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
When the country went to rack and ruin, the only path to follow for Mings martyrs is to die. Most literati went to aid their motherland without any hesitation, whose great spirit of sacrifice not only composed a cadenza for Ming dynasty but also became the most precious treasure of national spirit.
死亡向來是人類最懼怕的事,而對明朝的殉國者來說,在山河破碎之時,死亡則變成一種選擇,他們用一座座青冢筑成無言的豐碑,他們的寧死不屈,為沒落的明朝譜寫了最后的壯麗高潮。盡管那些慷慨成仁的自我犧牲,看起來像是可笑的螳臂當車,但是這些英烈臨危不懼、挺身赴難、百屈不撓、殺身成仁的精神,正成為我們民族精神最寶貴的財富,成為真正的不朽者和中華文明永恒的旗幟。
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
黃道周是明末“不識時務”文人的代表。自從被擒后,多爾袞還敬重他是儒林一代宗師,盡管把他囚禁著,但是對他客客氣氣,禮遇有加,甚至默許他在獄中開課授業(yè),接待親朋好友??删褪沁@樣的悉心善待,黃道周依然不為所動,不肯降服。
當是時,大明政權已經(jīng)油盡燈枯,不復存在,可偏偏江南還是戰(zhàn)事不斷,而這些個江南名流寧死都不肯承認大清的統(tǒng)治,在他們的帶領下,反對清廷的斗爭如同星星之火,雖然微弱,卻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清軍將士饒是驍勇,也經(jīng)不起這樣反復的車馬勞頓。這樣的人留著,根本貽害無窮!想到這里,多爾袞大筆一揮,在奏疏上寫下詔命:盡快處斬。
在押往東華門的途中,黃道周看到一塊福建門牌,就走到牌下,指著“福建”兩字說:“我的君主在這里,我的宗族也在這里,死在這里就好?!比缓笙蛑亦l(xiāng)方向跪拜,不愿再往前走。監(jiān)刑官只好命令在門牌下行刑。仆從流著淚問黃道周,有沒有要給家眷的遺言,黃道周想了想,撕裂衣衿,咬破手指,以鮮血寫下了最后一幅大字:“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秉S道周四名門人蔡春落、賴繼謹、趙士超和毛玉潔一起前來淚別:“老師先走一步了,我們馬上就來跟老師匯合?!边@四人后來也被殺,人稱“黃門四君子”。
這位明末著名的儒學大師、大書法家為他的忠貞和氣節(jié)付出了人類最寶貴的東西——生命,而他的所作所為,甚至令他身后清朝的統(tǒng)治者動容,乾隆皇帝認為他是古今最完美的人。
而作為明代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書法家之一,他傳世的論著頗多,像《易象正》《三易洞璣》《太函經(jīng)》《續(xù)離騷》《石齋集》等,可以看出他對魏晉書法比較傾心,尤其對鐘繇、索靖等具有古樸書風的書法更為欣賞,他的書法可謂其人格的完美體現(xiàn)。他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zhuǎn)折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像他的《五言古詩軸》,樸拙的風格接近鐘繇。他的楷書主要學習鐘繇,但比起鐘繇的古拙厚重來,更顯清秀、飄逸,也可以看到他受到王羲之楷書的影響。他的隸書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點,不如楷書那樣古拙清剛。黃道周傳世書法代表作品楷書有《孝經(jīng)》《石齋逸詩》等,行草書有《山中雜詠卷》《洗心詩卷》等。
寧為玉碎不求瓦全
在明末清初時局混亂時刻,黃道周并不是一個人,而是千千萬萬個。這些仁人志士用不計其數(shù)的鮮血和一個個無名的青冢捍衛(wèi)了他們心中的忠義。為他們的大明朝,這些本該握著毛筆的手,放下了手中心愛的詩書,拋棄了一心追求的安逸,拿起了沉重的刀劍,走向了硝煙彌漫的可怖戰(zhàn)場。同樣是順治三年(1646年),復社四公子之一的楊文驄也因為反抗清朝不降而慘遭殺害,一家同死者達36人。
在他被殺之前,多爾袞曾十分欣賞楊文驄的才華,把他圍困在蘇州的時候,還特意派出“安撫使”,勸楊文驄歸順。面臨強大的清軍的圍剿,楊文驄知道注定只有失敗的結(jié)局,但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我楊文驄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的鬼,寧為玉碎,我不求瓦全!”然后揮劍斬殺了來使。多爾袞氣急敗壞,他實在無法理解,不明白這些人到底在堅持什么,又是什么樣的東西讓這些人如此倔犟。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圍追后,最終楊文驄和他的家屬都被五花大綁地捆縛在一起。
楊文驄的書畫風格主要受同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影響,并且上追黃公望、倪瓚的意韻。當時,楊文驄與董其昌、王時敏等大家齊名,合稱“金陵九子”。他的畫既帶有宋代人的嚴謹又不失靈活,有元代人的風韻而不失氣度。從傳世作品看,楊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為水墨畫,比較常見,占楊氏山水畫的絕大部分;另一種是青綠設色畫,有時出以沒骨,但數(shù)量極少。他注重師法古人,但不為陳法所拘,在對筆墨的認識上有獨特的見解和造詣;在墨的運用上,能干濕并用,干而不枯,濕而渾厚;在樹、石等形象的塑造上,講究姿態(tài)組合的形式美,不強調(diào)寫實,而強調(diào)韻致和欣賞性。與宋代郭熙提出的山水畫“可游可居”截然不同,他把書法運筆之法融入繪畫的皴、擦、點染之中。他的山水中蘊藏著書法的奧義,看他的山水畫,在那煙云流轉(zhuǎn)間,筆法變化萬千,帶給你的是一種無上的精神享受。此外,楊文驄還非常喜歡畫蘭贊蘭,而這種象征君子高潔正直的花卉,不正是楊文驄氣節(jié)的最佳寫照嗎?
暴尸不埋聊以志痛
另一位文武雙全的勇士的命運,則更讓人唏噓嘆惋。他就是和黃道周齊名的書法大家——倪元璐。倪元璐選擇和大明朝一起結(jié)束生命。
生前,倪元璐以其直言骨鯁的剛毅性格,始終與閹黨利益勾結(jié)集團格格不入,由于針砭朝政而遭到崇禎皇帝的罷免。即便如此,當?shù)弥钭猿杉磳⒐ハ荼本┑臅r候,倪元璐毅然傾盡自己所有家產(chǎn)招兵買馬,以期拯救岌岌可危的北京和他的大明。可惜杯水車薪,大明孱弱的兵力怎能阻擋住氣勢如虹的李自成呢?等到城陷那天,他整整自己的衣冠,在幾案上寫下最后的遺言:“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斂,暴我尸,聊志吾痛?!比缓蟪厦孀拢〕霭撞钥O而死,終年只有51歲。他選擇暴尸不埋,因為他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內(nèi)心無盡的憤怒。而倪家上下隨著他一起殉節(jié)的就有13人。
倪元璐自幼受到家學師友的熏陶,再加上明朝大環(huán)境下時代文藝美學思想的刺激及影響,此外以他天賦異稟的才氣與靈性,集眾藝于一身,堪稱晚明書畫史上的一朵奇葩。
倪元璐強烈而剛正不阿的性格也深深地體現(xiàn)在他書風用筆的奇絕以及結(jié)字中所具有的獨特上。倪元璐的書法上溯鐘繇、“二王”、顏真卿、蘇東坡、黃庭堅,下迄明代黃道周、王鐸等諸家筆法,貫古涵今,而且強調(diào)以性靈作為書風美學思想的重心,最終镕鑄成一己之貌。他的書法以氣骨見長,并且很得顏真卿的風骨。他的楷書厚實勁健,但是比起顏真卿更為勁峭,結(jié)體趨于扁方,呈欹側(cè)之勢,以險寓正,風格奇倔剛毅,在明末可謂自成一格。他的行草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寬疏,注重節(jié)奏變化,筆鋒棱四露中見蒼渾,并時雜有渴筆與濃墨相映成趣,結(jié)字欹側(cè)多變,人曾戲稱“刺菱翻筋斗”。
在繪畫上,倪元璐喜好山石和松竹。他的畫看起來似乎是漫不經(jīng)心之作,卻又高古簡淡,氣格高遠超逸。他畫的山石,多呈突兀狀,而且不論是花還是樹,總是有山石相襯。而他所繪林木,則呈現(xiàn)出蒼莽蔥郁的樣子,他喜歡用大小斧劈皴,不屑于描頭畫角,以取媚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