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航
【摘要】 我們已經進入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微時代,如何使中學生適應微時代,提升信息素養(yǎng),幫助他們提高判斷和辨別能力,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正確選擇是教育者面對的迫切問題。
【關鍵詞】 信息素養(yǎng) 微時代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3-085-01
數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微信、微博以其實時性、互動性、開放性的溝通吸引了大批用戶,尤其是青少年的使用,逐漸形成了以微信、微博等為傳播媒介代表的“微時代”網絡傳播模式?!拔r代”網絡傳播一方面較好地滿足了中學生求樂、求友、求奇的心理情感需求,但同時也帶來了德育權威性喪失、娛樂八卦風靡、“手機控”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素養(yǎng)有著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微時代信息素養(yǎng)的含義
信息素養(yǎng)是一個廣泛的綜合性、發(fā)展性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獲取、識別、評價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遞創(chuàng)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獨立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并能夠履行和信息技術相關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規(guī)范。
“微時代”的信息素養(yǎng)主要指人們在接觸、解讀和使用微信、微博信息時所表現(xiàn)出的素質與修養(yǎng)。微時代的信息素養(yǎng)是學生適應現(xiàn)代高度發(fā)達的信息社會的一種必備技能,包括對功能和特性的認知、對信息的識別能力、傳遞信息的能力等方面。
二、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
中學生上網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有相當多的同學在利用網絡玩游戲和聊天,也有相當多的同學有意或無意進入色情網站,或者是被動看到過于暴露的圖片及文字信息,有很多的同學利用網絡罵人,抵毀他人聲譽,也有很多人崇拜“黑客”,想學習黑客,約見網友和網上購物的比例不斷上升。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學生使用網絡情況不容樂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存在“網絡依賴癥”。調查顯示中學生上網目的不明確,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不成熟性。大多數同學上網只是為了聊天、看新聞、游戲等,甚至在課堂上也會不由自主地登陸微博、微信,查看信息,轉發(fā)信息,無法專心聽課,影響學業(yè)。一些自制力較弱的學生還容易對新媒體產生依賴,不管是上課、自習,甚至吃飯、走路都會打開手機獲取信息,成了所謂的“微信迷、微博控”。他們沒有意識到網絡已經改變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逐漸產生了“網絡依賴癥”,嚴重影響了學習和身心健康。
2. 對網絡安全基本不了解。面對日益嚴重的信息污染,大多數中學生缺乏信息安全意識和自我防御能力,面對信息犯罪或無動于衷、或束手無策,信息侵權問題,知識產權問題以及諸多信息犯罪問題等時有發(fā)生。學生在利用微信、微博作為交友工具時,雖然交友范圍擴大了,但很容易侵犯他人隱私,激化矛盾,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3. 對龐大的網絡信息缺乏辨別和提取能力。面對信息的汪洋大海,無法科學地分析判斷信息的價值,缺乏獲取有價值信息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無法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迅速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由于微信、微博的使用門檻低、傳播速度快,導致大量未經加工的信息隨時進入到傳播過程中。信息的超載、泛濫令到有效信息被淹沒,對有價值信息的提取難度也明顯加劇。同時微信、微博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如果學生不加分析,會沖擊學生的思想信仰,造成認知偏差,甚至觸犯法律。
三、微時代下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微時代下需要加強學生信息道德素養(yǎng),自覺抵制和遠離網絡不健康信息的影響。加強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提高正確分辨和使用健康有益的信息資源的能力。
1. 加強信息技術和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善于進行信息分析,在對大量零亂、無序的信息進行判斷的基礎上,能夠透過合理選擇有用的信息。同時加強微信、微博知識的普及,提高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學??梢酝ㄟ^信息技術課程向同學們介紹微信、微博知識、技術和道德倫理要求,教育學生正確使用微信、微博,合法使用,幫助學生提高網絡社交能力,嚴守誠信道德,杜絕虛假信息,更好地發(fā)揮網絡微時代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2. 加強信息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解讀和辨別能力。微信、微博在信息發(fā)布與傳播方式上與傳統(tǒng)媒體有很大不同,導致信息真假難辨,極易混淆視聽。同時夾雜了虛擬性、匿名性和情感性、隨意性,在表達中有可能摻雜個人偏見而缺少客觀性,容易誤導人們對某些問題的判斷與認識。學校應該透過學科滲透、專題講座等加強中學生的信息道德素養(yǎng),使其對網絡信息具有良好的認知、判斷能力,提高信息甄別的水平。
3.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透過學生社團開展各種校園活動,寓教其中,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社團可以通過制作展板,利用校園廣播站、校園電視臺、校園網絡、社團微博等方式和途徑來宣傳和傳播信息素養(yǎng)知識,通過組織討論具體新聞事件的“媒介沙龍”來提高中學生的理性思考意識和能力。
中學生群體正處于世界觀的形成階段,求知欲強,可塑性大。在這樣一個信息夾雜的微時代中,我們更要重視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法制意識,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美】謝爾·以色列著,任文科譯. 微博力[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 李連富,翁李焱. “微時代”來臨后[N]. 中國教育報,2013.
[3] 余揚,余曉宏.樹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管理的科學觀念探析[J],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