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璐 金小梅
?
兩個世界的爭奪
——論《霧都孤兒》兩種文本的解讀
◎高璐 金小梅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大發(fā)展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模式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許多同一時期的文學作品都對這些問題進行過反映,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狄更斯的《霧都孤兒》。狄更斯在小說《霧都孤兒》中對工業(yè)資本主義的虛偽和黑暗進行深刻揭露,對由于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造成的人性扭曲進行了無情的批判。
《霧都孤兒》 兩種文本 解讀
狄更斯的世界名著《霧都孤兒》中所涉及的每一個鮮活的個體也充分說明著,一個人作為單個個體,在社會大背景下形成的社會屬性特征必然受到當時社會發(fā)展的深刻影響。這部名著主要描繪了在19世紀大工業(yè)時代英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的情況下,社會發(fā)展的弊病對主人公奧利弗·特威斯特的成長影響,盡管主人公最終的結(jié)局是家庭大團圓的幸福,但是所經(jīng)歷的人性掙扎,從內(nèi)心純善到被迫行竊,再到內(nèi)心良善的堅守,充分地顯示出了在那樣一個大時代環(huán)境下善與惡兩個世界的斗爭。小說主人公奧立弗身世悲慘,一出生就意味著受苦,作為一名上流社會一夜風流的棄兒,注定要經(jīng)歷社會底層的種種磨難。奧利弗在孤兒院中艱難地度過了九年的生命,而后又遇見棺材店老板成為了一個學徒,但好運并沒有就此降臨。棺材店店主十分粗暴殘忍地對待他,甚至奧利弗時常要餓肚子。這樣的惡劣生活處境逼迫他逃離這種生活,不得不一個人去到倫敦尋找自己的生活。然而在現(xiàn)實中的殘忍又使得奧利弗做了扒手。雖然此后他也曾被富人布朗勞先生收留,但還是像以前一樣,好運沒有繼續(xù)停留,被扒手發(fā)現(xiàn)導致他又一次陷入賊窩。在小說中有一個情節(jié)是奧利弗被逼著進行偷竊,可當他看到同伴偷竊行為時自己卻懵了,一時間不知所措,眼睛睜得很大,流露出極大的恐懼,這也充分說明他仍然是一個良知尚存的人,在如此不堪的底層社會里,這樣的心靈顯得十分難得。從《霧都孤兒》中另一位人物南希的身世命運以及最后的人生結(jié)局安排,也可以明顯地看出善與惡兩個世界的對立沖突。南希本是一個內(nèi)心具有正義感和善良價值觀的人,但是從小就身處惡劣的環(huán)境,饑餓威脅著她的生命,作為一個被那個時代資本主義拋棄的一類人群,她選擇默默地迎接饑寒交迫的生活直到最終死亡還是違背社會法律和自己內(nèi)心價值觀去行竊、犯罪以維持卑微的生命,成了南希善與惡痛苦的內(nèi)心爭斗。當南希看到心地本來很善良的奧利弗加入自己所處的犯罪團伙中時,心理上是十分痛苦的,她并不想奧利弗也和自己一樣陷入惡的深淵。因此當費金等人要通過毆打逼著奧利弗去偷盜搶劫的時候,南希不顧自身安危,奮不顧身地去阻止和保護奧利弗,這正是南希自我良知被喚醒的表現(xiàn),她的善良之心也與費金等人的邪惡形成兩個世界強烈的對比。
文學與電影雖然是兩種差別很大的藝術表達方式,但是更多的時候卻能很好地交融在一起,電影常常可以以文學作品為基本故事基礎,文學也可以通過電影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提升自己的影響力。美國早期電影《亂世佳人》就是根據(jù)美國文學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而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影片。到目前為止,關于《霧都孤兒》的電影大概拍攝了二十多種的版本,幾乎成了電影院的常客。到了1948年,英國人這一次正式地將《霧都孤兒》好好地拍成了一部經(jīng)典的電影作品,也成為至今《霧都孤兒》所有影視版本中最為典型的一個。此后的幾十年里屢有《霧都孤兒》的影視作品面世,但這其中,要么是出于商業(yè)考量的快餐類型,要么是隨意抄襲的糟爛作品,很少出現(xiàn)具有價值的作品。大衛(wèi)·里恩版的電影《霧都孤兒》,全片以陰郁的畫面為主,敘述冷靜而客觀,就像倫敦城內(nèi)多年不散的濃霧,充滿了沉郁的氣息。這是一部黑白片,片中飾演奧利弗的小演員亞力克·吉尼斯表現(xiàn)極佳。影片全長116分鐘,而開頭就有長達10分鐘的沉默,只有畫面和聲音的組合:烏云、狂風、電閃雷鳴,接著就是暴雨,一個即將分娩的女人,在一條泥濘的鄉(xiāng)間小路上艱難前行。 狄更斯原著里面,整個故事很像倫敦城內(nèi)長時間以來不能散去的濃霧般的沉郁氣息,下層勞動人民命運被時代和少數(shù)看起來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人士玩弄,并且可悲的是這些下層人群之間也缺少相互之間的關愛和幫助,而多是彼此之間的利用與迫害。
《霧都孤兒》中許多人性本來純善的人,包括主人公奧利弗、南希等都沉淪過,干過許多壞事,經(jīng)歷了諸多的社會陰暗與墮落,但是最終仍以主人公奧利弗光明幸福的家庭團圓來結(jié)尾,這表明在狄更斯的展望中,善與惡的兩個世界斗爭的結(jié)果,必然是良善與正義戰(zhàn)勝黑暗與虛偽。關于人的屬性,馬克思曾有過經(jīng)典的論斷,即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在具有生物性的同時還具有著社會屬性。
(責任編輯 宋倩)
★本文系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霧都孤兒》權勢話語的語言學征象研究”(項目編號:15Q199);2014年度湖北文理學院教學研究項目“權勢的認知語用解讀與和諧英語課堂的構(gòu)建”(項目編號:JY2014058)。
(高璐,女,碩士,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