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林芳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物質水平得以提升,教育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也包括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對幼兒的終身發(fā)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在這一階段,幼兒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么樣的雛形,可見加強幼兒教育很重要。但是在這一階段,如何使幼兒教育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走,是每一位幼兒教師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幼兒教師要正確對待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趨勢,協(xié)調好教育發(fā)展中的度,不僅要避免過早地讓幼兒接觸教育所起到的揠苗助長的反效果,而且也要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來防止幼兒的知識與小學教育任務脫節(jié)。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園采取小學教育的方式方法,把幼兒當成小學生來進行教育的一種傾向。這一現(xiàn)象如果把握不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阻礙幼兒童年的發(fā)展,將幼兒過早禁錮于學習壓力之下。從長遠的發(fā)展來看,幼兒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等的重要時期,如果教師在這一階段沒有采取對應的教育措施來培養(yǎng)學生這些能力,就會使得學生錯失重要的發(fā)展機會。在解決這一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才能有效解決,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1.兩種極端的問題
幼兒教育要避免兩種極端,一種是幼兒的幼兒園生活全程都充斥著小學教學的內容;另一種則是幼兒的幼兒園生活以玩樂為主,不與小學生活相連接,導致學生不能夠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兩種模式下的教學活動都是不利于幼兒發(fā)展的。
2.過度銜接的問題
幼兒園的教師都是從小班開始帶起,帶到大班之后再回來帶小班這樣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帶班教師一般在大班階段,其教學內容就會傾向于小學化,這一思維模式也由于帶班制度而影響到小班教學,往往會受到之前帶大班時期的影響,從而在教授小班階段的幼兒過程中傾向于小學化模式。
3.家庭的影響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構成影響幼兒發(fā)展的最為主要的兩大因素。作為家長,一直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會讓幼兒過早接觸識字、寫字、英語、數(shù)學等方面,正是由于家長之間存在這種攀比風氣,才使得幼兒教育出現(xiàn)小學化的現(xiàn)象,太早地讓孩子成長只會遏制他們的樂趣。幼兒教育小學化,如果能夠在教育過程中正確把握住發(fā)展的尺度,對幼兒的發(fā)展而言是有好處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如來自家長的壓力、社會大環(huán)境的壓力等,致使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發(fā)展中的度早已失衡,也就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反而帶給幼兒一定的學習壓力。
二、協(xié)調好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對策
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傾向,不能完全認為就是壞的,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對待,對幼兒的日后發(fā)展必然是有好處的。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與研究。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
由于幼兒年齡偏小,本能地會對熟悉的人與物產(chǎn)生依賴心理,循環(huán)帶班模式讓教師從小班開始帶起,到幼兒結束幼兒園的生活進入小學為止,使得幼兒產(chǎn)生心理依賴感,不懼怕幼兒園生活。對于這一制度下產(chǎn)生的小學化傾向,我們可以從加強師資建設入手。加強師資最主要的還是以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為主,學會自我調節(jié),學會在大班與小小班的授課當中轉換角色,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開展適合幼兒目前發(fā)展情況的教學活動。
2.提高家長思想認知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正確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了解家長對自己子女的教育,讓家長不要過早地將自己的子女帶入小學教學中,在這一階段不要讓幼兒參加過多的培訓班,可以按照幼兒園的進度,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合適的培訓,這樣才能達到一箭雙雕的作用。在大班的下半學期,家長可以幫助自己的子女進行小學知識的學習,在其余時間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多帶幼兒接觸不同的事物,釋放幼兒的天性,從而培養(yǎng)相應的能力。
3.建立有效的教育評價指標和機制
為了使幼兒教育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預防和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必須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評價機制。首先,從現(xiàn)階段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構建一個明確的評價指標,在指標的作用之下,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嚴格按照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其次,在指標的基礎上,建立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合理做出有效的評價,能夠起到正確指導的作用。
治理幼兒教育的小學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平衡好發(fā)展的度,發(fā)揮家長的作用,讓孩子在不同年齡段享受到不同的樂趣,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嚴仲連,蓋笑松.論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合理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