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蕊
春日的一個夜晚,看吳冠中的畫,是一組關(guān)于樹的。黑瓦白墻的屋舍,房前房后種有樹,幾抹亂紅,繁花點點。抑或是低矮的院墻外,種有數(shù)行青竹,竹高而直,青碧喜人。到處充盈著綠意,那一汪汪綠,似是要從樹干上枝葉間流淌出來,淌入眼里,淌到心里,淌進鄉(xiāng)人的酣夢里。村外一條清碧明澈的小河,終年潺潺流淌,環(huán)繞護佑著寧謐的村莊。
這般水墨浸染的村莊,曾浮現(xiàn)在我的夢中。在一棵樹的招引下,沿著一縷花香,我又回到故鄉(xiāng)。然而,令人唏噓感傷的是,如此美好的情境,只可在夢中尋得。少小離家,我游走在不同的城市,故鄉(xiāng)已淡出記憶。尤其近年來,祖父母相繼離世,回鄉(xiāng)的次數(shù)就更少了。
按鄉(xiāng)下的風俗,“早清明,晚十一”,父母會在清明前回鄉(xiāng)掃墓。以往父母想到我忙,并不勉強隨行,我也嫌路上顛簸,便找理由推脫。而今年父親打來電話,話語中有不容拒絕的堅定。
長途車駛進縣城后,拐到一條坑洼土路上。車顛得很厲害,擁擠的車廂中飄浮著一股咸濕難聞的氣息,我有些暈車,胃里一陣翻涌。我朝車窗外望去,目光追趕著田間幾株稀落的杏花。終于下了車,在岔路口等三輪車時,父親回頭深望我一眼,說,你來領(lǐng)路吧!我四下眺望,一時愣怔在那兒,不知該往哪邊走。人至中年,卻不認得回鄉(xiāng)的路,我不免傷懷,頗有些尷尬。
我和你媽年歲大了,記性已不如從前,說不定以后回來,就全靠你帶路了。唉……父親的嘆息極輕,卻似一陣風,在我的心湖上蕩起細小的漣漪。
我一臉羞赧地望去,父母的鬢間摻雜不少白發(fā),恍若秋日葦塘中的蘆花。為掩飾自己的窘迫,我低聲辯解道,回老家的次數(shù)本來就少,車廂里氣味難聞,又顛得七葷八素的,哪還顧得上記路。
當然這是借口,連自己也覺牽強。還有句沒說出的話,那便是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已淪陷在時光深處,一切都變了模樣。
中原腹地有個叫竹園的村子,是我的衣胞之地。村中的孩子們,一茬一茬地長大,之后逃離土地,到城市中去尋夢。而今它與附近的村莊,有愈來愈相似的面孔,像一位老人溝壑遍布的憔悴的臉。
這不是我童年的那個村莊,我曾一次又一次地,透過被歲月淘洗的記憶,以及父親散亂的回憶,試著去打碎、拼接、還原,一個真實的有溫度的故鄉(xiāng)。
在記憶里,樹是村莊的靈魂。家家戶戶院里種有桃樹、杏樹、石榴樹、櫻桃樹等,墻角植有青竹。院落之間但凡有點空地,都被栽上泡桐樹、洋槐樹、楊樹、榆樹,村后還有一大片青茂的竹林?!帮L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薄按扒耙粎仓瘢宕洫氀云??!薄捌鱿挛嗤┤~正齊,花繁雨后壓枝低”……生長在古詩中的樹,跟鄉(xiāng)村的樹是一樣的,只是村民們并不知曉,它們已被吟詠千年。
我家老屋的門前,種有一棵杏樹,一棵桃樹。父親是位軍人,常年駐守海島,這兩棵樹是他在我和弟弟出生后,回家探親時栽下。在母親溫柔目光的撫摸下,它們不斷抽枝綻葉,只幾年工夫,就超過我的個頭。春天來時,杏花落了,桃花開,小院的春天是醉人的。
聽父親說起過,早年鄉(xiāng)下有土匪出沒,為防亂世遭劫,村子四周筑有寨墻,墻外挖有護村河。再后來寨墻被拆毀,十幾米寬的壕溝還在。我隱約記事起,春長雨水多。雨一旦下起來,跟天漏了似的,淋淋瀝瀝的,得下上一兩天。水恣意地流淌,護村河溝、村里的大坑、田間的水渠,都溢滿了水。村莊被水分隔開來,成為汪洋中的一個個小島。
我家前面有個大坑塘,水總是滿的。有一年父親休假歸來,在塘里種上了荷花,第二年春暮夏初,青碧的荷葉擠了半塘。母親常到塘邊洗衣服,棒槌一下下地用力敲著。塘邊有株粗大的紫藤樹,紫藤花盛開時,遠看宛如一片紫云。我喜歡坐在藤條上蕩秋千,仰頭向上看,覺得好似蕩進云彩里。
在樹的護佑下,水的滋養(yǎng)下,村莊古樸中透出幾許靈氣。春日的清晨,村民在鳥兒的嘰啾中醒來,去往田間勞作,待到傍晚時分,他們趟著花香緩緩歸來。這時放牧的孩子也回來了,他們會纏著大人,去河溝里、水渠里叉魚。有水的地方,自然有魚。洗好的魚用清水煮了,放點鹽、蔥花。熬得泛白的清香魚湯,就著燦黃的苞米面餅子,就是一頓美餐了。
鄉(xiāng)里人的心,是簡樸而天真的。到田地里去做活,屋門從不上鎖,沒聽說誰家丟過東西。做飯時,發(fā)現(xiàn)少鹽缺醋,便去鄰家借來。飄蕩在村莊上空的炊煙也如人一般,有天然的親近感,在相互凝視中裊裊起舞,或干脆糾纏在一起。
不知何時起,“樹繞村莊,水滿陂塘”的景況一去不復返了。成片成片的竹子被毀掉,村中大樹多被齊腰砍斷,壕溝水渠填上了土,坑塘中的水也干涸了。記得前幾年回鄉(xiāng)時,我繞塘而行,怎么也找不到那片紫藤花云。我感到有些恍惚,這使得原本稀薄的童年記憶,兀然可疑了起來。
炊煙遠去了,灶臺被燃氣灶取代,面對一大桌的飯菜,卻再也品不出故鄉(xiāng)的味道。牧童不見了,落日斜暉,坡上老牛,成了美麗虛幻的剪影。村中的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有人用攢下的錢,在村中蓋起氣派的兩層小樓,紅漆木門上掛著把沉重的大鎖。他們腳步匆匆地來去,將空蕩蕩的房子,以及漫無邊際的孤獨留給老人和孩子。
那天,我最終還是緊隨在父母身后,回到了故鄉(xiāng)。老屋已然蒼老,院內(nèi)靜立著一株杏樹,并非早年的那一株,卻帶著熟稔的舊日氣息。有風吹來,片片杏花落,花飛如雪。我佇立在樹下,凝望著一地單薄清軟的花瓣,心里充溢著難言的憂傷。
或許多年前那個夏日,我扯著母親的衣襟,踏上北去的列車,就已注定了這樣的結(jié)局。故鄉(xiāng)之所以令人難忘,是因那里的山石草木,見證過一段山河歲月,跟一個人的精神成長有著某種隱秘的聯(lián)系。而今記憶就這么斷裂了,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故鄉(xiāng)已消逝在歲月的拐角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