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留置權善意取得之否定

2016-04-20 16:51:45石惠秀
關鍵詞:留置權善意取得

石惠秀

摘 要: 雖然《物權法》規(guī)定債權人享有留置權僅限于債權人占有的是“債務人的動產”的情況,但是大多數(shù)學者支持參照適用動產善意取得制度使得債權人在第三人所有的動產上能善意取得留置權。然而動產善意取得制度與留置權并不能無縫銜接,適用中存在種種問題。因此,建議直接進行立法修改,摒棄“債務人的動產”要件,直接規(guī)定為“他人之動產”。

關鍵詞: 留置權;善意取得;第三人動產

中圖分類號: D9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8153(2016)01-0061-04

留置權是指債權人因一定的債權債務關系而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留置該物并從中變價受償?shù)臋嗬鸞1]。2007年《物權法》突破了留置權僅適用于特定合同的限制,擴大了留置權的適用范圍,對于該法第二百三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中“債權人的動產”這一留置權構成要件如何理解,學界有不同認識。主流觀點認為根據(jù)此規(guī)定,原則上留置物僅限于債務人所有的動產,當債權人占有的動產非為債務人所有時,只能參照動產善意取得制度有限制地在第三人所有的動產上成立留置權。本文就將探討通過適用留置權的善意取得而使得在第三人所有的動產上成立留置權的可行性。

一、關于留置權善意取得的理論爭鳴

理論上對留置權能否善意取得問題主要存在肯定說、折中說以及否定說三種觀點。多數(shù)學者認為,如果留置物非為債務人之動產,并且債權人對此不知情,可以善意取得留置權[2]。這種觀點建立在立法規(guī)定留置物限于債務人所有的動產的基礎上。這也與我國臺灣地區(qū)2007年民法修訂以前的主流權威觀點并無二致。從文義解釋上來講,持肯定說的學者即是把《物權法》第二百三十條中“債務人的動產”中的“的”理解為“所有”的意思,這似乎是應然的解釋。按照這樣的解釋,一般情況下,在符合留置權成立的其他構成要件時,只有當留置物是債務人所有的財產時才能成立留置權。這是留置權成立的常態(tài)。因此,若要在第三人所有的動產上成立留置權就只能依賴于善意取得制度或者特別留置權制度解決。主張折中說的學者認為,既然債務人并非對留置物享有所有權,債權人對于物之所有人請求返還其物時,就不能以債務人未履行債務為由向其主張留置權,但仍可以對債務人主張留置權,如若債權人的行為使得留置財產的價值增加,就此項有益費用的返還可以向所有權人主張留置[3]。持否定意見的學者多是認為善意取得制度與留置權的構成要件不合,不宜將善意取得任意擴張解釋[4],或是認為在留置權的利益調整中沒有犧牲第三人利益的必要。實質上,從支持折中說的學者的觀點中可以看出,折中說是不支持留置權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但認為留置物的范圍應適當擴張。那么本文將著重討論另兩種觀點。

二、肯定留置權善意取得的依據(jù)

持肯定觀點的學者憑借以下兩方面的依據(jù)認為留置權可以善意取得。

(一)理論依據(jù)

在具體的合同法律關系中,基于合同自身特點或者交易習慣,一方的義務往往要先于另一方履行,一旦一方先予履行,就要承擔不能取得對待給付的風險。若債權人是先履行義務一方,在其已履行了義務的情況下,事實上已不能因未取得對待給付而主張同時抗辯權,而其優(yōu)勢則在于占有債務人提供的動產。為了防范交易風險,保障交易安全,維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基于公平原則認可此時債權人享有留置債務人的動產以擔保債務人履行其義務的權利,也就是留置權。雖然我國法律規(guī)定,留置財產限于債務人所有之動產,但事實上,債權人占有的動產非債務人所有為事實所常有,此時便無留置權這一法定擔保物權的適用余地。債權人若想改變自身的不利地位,抵御交易風險,就只能與對方約定設立擔保物權,這就產生了協(xié)商成本,同時極大降低了交易效率。

動產善意取得制度同樣也是旨在維護交易安全的制度,這與留置權的規(guī)范目的極為類似。如若根據(jù)現(xiàn)行立法規(guī)定,在第三人所有的財產上不能成立留置權,那么債權人在創(chuàng)設一個法律關系之前,就需要對所涉及的財產的所屬關系進行詳盡確實的調查,以避免出現(xiàn)不能適用留置權的情況,這必然會滯緩交易進程,降低交易效率,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而如若在留置物為第三人所有的動產時,參照適用動產善意取得規(guī)范,肯定債權人可以善意取得留置權,不僅利于保護善意的債權人的利益,也有利于謀求社會的整體利益,符合維護交易安全的規(guī)范目的。

(二)法律依據(jù)

雖然我國《擔保法》和《物權法》并未明確規(guī)定留置權是否可以善意取得,但理論界贊成債權人在非屬債務人所有的財產上善意取得留置權的當屬多數(shù),并且認為善意取得留置權有其法律依據(jù)。如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一百零八條規(guī)定:“債權人合法占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時,不知債務人無處分該動產的權利,債權人可以按照擔保法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行使留置權?!睂W界普遍認為該條明顯是對能否善意取得留置權持肯定態(tài)度,確認并保護此種情況下債權人的留置權。除此之外,規(guī)定所有權善意取得的《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第三款,“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guī)定”中“其他物權”的表述似乎對其他物權的善意取得持開放態(tài)度,這也為支持留置權的善意取得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由此觀之,肯定留置權的善意取得,即是采取法律解釋的方法以達到在第三人的動產上成立留置權的目的,屬于解釋論的范疇。這也恰好證明我國學者實質上承認在第三人所有動產上成立留置權的必要性。但我國學者設想的通過善意取得制度處理留置物權屬影響留置權成立的問題是否可行仍值得進一步討論。

三、否定留置權善意取得之理由

雖有學者認為,惟有肯定留置權的善意取得方能維護交易之安全與貫徹占有之公信力[5]。或認為留置權作為與質權相似的權利,應可類推適用善意取得之規(guī)定[6]。但是,采用善意取得留置權這一方案來實現(xiàn)在第三人所有的動產上成立留置權的可能,在制度銜接和適用中均存在問題。

(一)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在構成動產善意取得的情況中,轉讓人須為無處分權人[7],即善意取得的前提是無權處分人進行了無權處分行為。相對于負擔行為,處分行為是通過對既存權利進行設定、內容變更及轉移或是拋棄而直接引發(fā)權利產生、變更、消滅的法律行為[8]。而在適用留置權的法律關系中,債務人向債權人交付動產并不意欲引起權利的產生、變動或消滅,事實上也不會產生權利變動的效果,這就異于處分行為而只是一個負擔行為。那么也就是說,留置權適用善意取得的前提并不存在。王澤鑒先生也認為,“留置權之所以不可以善意取得是因為債權人留置之動產,既非受讓該動產所有權所致,又非以動產轉移或設定為目的,與法律所定的善意取得之要件不合,不宜將善意取得任意擴張解釋”[9]。

(二)留置權與善意取得適用的領域也不盡相同

善意取得制度意在保護交易安全,因而唯有在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存在交易行為時才存在善意取得的問題[10]7。善意取得適用的法律關系中存在雙方當事人的合意與交付,其以法律行為為基礎,保障財產動的安全,適用于交易領域。適用善意取得的情況下,受讓人通過交易從轉讓人處取得財產,而現(xiàn)行法中留置權成立的情形并不限于合同交易關系,并且留置權作為一項法定擔保物權,依法律規(guī)定產生而非因法律行為產生,其法定性相區(qū)別于需要當事人意思表示且以法律行為為基礎的善意取得制度。因此兩者適用的領域不盡相同。

(三)善意的判斷成為難題

何為善意?近現(xiàn)代民法賦予善意一詞兩種不同的含義,而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是指行為人在為某種民事行為時不知存在某種足以影響該行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10]11。那么在可能產生留置權的法律關系中,只要債權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債務人為無權處分人,即可認定債權人為善意。這樣就存在債權人應當知道財產歸屬的情況,也就是說其存在一定的注意義務,但是這種注意義務的程度如何判斷就成為實踐中認定留置權善意取得的難點。按一般交易習慣,在未詢問所有權歸屬的情況下買了一把傘,買受人應該并未違反注意義務,而在未詢問所有權歸屬的情況下買了一臺電腦,買受人就有可能被認為未盡注意義務。如果留置權適用善意取得,那么在均未詢問財產所有權歸屬的情況下,修傘的人同修電腦的人是否就應被克以不同程度的注意義務,這樣是否有失公允。再者,在可能發(fā)生留置權的法律關系中,要求債權人事先審查債務人交付的財產是否屬于債務人所有或有無處分權明顯不合常理,一旦債權人知曉債務人對交付的財產并無處分權,就只有拒絕成立相應法律關系,否則就不能受留置權保護[11],這明顯不符鼓勵交易的市場原則,也不利于實現(xiàn)留置權的規(guī)范價值。

上述在留置權適用善意取得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都表明動產善意取得制度與留置權并不能無縫銜接。債權人占有留置物,并未改變留置財產的所有權歸屬,只是為了保障其債權,督促債務人盡早履行相應債務。若適用善意取得,無疑會克以債權人過多的義務,在其與債務人的法律關系中處于更為不利的地位,有失公平。

四、善意取得制度之完善

(一)制度完善的建議

由上文論述可知,留置權制度本就是對已先履行了義務卻未取得對待給付的債權人的不利地位進行公平調整的法律制度。如果按現(xiàn)行立法,僅限于在債務人所有的財產上成立留置權,而債權人占有第三人的動產又為事實所常有,那么該制度的目的恐將落空。而多數(shù)學者支持的留置權的善意取得,實質上只是在現(xiàn)行立法框架內,為使得在第三人的動產上留置權得以成立而做的妥協(xié),是一種中間方案。而參照動產善意取得制度畢竟存在上述種種問題,因此,筆者建議直接進行立法修改,摒棄“債務人的動產”這一要件,直接規(guī)定為“他人的動產”,肯定在第三人的動產能成立留置權。

(二)摒棄“債務人的動產”要件的理由

首先,留置權設立的原因在于保全對標的物有保值增值行為的特定債權,而不在于標的物歸誰所有,更不在于債權人是否知道該標的物的真正歸屬[12]。債權人是否知情并不影響雙方基礎法律關系的成立,債發(fā)生后,留置權對失衡的利益關系進行調整時,就不應以債權人是否知情而對其進行差別對待。留置權作為法定擔保物權,更直接體現(xiàn)了立法者認為此種債權應受到法律的格外保護,使其優(yōu)先受償,最大程度的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

其次,雖然留置權在調整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利益時,不應輕易牽涉第三人的正當利益,但因為通常留置物上附加了債權人的勞動而使其債權與其基本的生存權利相聯(lián)系,因而應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并且這種勞動多益于留置物。同時,對債權人的特殊保護并不一定有損第三人的利益。即便債權人留置該動產,第三人仍享有物的所有權,能對債務人主張物上請求權,第三人因物被留置所受的不利影響可能通過向債務人主張權利而得到補償。并且,這種做法還利于避免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而損害債權人利益。

再次,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立法例也進行了類似規(guī)定。日本民法典第二百九十五條,韓國民法典第三百二十條均規(guī)定留置物為“他人之物”,不以債務人所有為要件。雖然我國臺灣地區(qū)在2007年修訂民法前堅持留置的財產應為債務人所有的動產,但2007年修改民法時對此做出了更科學的符合世界立法潮流的規(guī)定,即將該要見修改為“他人之動產”。這均說明其民法在設置留置權時務求最大程度上保障債權人利益,而不采用善意取得制度。

五、結論

留置權并不能參照適用動產善意取得制度,但在第三人所有的動產上成立留置權具有正當性,因此應擴張留置物的范圍,摒棄現(xiàn)行留置權構成要件中留置物范圍僅限于債務人所有的財產的規(guī)定,將留置物的范圍擴張至他人所有的動產,務求保護債權人利益,實現(xiàn)公平。

[參考文獻]

[1]譚啟平.中國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531.

[2]江 平.民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373.

[3]徐海燕,李 莉.物權擔保前沿理論與實務探討[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272-292.

[4]梅仲協(xié).民法要義[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614.

[5]葉金強.動產他物權的善意取得探析[J].現(xiàn)代法學,2004(2):116.

[6]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下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856.

[7]孫 鵬,肖厚國.擔保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78.

[8]王利明,王 軼.動產善意取得制度研究[J].現(xiàn)代法學,1997(5):7.

[9]季偉明.論物權法中留置權制度的解釋適用與立法再完善[D].長春:吉林大學,2013:53.

[10]王澤鑒.民法物權·用益物權·占有[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1:310.

[11]劉保玉.留置權成立要件規(guī)定中的三個爭議問題解析[J].法學,2009(5):63.

[12]陳龍業(yè).留置權若干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6:33.

On Abandoning Lien Right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SHI Hui-xiu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120,China)

Abstract: Although “the Property Law” stipulates that the creditor enjoys lien only in the situation that creditors share the “real estate” of the debtor,but most scholars support that the creditor have a lien in the third person real estate in bona fide acquisi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real estate in good faith acquisition system. However,the bona fide acquisition of real estate system and the lien are not seamless,which results in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Therefore,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legislative be changed directly by abandoning the “debtor estate” elements and stipulating provision as “others real estate”.

Key words: Lien;bona fide acquisition;third real estate

猜你喜歡
留置權善意取得
民法典適用與海商法修改背景下船舶留置權制度的探索與重構
——兼論《海商法》第25條造船人、修船人船舶留置權
世界海運(2021年11期)2021-12-02 06:56:10
《海商法》
——小議船舶留置權之結構深化研究
法制博覽(2019年18期)2019-12-15 21:12:28
淺談監(jiān)察機關行使留置權的法定性
人大建設(2018年7期)2018-09-19 06:19:04
論留置權的緊急行使
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較分析
人間(2016年30期)2016-12-03 20:39:32
“一車二賣”情形下物權歸屬問題的研究
試析善意取得與無權處分的效力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4:28:06
善意取得適用問題研究
從善意取得和表見代理制度談法律思維變革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26:54
論留置權善意取得之否定
象州县| 长沙县| 石景山区| 台前县| 龙海市| 高碑店市| 巴塘县| 颍上县| 珲春市| 托里县| 老河口市| 高碑店市| 潍坊市| 沐川县| 错那县| 和林格尔县| 同德县| 七台河市| 尉氏县| 舟山市| 洪泽县| 普陀区| 玉田县| 鄂温| 兴义市| 增城市| 于都县| 天气| 衡山县| 南开区| 凤凰县| 赤峰市| 洪雅县| 定南县| 铁岭市| 桃源县| 黄大仙区| 胶南市| 闽侯县| 明水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