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君
那是發(fā)生在去年夏天的故事。
在一家超市的二樓,一位年輕的父親,穿著打扮顯得干凈體面。他領(lǐng)著一位一兩歲的小男孩,小男孩長得濃眉大眼,聰明可人。
小男孩不知道從哪里撿來一支荷葉。這支荷葉上面有根長的葉柄,可是葉子已經(jīng)半干,軟軟地向下垂著。小男孩翻來覆去看這把荷葉,一臉的興奮,喜不自禁。大概他從來沒有見過荷葉,可稀罕了。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個玩法——把荷葉戴在頭頂上,大眼睛在荷葉下面忽閃忽閃地看著大家,希望能得到眾人的回應(yīng)。孩子的爸爸也微笑著看著孩子。
周圍賣服裝的叔叔阿姨們看樣子都認識他們父子倆,因為說話很熟絡(luò)。他們都看到孩子頭上的荷葉,七嘴八舌地夸贊說:“這頂帽子真漂亮?!?/p>
“哪兒買的這么好看的帽子?借給我戴戴吧。”
“真好看!真好看!這是誰家的孩子,長得又漂亮,戴的帽子又好看。嘖!嘖!嘖!”
小孩子在眾人的夸獎聲中別提多美氣啦,很驕傲地跟在父親身后,臉上全是幸福。在一步步下樓梯的時候,還特別小心地扶著他的令人眼氣的“帽子”,唯恐掉了。
再走出去幾步就到大街上,那位父親停了下來。也許他覺得小孩戴的這個帽子實在有些太不合適,就想把這個別致的荷葉帽從小孩子頭上拿下來。可是小孩子死活不肯。他拿下來,小孩子戴上。他拿下,小孩子再戴上。再后來小孩子干脆用手捂著,不讓拿。做父親的也發(fā)了急,硬是從小孩子頭上搶下來,扔在路邊。小男孩跑上前去撿,父親的腳更快,早把帽子踢得更遠。小男孩還要去撿,父親趁著小男孩還沒有走到荷葉跟前,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腳,在荷葉上狠狠地旋轉(zhuǎn)著踩下去——那片荷葉被踩得面目全非。這一切就在小男孩眼前發(fā)生,小男孩的哭聲凄厲地響起來,可是還不愿放棄。小男孩想把那個爛爛的荷葉帽撿起來——可是,已經(jīng)爛得拿不起來了。小男孩手拿著那支沒有踩爛的葉柄,看著地上一片一片的碎葉,哭著不走。他哭著蹲下身體,看看手中的葉柄,又看看地上的碎葉,哭得更傷心了。
父親要把他拉走,可是他一直哭著不愿走。從父親手里掙出來,還去看那個已經(jīng)碎爛的荷葉帽。
父親早已不耐煩,他劈手把葉柄從孩子手里奪下來,順手扔得遠遠的。然后抱起孩子就走。
漸走漸遠,那位父親哄孩子說:“寶寶,別哭,走,爸爸去給你買一只又漂亮又高級的玩具?!焙⒆尤允强?。“走,爸爸給你買一頂最最漂亮的太陽帽。”
孩子的哭聲不絕于耳??吹竭@一切的我,淚水盈眶,我向遠處望向那個小孩子。
孩子仍是滿臉淚痕,眼睛還是越過父親的肩頭,久久地看著那頂荷葉帽。
【訓(xùn)練題目】
1.文章為何以“荷葉帽”為題?
2.周圍賣服裝的叔叔阿姨們?yōu)槭裁雌咦彀松嗟乜滟澊髦扇~帽的孩子呢?
3.請對文中的父親形象作簡要賞析。
4.孩子的哭聲不絕于耳,“我”為何會淚水盈眶呢?
5.作者通過荷葉帽的故事,想告訴人們什么道理呢?
【參考答案】
1.“荷葉帽”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文章圍繞“荷葉帽”敘事,“荷葉帽”給孩子帶來無比的快樂與幸福,也給孩子帶來無比的傷痛。(大意相同即可)
2.小男孩把荷葉戴在頭頂上,希望能得到眾人的回應(yīng)。叔叔阿姨們的夸贊是對小孩子的回應(yīng),他們懂得孩子的心理,讓孩子感受到其童趣帶來的幸福。
3.這位年輕的父親不能站在孩子角度看世界,不懂得荷葉能帶給孩子無比的快樂,其扔掉并踩爛荷葉的做法是不對的,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也是極大的。
4.“我”淚水盈眶是因為同情這位孩子,孩子的荷葉帽被父親糟蹋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5.兒童自有其獨特感情及興趣,他們天真爛漫、純潔無邪、活潑可愛。童趣是兒童最寶貴的財富,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要尊重孩子,不要傷害孩子純真的心靈。(大意相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