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榮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了微課教學的優(yōu)點,接著提出了做好初中地理微課教學的具體策略,最后指出開展微課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地理 微課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64-01
所謂微課,指的是教師把某一學科的知識點或者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視頻或音頻的方式,進行錄制,制作成一種適宜學生學習的教學資源。其中的知識點可以是學科的重點、難點或者是考試中常考到的知識點。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是課堂教學中所組織的教學活動或者教學任務等。由于微課一般把時間控制在5~10分鐘左右,而且一節(jié)微課講授的內(nèi)容往往只涉及一個知識點,所以它常常呈現(xiàn)出一直點狀或者碎片化的形式。通過微課,教師可以把學科中的重點、難點錄制下來,讓學生反復觀看,也可以通過微課把學習的方法等內(nèi)容傳授給學生,因此,微課可以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課堂教學補充,十分有利于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本文從筆者的實踐出發(fā),從初中地理的角度,探討如何做好初中地理的微課教學,希望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微課教學的優(yōu)點
1.時間短
考慮到初中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同時為了提高微課的效果,把微課的時長設置為5~8分鐘,最長為10分鐘。因此,較之于傳統(tǒng)的一堂課要40多分鐘而言,微課可以看作一堂課的一個片段。
2.內(nèi)容少
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相比,微課的內(nèi)容更加精簡。一節(jié)微課的內(nèi)容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少,它更加地突出對學科知識點中的重點、難點教學,或者更加反映教學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或活動,因此,也可以把微課看作微課堂。
3.容量小
微課一般采用音頻或視頻的方式進行存儲,由于它的時間比較短,相應的資源容量也比較小,一般只有幾十兆左右。微課的格式可以采用當前的主流播放格式,十分有利于學生在家里的電腦、手機、mp4等設備上播放,實現(xiàn)隨時學習的目的。
4.相對完整
微課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以學科的教學目標為要求,內(nèi)容相當比較完整。它不僅包括學科內(nèi)幾乎全部的重點和難點的教學,而且還包括教學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與活動。從而營造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學習。
二、做好初中地理微課教學的策略研究
1.選擇微課的課題內(nèi)容
教師要做好初中地理微課的教學,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要選擇微課的課題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要深入地篩選學科內(nèi)容,要認真判斷各個知識點值不值得制作成微課。教師要能夠準確地把握住初中地理的教學任務與重點難道,要能夠把握學生學習地理的大致狀況。
2.對微課進行設計
教師在確定好了要制作的微課課題內(nèi)容之后,就需要對其進行設計。設計時要與學生學習的順序相適應,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流程要清晰,要盡量采用簡潔、明快的語言,直奔課題的關鍵內(nèi)容。為了達到利于學生學習的目的,教師也可以設計多種模式,來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3.微課的制作
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使用盡可能簡單、易操作的界面,利于學生的觀看與學習。畫面的質(zhì)量盡可能地清晰,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在微課之中加入一些與微課內(nèi)容相關的小知識、小游戲。
4.微課的使用
微課制作完成之后,學生就可以進行觀看和學習了。通常錄制的視頻微課,播放都是線性的,這不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回顧和停頓要求。為了避免視頻只能重頭播放和暫停的特點,教師應該在微課的錄制時,加入分段播放功能,利于學生根據(jù)實際學習的需要,進行回顧和停頓。
5.案例:“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微課教學
在進行地球公轉(zhuǎn)這一知識點的課堂教學中,涉及到一個難點內(nèi)容,便是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許多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筆者把這一塊的知識點做成了微課,同時為了方便學生的學習,加入了分段播放功能,最大程度地有利于學生對于該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該微課具有非常清晰的界面,并且在微課的左側加入了完整的知識結構目錄,十分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地理知識結構。學生可以通過用鼠標對“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微課進行點擊播放,對于沒有看懂的播放,學生可以通過點擊對一部分視頻進行重復的播放,達到反復學習的目的。
三、開展微課的重要意義
1.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首先,微課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微課是對學生的學習資源的一種補充,它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利用零碎化的時間通過微課進行學習,這種形式既方便,又可以讓學生查漏補缺,或者深入研討,進行充分的學習,而且微課這種形式又是學生所接受且喜歡的,所以,通過微課進行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學習的樂趣,而且還能獲得知識。 其次,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的不同需求。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而言,可以通過微課的學習,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探討,提高學習知識的深度,擴展知識的寬度。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而言,若是對課堂上的教學沒有能夠消化吸收,那么,可以利用零碎化的時間,通過微課,對課堂的教學重溫,以便消化吸收課堂的知識。或者也可以通過其他類似的學習資源,多角度的對課堂知識進行理解,從而縮小學習的差距,提高學習的成績。
最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微課,學生可以在相關的移動設備上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在課堂之外,可以自主的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的需求,通過微課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接受能力,在某節(jié)點暫停播放,對相關知識思考。學生也可以隨時退回去播放,或者播放數(shù)遍,直至自己能夠理解且消化吸收相關知識為止。微課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2.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首先,助力教師提升專業(yè)的素養(yǎng)。由于要制作微課,所以,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對課題、對教學內(nèi)容等等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便要求教師在制作微課之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精心策劃教學設計,提煉教學的語言。這些都在無形中促使教師提升了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其次,幫助教師拓展了知識面。為了能制作更好的微課,教師也是不辭辛苦,多方尋找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豐富了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也拓展了自身的知識面。制作一個好的微課,既幫助了學生可以更好地從多個角度接受吸收知識,也拓展了教師的知識面,提高了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能力。
第三,提高了教師的研究能力。在制作微課時,要對相關的教學知識點,相關課題等及制作微課的各方面進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采取了問卷調(diào)查、訪談等方式方法,通過不斷的研究、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反思等過程,逐步取得相應的成果,教師們的研究能力也不斷的得以提高。
最后,促使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制作微課的過程,需要教師運用許多相關的信息技術,例如,對相關軟件的操作等等。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操作,教師對相關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熟練,對微課的制作也相應的越來越熟練,這也提高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也更好地幫助了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