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增梅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它不僅是學生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而且還是學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因此,教師要充分注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再加上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知識經(jīng)驗,不能夠正確地認識學習的重要性,這就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作用。而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的激發(fā)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去學習,就必須要營造一個和諧、有效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得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
一、營造情感氛圍
“萬事開頭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個好頭,不僅能為學生今后的進一步語文學習奠定基礎,而且能有效地集中學生散落在課間,散漫的心思,集中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教學之初,教師總會想方設法地進行教學預設和組織,給予學生新穎、獨特的感受,爭取一個“開門紅”。我在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通常會選擇一些朗朗上口的詩歌,或是激情澎湃的歌曲,也或者是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趣味的故事等,讓學生背背詩、唱唱歌、聽聽故事。背詩,能有效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唱歌能讓學生精神振奮;故事能為課堂教學埋下伏筆,這些都能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投入情感,將精神集中在學習內(nèi)容和活動中來。倘若是借班課,由于彼此之間不熟悉,我會先和學生就一些輕松的話題談話,在短時間里了解學生,并拉近師生的距離,為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
二、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因此,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多半都停留在形象、直觀的表面上,對于一些深奧的問題,則不能有效地認識和理解。這也就是說,傳統(tǒng)教師單純的說教式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效果是極其微小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小學生的智慧就在他們的指尖上?!睂W生的思維動起來,動手操作才是智力的源泉,發(fā)展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經(jīng)常組織一些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一方面能將書本上的知識更加直觀、生動化地現(xiàn)在學生面前,沖破傳統(tǒng)只是“講”與“聽”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驗一節(jié)充滿情趣的活動課。另一方面能通過實踐活動,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采用微笑授課
在課堂教學中,微笑授課,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一種簡單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每當學生看到老師發(fā)自內(nèi)心,洋溢在外的微笑時,會在心理上感受到自由、輕松,同時也會感覺到老師的可親、可敬。但是,在我們?nèi)粘5慕虒W中,教師多半都是板著臉,無處不在地樹立著師者威嚴。教師想要震懾調(diào)皮的孩子,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無可厚非,但是這樣同樣會在無形中扼殺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從而疏遠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自然不愿與其進行問題和情感的交流。其實,微笑是一種自信的表現(xiàn),對于學生來說,我們并不是要用威嚴去鎮(zhèn)壓,而是要用能力來征服。因此,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沉浸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首先,就要微笑吧,用自己歡快的情緒影響和感染學生。
四、創(chuàng)設懸疑氛圍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從而形成了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卻在課下昏昏沉沉地聽,長此以往,學生早已習慣了教師的自問自答,習慣于等待,習慣于被動地接受,課堂教學缺乏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教與學裂成了兩個陣營,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形式,通過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挑戰(zhàn)性、懸疑性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和求知欲望,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