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云南墨江哈尼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資源研究文獻綜述

2016-04-17 05:00:59李怡潔
福建質量管理 2016年13期
關鍵詞:哈尼族云南德育

李怡潔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墨江哈尼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資源研究文獻綜述

李怡潔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哈尼族是云南省獨有的15個少數(shù)民族之一,現(xiàn)有人口140多萬,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紅河、普洱、西雙版納和玉溪等州、市。哈尼族傳統(tǒng)道德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在傳承哈尼族傳統(tǒng)道德內容,教化哈尼族人民,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了極大作用,而在今天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同樣應該成為哈尼族地區(qū)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近期,筆者在學術期刊網(wǎng)上搜索到的“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德育價值”類文章近300篇,其中,涉及“哈尼族傳統(tǒng)文化”的有160篇,而專門研究哈尼族德育的有20篇。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少數(shù)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許多優(yōu)秀的道德。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和德育方式方面的資源,所以挖掘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德育資源,對于豐富德育教育的內容,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已有的相關內容研究

1、 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哈尼族非常強調小的尊重大的和晚輩尊敬長輩。在節(jié)日宴會或重要的宴席上,先讓長者們入席,吃飯時,只有年長且輩分高的人先嘗并講祝福的話后其他人才能吃。在家庭里,兒孫們外出帶回來好吃的東西,也要老人先嘗。平時處理重要事情時,須征求老人的意見,以得到他們的同意和支持。勤勞、儉樸、誠實、禮貌、謙讓也是長輩經(jīng)常教育晚輩的內容。哈尼族大多生活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勤勞和儉樸是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不勤勞的家庭,日子過得很緊,甚至溫飽都無法解決。因此,當兒子要成家的時候,父親就會叮囑他要做一個勤勞的家庭主人;當女兒要出嫁的時候,母親就會教導她如何孝順、謙讓公婆和丈夫,同時會強調勤儉持家的重要性。另一種德育的途徑是家庭祭祀活動的傳承,家庭祭禮活動分兩種:一種是由莫批主持的祭祀活動,如叫魂、治病等;另一種是由家庭長者主持的祭祀活動,如節(jié)日里進行的各種祭祀活動。年輕的家庭成員通過參加這些活動,了解自己家庭的歷史,掌握什么節(jié)日舉行什么祭祀,以及祭祀的方式、過程,祭祀的禁忌行為、言語等,以此來讓年輕的家庭成員掌握本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學會如何尊敬老人,如何與人和睦相處等知識。

2、 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韌性品格。哈尼族人民居住在山高林密、層巒疊嶂、自然條件較差的山區(qū),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更是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史詩《哈尼祖先過江來》記載了哈尼族由北向南遷徙的經(jīng)過,反映了哈尼族祖先幾經(jīng)遷徙,歷盡艱辛,沿途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最后來到哀牢山區(qū),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發(fā)祖國西南邊疆的斗爭生活,從哈尼族遷徙史詩《哈尼阿培聰坡坡 》中亦可以有所了解,哈尼族為了尋求適于農耕的平壩居住地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跨過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環(huán)境的變遷,苦難的歷程,煉就了哈尼人不屈不撓的韌性品格。這是其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貫穿于哈尼民族世世代代不斷適應環(huán)境求生存謀發(fā)展的一次次艱辛歷程中,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今天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融入世界民族之林,同樣是極其珍貴的,也是需要大力弘揚的。

3、 誠信友愛,和睦有禮的傳統(tǒng)。哈尼族是溫和善良的民族,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追求心平氣和,和睦相處。據(jù)《續(xù)修蒙自縣志》卷三載:“窩泥自呼哈泥 (哈尼族),蒙之河泥里,其所居也。其性柔,畏法,不敢為盜賊,然善合群”。清王思訓在《滇南雜志》卷三中也寫道:“窩泥或作斡泥 (哈尼族)……性巧慧,人莫能及者。男多黧黑,女徵白。上下相接皆有禮。畜養(yǎng)山羊而不食羊肉。乃夷中之最善者?!睆倪@兩條記載中可看出哈尼族寶貴的民族特質:一是“性柔”,溫和柔順善良才能協(xié)調各方關系,有利于化解各種矛盾;二是“畏法,不敢為盜賊”,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自尊自重,嚴格的民族自律和講究法治而使社會安定有序,這是和諧社會所必需的道德品質,它充分體現(xiàn)了和諧社會所需的誠信友愛、融洽相處、互幫互助的精神,有利于構建公平公正的社會大家庭。

4、 互助共存、文化交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哈尼族在長期的遷徙和與其他民族接觸的過程中,不但傳播了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異族文化,表現(xiàn)出強大的文化適應能力與兼容能力。哈尼族與其他民族關系親密,圍繞保護山區(qū)農業(yè)生態(tài)循環(huán)系統(tǒng)與各民族開展友好往來。如苦聰族、芒人、瑤族、彝族等,哈尼族與山區(qū)各民族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幫助、互通有無的民族關系,這正是當今構建和諧社會,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可以借鑒或繼承的東西。哈尼族互助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婚喪嫁娶 、 起房蓋 屋 、農事活動中,主要的互助方式有如下幾種: (1)“昂交交”,為生產(chǎn)互助形式,意為換工。(2)“巴交交”,意為輪流借錢用,是哈尼族專門為辦喪事籌集錢糧物的一種借債形式,也是哈尼族內部互相幫助舉辦喪事的一種有效辦法。(3)“昂罷木”,是對為本寨子的某個人家蓋房時所盡的義務勞動的稱呼。一家蓋房,大家?guī)兔?。這是哈尼族的一大傳統(tǒng),至今仍受到人們的歡迎。(4)“普塔扎”,是哈尼族民間一般情況下經(jīng)濟互助的形式。淳樸善良的哈尼人民,把助人渡過難關視為自己應的職責,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是最可貴的美德。

5、 和諧生態(tài)的環(huán)境教育。哈尼族的每個寨旁,都有一片郁郁蔥蔥的水源林,村民們把它神圣化為“竜林”。這片竜林被視為村寨守護神之所在,嚴禁任何人砍伐,不準進林放牧拴馬。成片的森林還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山洪泥石流的侵襲,許多哈尼族村寨已經(jīng)建寨幾百年,擁有竜林幾百畝。正是基于對自然環(huán)境的正確認識,哈尼族才擇林而居,崇敬森林,保護森林,從而也保護了自己的家園。傳統(tǒng)的習俗使居住在村里的每一個人都明白,保住了這片竜林,就保住了人類所需的生命之水,因此,保護竜林也就成了人們的自覺行為。此外,哈尼人還將森林劃分出村寨林,減輕了對自然的掠奪性甚至是毀滅性開發(fā)。從這種樸實的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出,哈尼人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是一種有意識的、自覺的行為,有利于形成良性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二、總結與展望

1、從已有的研究來看,云南哈尼族的德育主要是在家庭教育、祭祀活動、日常生產(chǎn)勞動和居住環(huán)境等方面中進行,德育方式基本是長輩對晚輩的言傳身教,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進行德育教育。

2、從現(xiàn)有的文獻來看,現(xiàn)有的研究基本是以思辨性研究為主,而筆者認為對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應該在思辨的基礎上多加強實證性的研究,用科學的技術工具進行實地研究和實際分析,思辨與實證相結合。

3、從現(xiàn)有的文獻研究來看,研究的對象都是以紅河州的哈尼族為主,對墨江地區(qū)的哈尼族涉及甚少,所以該研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對哈尼族德育研究領域范圍和內容,所以,做此課題的研究還是很有意義和必要的。

[1]李宣林.哈尼族的原始宗教與民族文化傳承[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6

[2]李少軍.論哈尼族傳統(tǒng)哲學思想研究的方法與意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6.4

[3]楊紅英.哈尼族文化與和諧社會構建[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6.3

[4]劉亞雄.試論哈尼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變遷[J].思茅師范高等??茖W, 2001.6

[5]龍慶華.哈尼族傳統(tǒng)道德及其當代意義[J].民俗文化,2003.6

[6]李澤然,車金明.哈尼族傳統(tǒng)教育的內容、形式及特點[J].民族教育研究,2001.3

[7]侯峰,余一泓,林永.試論哈尼族傳統(tǒng)文化的社會功能[J].思茅師范高等??茖W, 1993.3

[8]祝軍.試論哈尼族文化特征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新西部,2007

[9]金晶.哈尼族竜林的生態(tài)價值與保護機制探析——以云南省墨江縣為例[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4

[10]王清華.梯田文化論——哈尼生態(tài)農業(yè)[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哈尼族云南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云南茶,1200年的發(fā)現(xiàn)
云南畫報(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畫報(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哈尼族色彩審美文化芻議
哈尼族“老關工”白文達二三事
中國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1
文安县| 渑池县| 永定县| 兴业县| 赤水市| 山阳县| 罗定市| 兴国县| 吉隆县| 营山县| 湘西| 封开县| 潜山县| 太康县| 同德县| 镇赉县| 淳安县| 南阳市| 淮滨县| 罗平县| 隆昌县| 襄城县| 平阳县| 穆棱市| 方正县| 周至县| 美姑县| 上饶市| 军事| 达孜县| 贵溪市| 威信县| 铁岭市| 普宁市| 安塞县| 克什克腾旗| 读书| 大埔区| 石楼县| 三江| 和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