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玲珊
蘇教版四下《我不是最弱小的》說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過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蘊涵其間的做人道理。其既滲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價值觀念,又飽含著“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更表達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義。
一、 讀中感悟,激發(fā)情感
課文有兩處描寫野薔薇的句子,雨前的野薔薇嬌美無比,而雨后卻顯得那么嬌弱,這種強烈的對比,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愛憐之情。在讀雨前的野薔薇時,可讓學生邊讀邊談感受,發(fā)現(xiàn)它哪兒美。學生們邊談邊感受,情感被漸漸激發(fā),激起了對野薔薇的贊美、喜愛。這樣,才會對后來被暴風雨襲擊的花兒感覺無比可惜、難過,從而激起保護欲望。出于這種設想,我進行了以下教學:
師:(出示兩次描寫野薔薇的句子)兩次描寫的是同一朵野薔薇,可它前后有什么不同?
生:雨前的野薔薇很美,而雨中的花兒卻無力地垂下頭了。
師:雨前的野薔薇哪兒美了?
生:粉紅色的薔薇花,顏色很鮮艷,真好看。
生:還帶著花香,隨風舞動,像在舞蹈呢!
生:上面還有水珠!
師:帶著水珠的花兒見過嗎?是怎樣的?
生:我見過,水珠在花瓣上滾來滾去,很漂亮!
生:陽光一照,會反光的。
師:好美的花,你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生讀)
師:多美的花啊,可是被大雨襲擊后,它卻——
生:無力地垂下頭。
師:聽了他的讀,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真為花兒心疼,它很無助。
生:我覺得它很可憐,剛才這么美的花,現(xiàn)在卻——(生接)顯得那么脆弱。
師:是啊,讓我們帶著感受來讀讀吧。(生齊讀)
語文課,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能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受感動,教師首先要受感動。只有當教師熱情投入、真情流露,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二、 立足文本,挖掘內涵
課文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文章,如果僅采用一問一答式教學,表面上似乎學生已懂,可實際此時學生只是站在文字的外圍,讀懂的只是表面,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才能提高學生的認識。比如,薩沙與媽媽的對話教學,可以抓住薩沙的三句問話,圍繞“怎樣讀才能表達薩沙的心情”這一點展開教學。學生邊讀邊議,薩沙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引導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媽媽的話——我們要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再通過朗讀,體會薩沙心情的轉變,從“不解”到“不服氣”,最后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勇敢,讓學生體會到其保護了弱小,心中充滿自豪、自信。我憑借教材中的薩沙這一形象,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談感受,體悟媽媽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chǎn)生心靈共鳴:我們在生活中并不是最弱小的,還可以去保護更弱小的人和物,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存在,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他們多滿足??!這樣,就使“善待生命”這條無形的絲帶溫暖每個孩子的心,真正做到了從文本出發(fā),提煉語言,提煉生活,達到教育學生做人的目的。出于這種設想,我進行了以下教學:
師:(請學生找出薩沙的三個問句。)該怎樣讀好這三個問句呢?請同學們選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小組里讀讀,并請同學給你提提意見,爭取讀得更好。
師:第一次怎樣?
生:薩沙不明白、不解地問。
師:你能用不解的語氣問問嗎?(生讀)
師:薩沙不明白什么?
生:他不明白媽媽為什么要把雨衣給他。
師:那你明白嗎?
生:因為三人中,薩沙最小。
生:可薩沙不甘心被他們說成是最弱小的。
師:哦,那你來讀讀第二次問話吧。(生讀)
師:說這話時,薩沙心里怎么想?
生:你們憑什么認為我最弱小,我不服氣。
師:請你不服氣地讀讀吧。(生讀)
師:那最后一次呢?這時薩沙心情怎樣?
生:他很高興,因為他保護了比自己弱小的。
生:他保護了野薔薇,覺得很自豪。
師:是啊,你能讀出薩沙此刻的心情嗎?(學生帶著自信、自豪讀)
三、 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際性和綜合性,在尊重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蘊涵的前提下,對課文的相關內容做拓展延伸,帶學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共同感悟對弱小的保護,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出于這種設想,我進行了以下教學:
師:薩沙僅4歲,卻保護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在生活中,你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物嗎?
生:媽媽不在家,我照顧小弟弟。
生:我給流浪狗喂過東西。
……
師:瞧,小朋友的心地多善良。原來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保護比我們更弱小的,讓我們都來做生活的勇敢者吧!
就這樣,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在思考和表達的過程中,鍛煉運用語言的能力;進一步加深體會了文本所表達的感情。
(作者單位:宜興市和橋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