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觀點一:班會課應該用來解決班級事務。
目前,多數(shù)一線教師利用班會課總結(jié)本周班級工作,處理班級事務,解決學生問題,我覺得這樣才具有實際意義。國際事務、禁毒教育等主題,屬于學校德育工作范疇,應由校會來實施;節(jié)水和垃圾分類,雖和學生有關(guān),但在小學中高年級的《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地理及生物課中均有所涉及,所以班會課就沒必要再重復這些話題。如果召開這類主題的班會課,班主任在班會的實施過程中會有一定難度。班會就應用來解決班級事務,班主任沒精力、沒能力開這么紛繁復雜的班會。
觀點二:班會課應該有主題、成序列地開展。
班會課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應是有主題、成序列地開展。但是,學校經(jīng)常遭到上級教育部門“運動式教育”的干擾,臨時要求開展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時政教育等各類教育,這些要求最終又落到班主任身上,中斷了班主任本來系列化安排的班會課。作為班主任,不能因為“釣魚島事件”是時政熱點就把它硬塞到自己的班會課計劃當中,那樣的話,有時候可能會引起一些學生的反感,不利于班級管理工作正常開展。
觀點三:班會課和學科教學既要區(qū)分,也要相互配合。
我們都知道,節(jié)約用水是地理學科的內(nèi)容,遠離毒品、拒絕邪教是政治課的內(nèi)容,而歷史學科在講中日關(guān)系、地理學科在講中日疆域爭端的時候,也會涉及釣魚島問題,會從它們各自的學科角度對這些內(nèi)容加以介紹和分析,這些內(nèi)容在學科教學中雖然有所涉及,但廣度和深度都不夠,這就需要通過班會課再深入、細致地挖掘。再以“學習方法”主題班會為例,因為各學科的學習方法都不甚相同,如果本班的學科教師們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傳授一些學習方法,并不斷鞏固,效果豈不更好?僅靠一節(jié)班會、一位班主任是不能讓每個學生都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的。
觀點四:學生們需要的話題,班會課就應該涉及。
國家、學校、家長的需要,最終歸結(jié)為學生的需要,也應服務于學生的需要,所以班會課的開展當然應是符合學生的需要。社會、學校和學科教學都沒解決學生的需要,班主任作為學生人生的導師,當然有責任幫助學生來解決問題,所以召開班會解決共性問題顯然有必要。教師可以根據(jù)問題的緊迫性而定,如果釣魚島事件不是班級熱點,不是學生討論的焦點,沒有成為學生的需要,這樣的班會可以不開,或者不需要馬上開。但是,如果這個問題已經(jīng)成為班級熱議的焦點,甚至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極端的言論和行為,形成了不良的班級導向時,那么這個班會必須要開,并且要盡早開。
觀點一:班主任是班會課的主要承擔者。
我覺得班會課還是應該由班主任來實施。老班主任在各種“運動式教育”的錘煉下,成了“全能運動員”,以上班會基本都開過,再加上班主任對本班學生非常熟悉,能很好地抓住每個學生的特長與不足,能根據(jù)這些特長安排他們做不同的事,這就為班會課的正常進行提供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班主任們基本不會去開“釣魚島事件”這樣的主題班會,怕把握不住。
觀點二:班會課不應由班主任一肩挑。
班會課可以是班主任來實施,也可以是學科老師來承擔。如釣魚島事件、遠離毒品、拒絕邪教等主題班會,并非班主任們所擅長的,可以請有相關(guān)研究的教師、學科教師、有相關(guān)工作經(jīng)驗的家長來召開。有的學校改革了班主任制度,一個班級由3到4位教師構(gòu)成了班級教育小組、教師共同體,這幾位教師都是班主任,當然也都可以參與班會的實施。許多智慧的班主任們善于利用各種資源,邀請學生家長、校友、社會賢達開設相應的班會課,為學生們答疑解惑,指點迷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