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后人所續(xù)小說八十回后故事的真實性(是否和曹雪芹原意相同),我心存懷疑,由于種種原因,八十回后的故事與原故事的本來面目的卻存在出入。
關鍵詞:《紅樓夢》續(xù)書;曹雪芹原意;真實性
作者簡介:晏旸(1996.3-),女,漢,現(xiàn)為西南科技大學新聞系全日制本科大三在讀學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3-0-01
讀完《紅樓夢》我心里的震撼是強烈的。作為初讀者,我雖怯于談論但是還是斗膽嘗試。對后人所續(xù)小說八十回后故事的真實性(是否和曹雪芹原意相同),我心存懷疑,由于種種原因,八十回后的故事與原故事的本來面目的卻存在出入。下文我將從三方面談談我的一些理解。
一、被遺忘的畫卷
《紅樓夢》三十九回,賈母命惜春畫《大觀園行樂圖》。后來與之有關之事——“海棠社”給惜春放掉半年的“創(chuàng)作假”、薛寶釵為作畫的工具器材開出單子、作為管家的鳳姐提供的物質(zhì)上的支持等,都看出大家對此畫的重視,更不用說賈母的一再的催促。但是就是這樣一幅極重要的畫,在紅樓夢八十回后竟未提到,我以為這是一個敗筆。
一方面,畫卷出場的缺失使故事喪失了完整性,給人有頭無尾之感——前文大費周章的做了種種鋪墊,到了八十回后竟了無蹤跡,讓人感到失望。另一方面,這也讓故事的悲劇感有所減弱。賈母命惜春作此畫時已對賈府的潛在危機有所察覺——這大觀園盛景只是大廈崩塌前的虛幻景象,要留住此景也只能讓它殘存在畫卷上。因此,“惜春”作畫是賈府由虛假繁榮轉(zhuǎn)向衰敗的分界事件之一,是預示悲劇的。在第四十八回里眾人看畫“十停方有了三?!保褪钦f這幅畫就算沒有全部完成也至少完成了一部分。在八十回后的敘述中對此畫的再次交代能產(chǎn)生繁華與落魄對比下的強烈悲劇效果,有利于增強小說的戲劇性與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有爭議的人物續(xù)寫
小說中所刻畫的人物眾多,大部分的出場人物都做了最后的交代。面對殘本,后人對出場人物的續(xù)寫的卻有傳神到位之處但對于一些角色的描寫似乎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1、賈寶玉:本來“性乖張”的寶玉到了八十回后竟教人學起《女兒經(jīng)》來。如此行為顯然有違曹雪芹原意。
2、林黛玉:在前八十回一向最反感經(jīng)濟功名的林黛玉,在序書中居然用言詞勸勉寶玉讀書,于是便有了別扭的“黛玉勸讀”描寫。
3、香菱:小說第五回,寶玉所見判詞,香菱一頁寫有“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很明顯后句中的“兩地生孤木”指的就是夏金桂,香菱碰上金桂的結(jié)局只能是死。但是后人的續(xù)著卻將香菱扶正,這實在是荒誕。香菱的原名本叫甄英蓮,即“真應憐”之暗示,也就是說曹雪芹一開始就設定了香菱悲劇的結(jié)局。
4、惜春:同樣在第五回,惜春判詞中寫道“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首先值得注意的詞是“緇衣”,這穿著給人的感覺是破舊寒酸的。第二是“青燈古佛”,這明顯是古廟才有的景象。所以惜春最終剃度的廟宇應該并非櫳翠庵。
5、巧姐:判詞中有言“巧得遇恩人”,所以序書確實寫到了巧姐被賣而被劉姥姥所救的事情,這是沒有多大爭議的。但序作者最后卻寫巧姐嫁進了一鄉(xiāng)下地主家,并且又回到父親身邊。這顯然是扭曲了曹雪芹的構(gòu)想。第一,且看第五回巧姐判詞上的畫——“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紡績”很顯然巧姐最后并沒有回到賈府,而是做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婦。第二,我們試想一下,以劉姥姥的見識和水平,她有能力幫巧姐謀到這門親事嗎?
除上所提,另有很多值得商榷處,如此這些有待研究者們繼續(xù)發(fā)掘和探討,以便為后人還原出一個最真實的《紅樓夢》來。
三、 應是“大悲劇”結(jié)局
原作前八十回曹雪芹不斷埋下伏筆,暗示最后的結(jié)局應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墒切驎鴧s為賈家安排了一個“蘭桂其芳,家道復出”的大團圓。這顯然是荒謬的。以下將從幾個點來論證應該是大悲劇結(jié)局的原因。
1、原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背景:“生于繁華,終于淪落”可以說是對曹雪芹一生的最好概括。
前后生活的落差以及生活的窘困培育了他的悲劇意識,反映在作品中則是對人世滄桑的感慨——作者就是那塊“無才可去補蒼天”的被棄之石。而在其原作中反映出的“佛道思想”也間接表明曹雪芹拋棄繁華功名的人生觀。這種看破紅塵的價值傾向理應把小說推向一個更加徹底的悲劇里。
2、封建世族衰落的必然性:《紅樓夢》中以三大家族為封建貴族世家的代表,而世族所依托的正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社會。雖然小說一開篇就寫到“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但書中所說之社會大抵都以明清為模板,而此時正值封建王朝由盛轉(zhuǎn)衰之際。社會的悲劇衍生出家族的悲劇,家族的悲劇又分化為了形形色色的人生的悲劇。大觀園中一切失落的繁華都是這悲劇里的犧牲品。
3、曹雪芹的暗示:眾多的讖語是此書的一大特色。無論是判詞、詩詞還是燈謎都無不影射家族沒落的悲劇。后人對此研究眾多,在此不便多說。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物語言也暗示了悲劇,如在第十三回里,秦可卿托夢王熙鳳就曾說:“……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這正是對賈家結(jié)局的最好寫照。
以上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對《紅樓夢》八十回后故事真實性的看法。后來的續(xù)書者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作者的原意,但這樣的扭曲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按髨F圓”的文學傳統(tǒng)、小說的商業(yè)價值以及續(xù)作者本身的資歷等都是潛在的因素。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北京第1版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3]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201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