是惹是生非,弄得班里整天雞飛狗跳。老師批評他,他不但不聽,還跟老師對著干。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沒有采取其他老師“先給他個下馬威,上來就鎮(zhèn)住他”的建議,而是用了一個小計謀:趁他不在時,我給班里其他同學開了個會,約定無論雷震出什么洋相,大家都不要搭理。在接下來的時間,課下他突然出個怪聲,同學們只當沒聽見,該干嗎干嗎。課上扮個鬼臉,我也不管他,照樣講課。自習課他扭頭跟同座說話,同座不搭茬。幾天之后,他終于忍不住了,主動找到我跟我說:“老師,我這么跟你搗亂,你怎么不管我?”我冷著臉說:“既然你都不把自己當回事,破罐子破摔了,我又何苦費那勁?再說,我說你,你也不一定聽呀。”“其實我就是怕沒人注意我,我才那樣的。沒想到現(xiàn)在不但同學們都不在意我,連老師也不管我了。”這時我換了個笑臉,看著他說:“你換個表現(xiàn)方式,試一試上課不搗亂,下課不亂打亂鬧,大家還會不會不理你?!焙髞硭€真按我說的做了,不但比原來安靜了許多,也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了??吹剿倪@種變化,我就時不時表揚他一下,私下也常常把他喊到辦公室訂正作業(yè)。漸漸的,他學習有了進步,表現(xiàn)也越來也好。正因為打破常規(guī),沒有進行以暴制暴的打壓,反倒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效果比強硬的方式要好得多。
二、策略之二:熱處理
還是在這個班里,有一個叫安靜的女生,學習很好,但性格很孤僻,平時不跟其他同學交流,也不主動問老師問題,對班里的事情也不聞不問。大多數(shù)老師都比較喜歡這樣省心的學生,但正因為他們平時不給老師惹麻煩,所以老師往往會習慣性地忽視這類孩子內(nèi)心的孤獨與寂寞。試想:一個本應(yīng)該天真活潑的孩子怎么可以這樣沉悶?為了走進她的內(nèi)心世界,我專門對她進行了家訪。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她是她家的第二個女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時也不經(jīng)常打電話回家。從奶奶的言語中我感到她不喜歡女孩,尤其是她作為第二個女孩,在奶奶看來是她斷了她家的香火。孩子是極其敏感的,當然也極其脆弱的,我無法責備奶奶的封建、頑固,但我有責任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從此,我開始特別關(guān)注她,時不時地讓她幫我干點活,經(jīng)常問問她有沒有不會的問題。課上也有意多提問她、表揚她。每逢周末我就帶她去我家玩,并且經(jīng)常領(lǐng)她去公園、游樂場,還讓她用我的手機跟爸爸媽媽視頻聊天。在她高興時我告訴她:平常要多跟奶奶說說話,多幫奶奶做點事,讓她感到你是愛她的。漸漸的,她比以前話多了,眼里的活也多了,還競聘上了英語課代表。有一次她興奮地說:“奶奶生病是我打120送到醫(yī)院的,奶奶還夸我了呢,說沒有我,說不定她就沒命了。”看到她充滿幸福的笑臉,我想:有時候,愛比知識更重要,我們不能讓習慣的惰性阻擋師愛的暖流注入孩子干涸的心田。
三、策略之三:冷熱適度
在一般老師眼里,好學生往往一切都好,尤其是學習好的學生,一俊遮百丑,即使他們有毛病,老師也舍不得批評他們。客觀地說,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也都有缺點,作為老師絕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評判孩子,用習以為常的印象觀點去看待孩子,否則,我們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一個有責任感的老師,應(yīng)該徹底擺脫慣常的好惡觀,在愛每一個孩子的前提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每一個學生,即對好學生,也要像醫(yī)生一樣,通過細心把脈,發(fā)現(xiàn)其身心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診治,防止其蔓延;而對于有缺點的孩子,則要用顯微鏡去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通過表揚鼓勵,不斷放大他們的優(yōu)點,督促他們改正缺點。能做到對每一個孩子都有冷有熱,而且批評表揚都能把握住適當?shù)臅r機與尺度,既不求全責備,也不一味表揚,這就是所謂的冷熱適度。
一花一世界。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面對個性不同的孩子,我們既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他們,也不能用一種模式去塑造他們。我們只有突破習慣思維的束縛,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
【參考文獻】
[1] 肖峰. 孩子教育難題 心理透視66妙招[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
[2] 孟凡菊. 共同解決教育難題[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10).
[3] 成尚榮. 健康童心 小學心理教育案例解讀[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