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超
?
張儀連橫簡論
張良超
(貴州師范大學(xué) 歷史與政治學(xué)院,貴州 貴陽 550025)
無論是合縱還是連橫,都是諸侯國為自己的生存而采取的外交、軍事策略。秦國所采取的連橫策略,始實踐于張儀。張儀憑借其高潮的游說技巧,穿梭于東方六國之間,力勸各諸侯事秦,在諸侯間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為秦國利益奔波,使秦國多次免于滅國大戰(zhàn)。同時也為秦國的擴張減少了很多阻力,為秦的崛起貢獻很大。
張儀;連橫;游說
(一)合縱連橫的含義
合縱連橫的實質(zhì)也就是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為拉攏他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斗爭。《韓非子》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保?]戰(zhàn)國時代的戰(zhàn)爭已不再僅僅局限于春秋時代的爭霸戰(zhàn)爭。春秋強國追求的是霸主地位,而戰(zhàn)國時期的強國,他們在嘗到了對弱小國家進行滅國戰(zhàn)爭而得到的甜頭之后,則是更加現(xiàn)實地奪取弱國的土地。弱國為了生存不得不聯(lián)合起來反對強國,而一旦失敗,又不得不依附強國以獲得生存的機會。在戰(zhàn)國時代,存在七大諸侯國,被稱為戰(zhàn)國七雄。在這七雄里面秦國偏居西隅,其他六國居于秦之東。東方六國南北相連,在地圖上宛似一條縱線,因此六國合盟攻秦就被稱為合縱。而秦國拉攏中原國家合力欺凌其余諸國,宛似一條橫線,就被稱為連橫。
(二)張儀為秦相時期的秦國局勢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王九年),魏人張儀被秦惠文王拜為相,是秦國史上第一相。在張儀拜相之前,秦惠文王即位之初就借謀反之名車裂商鞅,然商鞅雖死,秦惠文王并沒有恢復(fù)舊貴族勢力,反而繼續(xù)沿著商鞅變法之路前行。秦惠文王身邊也因此聚集了來自各諸侯國的謀臣、武將,所以秦國在對外戰(zhàn)爭中總是處于優(yōu)勢地位,領(lǐng)地不斷擴大。在公元前337年,楚、趙、韓和巴蜀等國就派人朝見秦君。
而反觀三晉諸國,尤其是以晉國繼承人自居的魏國,東有齊、西有趙、北有秦,三面環(huán)敵,在面對三方咄咄逼人的夾擊時,損失很大。尤其是來自秦國的威脅,更是讓魏國廟堂寢食難安。針對這種局面,魏國不得不放下中原霸主的身段,先是魏惠王與齊威王會盟,后來又與齊威王“徐州相王”,暫時穩(wěn)定了齊國。此時的楚國正是楚懷王時期,懷王時期的楚國在經(jīng)歷了唐昧改革之后,恢復(fù)了許多吳起改革時的措施,調(diào)整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利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度成為壓倒齊魏的超級大國。同為日漸上升的大國,“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2]。再加上魏國的挑唆,楚懷王也有意對日漸強大的秦國進行打擊,這對秦國來說是個巨大威脅。因此張儀在面見秦惠文王時就提出了弱楚的建議。
(三)張儀連橫的舉措
據(jù)《張儀列傳》記載,張儀是魏國人,但他的地位仍眾說紛紜?!薄秴问洗呵铩吩唬骸皟x,魏氏馀子?!保?]“馀子”的涵義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庶子;另一種是“馀子,嫡子之母弟也?!保?]按照周朝的宗法制原則,別妻之子才稱庶子,而“嫡子之母弟”,則是與嫡子同母,則不能稱之為庶子。對于他的身份不屬本文探討范圍,故存而不論。張儀師從鬼谷子,在魏、楚、趙碰壁之后,便來到了秦國,以其連橫策略說動秦惠文王而先為客卿后獲封為秦國第一相。秦惠文王如此重用,張儀也不辱使命,先是親自帶兵攻魏蒲陽,后以“質(zhì)子入魏”為誘餌騙取魏國上郡十五縣和少梁,之后更是周旋于諸侯之間,多次為秦國討得利益,化解秦國危局。
1.假意辭相,入魏周旋
秦惠文王在張儀的慫恿之下于公元前325年稱王,這引起了東方六國尤其是魏國的恐懼。在公元前323年,魏、齊、楚會于囓桑以加強彼此間的聯(lián)系。而張儀此時也加入到此會中來,以攪亂這次會盟。為了更加有效地拆解齊魏聯(lián)盟,張儀把突破口選在了自己的母國魏國,張儀假意辭去秦相之位,跑到了魏國擔任魏相,以達到讓魏國屈服的目的。只是這次魏相之行并不如意。張儀碰到了更能言善辯的惠施。正當張儀在魏國廟堂大肆吹噓攻齊、楚的好處時,惠施則巧妙地阻止了魏王的沖動。老魏王死后,襄王即位,張儀仍不如意。在魏國待了四年之后,無奈回到了秦國繼續(xù)擔任秦相。這次是連橫的第一次失敗。
2.先攻韓趙,迫魏就范
在經(jīng)歷了第一次失敗之后,張儀選擇了先攻韓趙,迫魏就范的策略。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17年派庶長疾伐韓趙,修魚一站,斬敵八萬,東方諸國震恐。就在此時,張儀再次游說魏襄王,先是夸大魏國的困境,分析“不事秦”與“事秦”的得失?!妒酚洀垉x列傳》記載了張儀的游說之辭:“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據(jù)卷、燕、酸棗,劫衛(wèi)取陽晉,則趙不南,趙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毋危不可得也。秦折韓而攻粱,韓怯于秦,秦韓為一,梁之亡可立而須也。此臣之所以為大王患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保?]緊接著又說明了秦聯(lián)合魏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弱楚,并不圖謀魏國土地。又威脅魏王“大王不聽臣,秦下甲士而東伐,雖欲事秦,不可得矣。”[4]最后又攻擊合縱之士“多奮辭而少可信”[4]。再加上惠施使楚的失敗,魏王終于還是“倍從約而因儀請成于秦?!保?]
這次的游說,不僅策略更為成熟,游說技巧也更為精妙,句句都是以魏國的利益為出發(fā)點,讓魏國廟堂難以辯駁。
3.兩次赴楚,拆散齊楚聯(lián)盟
在秦孝王時期,為了專一對付魏國,秦國與楚國一直有聯(lián)盟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一直持續(xù)到魏國事秦之前。魏國事秦之后,來自三晉的壓力減輕,此時秦國最大的敵人則變成了齊國和楚國。齊國雖強,然與秦并不接壤,因此這個時候秦國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楚國這個老鄰居。楚國的有識之士也看到了這種局面,楚國貴族屈原和大臣陳軫則力主連齊以抗秦。而早在公元前318年屈原第一次使齊時就已經(jīng)確立了齊楚聯(lián)盟。兩大強國聯(lián)盟抗秦,這無疑是晴天霹靂。拆散強大的齊楚聯(lián)盟,就成了秦國外交的當務(wù)之急。
張儀至楚之后,先是賄賂楚國朝臣,后又詐許楚懷王商於之地六百里,并約定“秦楚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4],并宣稱這是“北弱齊而西益秦”[4],兩家都得利的好事。戰(zhàn)略短視的楚懷王竟然相信了張儀的鬼話,并派一將軍前往交割商於之地。令楚懷王沒想到的是,張儀一入秦國便佯裝墮車,三月不出門。楚懷王這時不僅沒有絲毫懷疑,反而認為自己誠意不夠,“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罵齊王”[4]。后果則是不僅商於六百里之地沒有得到,反而得罪了齊國,“齊王大怒,折節(jié)而下秦”[4]。此事之后,張儀再次入楚,楚懷王不僅沒有殺了張儀,反而又相信了他把合縱比作“驅(qū)群羊而攻猛虎”[4]、“聚眾弱而攻至強”[4]的說法,又被“秦兵之攻楚也,危難在三月之內(nèi),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此其勢不相及也”[4]的威脅所震懾,又受到“舉宋而東指,則泗上十二諸侯盡王之有也”[4]的蠱惑,最終相信了張儀兩國太子互質(zhì),“長為昆弟之國,終身無相攻伐”[4]的許諾,“許張儀,與秦親”[4]。
4.先服韓齊,再服趙燕
在說服了楚國之后,張儀又前往秦國的另一個鄰居韓國游說。張儀首先點明了韓國的家底:國土狹小“地不過九百里”[4],軍糧短缺“無二歲之食”[4],兵少將寡“除守繳亭鄣塞,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4];緊接著就炫耀“秦帶甲百余萬,車千乘,騎萬匹……至不可勝計?!保?]又許以攻楚之利,最終年輕而未經(jīng)戰(zhàn)陣的韓王聽從了張儀事秦的要求。同樣的套路,張儀又相繼收服了齊、趙、燕。此時的張儀受封武信君,風光無限!
(一)秦國君臣的堅強后盾
秦惠文王自為太子時因觸犯商君之法而流落鄉(xiāng)野之后,對秦國疾苦多有了解,也對商君之法帶來的變化有了深切的認識,對商君之法的富國強兵深信不疑。因此在其即位之后,雖車裂商鞅,然商君之法猶行于秦境?;菸耐跫次恢酰捅憩F(xiàn)出了強烈的東出愿望,派出大良造公孫衍帥軍在雕陰大敗魏軍,斬首四萬五千,并俘虜魏將龍賈,迫使魏國歸還了部分河西之地。張儀的到來正適應(yīng)了惠文王東出的愿望,因此秦惠文王對張儀的支持是毫無保留的。整個秦惠文王時代,除了主動辭相之外,張儀一直是秦國的相。這就很好地證明了秦惠文王對張儀的信任。
與張儀同時代的樗里疾更是當時少有的名將,號稱“智囊”?!扒鼗萃醢四?,爵樗里子右更,使將而伐曲沃,盡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為將伐趙,虜趙將軍莊豹,拔藺。明年,助魏章攻楚,敗楚將屈丐,取漢中地?!保?]另外像司馬錯、嬴華等名將,司馬錯在與張儀爭論伐蜀時見解獨到,雖有爭論,但都是為秦國發(fā)展獻策,并無派系之爭嬴華更是與張儀通力合作,于秦惠王十年攻下魏國蒲陽。
最高統(tǒng)治者秦惠王的信任,諸多名將作為后盾,張儀才有了在東方諸侯面前縱橫捭闔的資本。在張儀第二次入魏勸魏事秦時,他就是挾修魚一戰(zhàn)之威而迫魏就范的。后來游說韓、齊、趙、燕,更是以秦國名將戰(zhàn)力作后盾的。
(二)高超的游說技巧
張儀在游說諸侯時,總是讓人覺得是站在諸侯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總是在為諸侯著想??偨Y(jié)起來,張儀的游說技巧有三個特點:循序漸進、曉以利害、軍事威脅。其一,首先張儀分析了當時魏國所處的不利環(huán)境,讓魏王失去與秦斗爭的勇氣;然后分析事秦與不事秦的利害,讓魏王對與秦斗爭產(chǎn)生動搖;最后以秦國的軍事力量作為威脅。讓魏國徹底放棄與秦對抗。這一整套的游說方案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循序漸進,使魏王在不知不覺中鉆進了張儀的陷阱。其二,張儀以較多的筆墨分析了事秦與不事秦的利害關(guān)系,而不是分析其仁義道德。讓魏王知道與秦對抗百害而無一利,而事秦則可以“無楚韓之患”[4]。這對于正處于楚韓威脅之下的魏王來說,是最大的誘惑。其三,張儀更是以軍事相威脅,直言宣稱“大王不聽臣,秦下甲士而東伐,雖欲事秦,不可得矣。”[4]赤裸裸的威脅,徹底打消魏王與秦對抗或保持中立的想法,使魏王不得不聽從張儀的安排。
(三)合縱諸侯矛盾重重,勾心斗角
雖然每次合縱,合縱國都有共同的敵人秦國。但合縱國內(nèi)部也是矛盾重重,各懷鬼胎。齊楚爭奪淮泗一線、各國為爭奪宋國而爭執(zhí)不斷,等等。公元前318年的一次合縱伐秦,魏國聯(lián)合了趙、燕、韓、楚共五國,最強大的楚國國君楚懷王更是被推為縱長。然而就是這次喧囂一時的“五國伐秦”,燕國遠離秦國,且國小貧弱,出工不出力;楚國雖為縱長國,楚懷王在意的是五國縱長這樣一個虛榮,而非真想全力伐秦;最后面的齊國更是居心叵測,一心想著趁火打劫。真心抗秦的也只有三晉,但是三晉實力已不足以與秦抗衡,因此,樗里疾在修魚斬首聯(lián)軍八萬,俘虜韓將申差?!拔鍑デ亍表暱掏呓?。就在修魚慘敗的同時,齊國也向趙、魏進攻,觀澤一戰(zhàn),趙、魏再敗。
縱橫家,就是以游說諸侯參與合縱或連橫為封侯拜相的策士。最著名的合縱派策士是蘇秦,最著名的連橫派策士則是張儀。這些縱橫家穿梭于諸侯之間,雖宣傳的主張只有兩項,但對于諸侯來說,都是國家生死存亡之際的重大選擇,會對諸侯產(chǎn)生生死存亡的影響。因此這些縱橫家呼風喚雨,舉手投足之間都是一國興亡之大事。正如孟子所說“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碧K秦身掛三國相印時更是“擬于王者”。無論是合縱還是連橫,都是諸侯國為自己的生存而采取的外交、軍事策略。但就歷史大勢而言,合縱是阻礙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止了暴秦的侵略行徑。而連橫,則有很大的積極性?!昂峡v僅僅是消極地減輕或消除來自某個強國的威脅,而連橫在消除威脅的同時,可以借力進行擴張?!保?]
[1](戰(zhàn)國)韓非著,(清)王先慎撰.韓非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8.
[2](西漢)劉向集錄.戰(zhàn)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戰(zhàn)國)呂不韋編纂,劉生良譯注.呂氏春秋[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2015.
[4](漢)司馬遷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4.
[5]吳婷,高群彬.淺議戰(zhàn)國時期連橫策略—以張儀連橫詐楚為例[J].學(xué)理論,2015(2):140.
2016-08-12
張良超(1991-),男,安徽阜陽人,貴州師范大學(xué)碩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先秦史。
K231.04
A
1672-4437(2016)04-00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