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景嘉(1999.1-),女,湖南人,株洲市第二中學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3--01
初中時代,我便在新華書店中買了一本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所著的小說作品《魯濱孫漂流記》,立即便被書中平鋪直敘的敘述方式,簡潔明了的主題引線,曲折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
文章主要講訴了英國青年魯濱遜從小喜歡航海,曾三次離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懷著云游四海的高遠志向,告別家人,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經(jīng)歷無數(shù)險情,后來整條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跡般地活下來,并只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島上。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樹立了人生信仰,憑借著堅強的性格在島上獨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yǎng)牲畜,生產(chǎn)水稻和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在這期間《圣經(jīng)》成為他主要精神支撐,憑著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不息的勞動,他蓋起了房子,收獲谷物,馴養(yǎng)山羊,用獸皮制作衣物。他曾與兇猛的野獸斗勇,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斗智。后來他搭救了一個土人,稱他為“星期五”,成為了他忠實的伙伴與仆人。他以非同尋常的毅力和勇氣,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用勤勞的雙手,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存的家園。直到第28個年頭一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魯濱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才得以返回英國。
閱覽中外古今各種文學名著,信仰在作品中占據(jù)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許多名家著作中所描繪主人公的行為及情感都是借助信仰的力量以及宗教信仰所激發(fā)出來的,比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科馬克·麥卡錫的《路》等。從宗教角度上來講,所謂信仰是指從根本上表達出對上帝的認同,相信上帝的旨意和安排,讓上帝眷顧自己的一種精神寄托。在西方眾多文學作品中,不論是在丹尼爾·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還是科馬克·麥卡錫的《路》,在主人深陷絕望處于瀕臨毀滅情況下,信仰便成了唯一能夠指引他們回歸心靈棲息地的潛在力量。魯濱孫在遭遇孤獨、疾病以及恐懼時,因為堅信上帝會眷顧自己而感到心安,在這種情況下,信仰的力量就如同主人公心中的堡壘,盡管外在環(huán)境險惡堅信,但內(nèi)心的信仰堡壘卻能夠引導主人公在艱辛的條件下得以幸存。一部成功的小說,不僅要體現(xiàn)在其故事的成功上,還必須要具備有深切的寓意。評論家梁實秋在對小說 《魯濱孫漂流記》進行介紹時說道: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冒險故事,它的主旨不僅僅是冒險精神,更是冒險所體現(xiàn)出來的勇敢與智慧以及在荒島求生過程中主人公內(nèi)心強大的信仰所在。
其實我們最需要的是具備魯濱遜那樣的強大信仰,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的困難,挫折等不幸時,都不能被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厄運,挑戰(zhàn)自我,就可以做出超出自己想象的奇跡來。只有這樣,才能像偉大的魯賓遜那樣,成為一個的勝利者。環(huán)境越是惡劣,信仰力量越是被襯托的強大,越是能夠喚起我們在困境中展現(xiàn)出來的勇氣和希望。如同《魯濱孫漂流記》中,魯濱孫將落難荒島稱之為絕望之島:“那天剩下的所有時間里,我由于這令人沮喪的環(huán)境,而感到苦惱不堪。我沒有食物,沒有衣服,沒有武器,也沒有個地方可以飛過去,我感覺我就快要死去了。”對魯濱孫身處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與他堅守信念,為了在絕境中生存而做出的努力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魯濱孫的斗爭并不僅僅只是與自然環(huán)境的斗爭,更深層次的是體現(xiàn)出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及基督教信仰為了希望與理智的斗爭。
另外,Bertrand還指出道,通常一個人具備力量強大與否,可以通過孤獨、困境來進行檢驗。在《魯濱孫漂流記》中,魯濱孫在脫離現(xiàn)代文明社會后,其生存能力、社會文化、道德倫理都面臨著巨大考驗,但他并沒有整日抱怨,而是站在一種理智、平衡的角度上去對待面臨的困境,書中描述到“如果沒有上天的眷顧,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毫無疑問地證明了在世上少有的如此悲慘的環(huán)境中,總會有一些消極的,抑或是積極的因素值得去感謝”。這些文字充分證明了信仰的力量在魯濱孫身處絕境時帶給他的積極影響。另外,在他所在航海船出事后,魯濱孫說道“我們迫切地向上帝承諾我們的靈魂”,這里也進一步表現(xiàn)出了魯濱孫的信仰,這種力量促使他在孤獨、絕望、惡劣的環(huán)境下逐漸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島國”,這象征著魯濱孫靠著堅持信仰的精神力量而慢慢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物資財產(chǎn)。
由此,我不由得聯(lián)想到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學生,對我們中學生來說,信仰便是夢想,堅守信仰便需要我們永遠懷揣夢想,只有擁有夢想,我們才能擁有了一顆永遠年輕的心,一顆永不言棄的心,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但當今時代的年輕人,卻往往徘徊于日新月異的街頭巷尾,每日形色匆忙,卻像極了行尸走肉,物質(zhì)消磨了堅守,現(xiàn)實摧毀了執(zhí)著,萎靡退去了激情,殊不知,青春正飛速逝去。而那些本該活力四射、青春無限的校園學生,卻整日埋頭于手機、電腦等信息科技誘惑中,而忽視了窗外的鳥語花香,忽視了天邊的旭日光芒。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內(nèi)心一片空白,失去了應有的希望與信仰,這會使得我們本應該充滿激情的青春失去朝氣。因此,對我們中學生而言,必須從現(xiàn)在可是學會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大到高考大學目標的設定,今后工作的發(fā)展,小到月考成績的追趕目標,每日學科學習的安排,將設定目標作為自己的信仰,努力向著信仰前進,借助信仰之力,推動人生之船前進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