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晉峰
毒得有度
梁晉峰
常言道:“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逼渲械摹岸尽?,是“度”字的仄聲誤傳。
竊以為,“量”“度”兩字同義,而“君子”與“丈夫”本不相同,反而是“毒”更恰當些,但“度”也未嘗不可,畢竟唯有毒得有度,才能毒之成時、毒之成史、毒之成事。
時勢豪情多君子,度中有毒方丈夫。這里不妨從想當君子的項羽談起:鴻門宴上,他與劉邦把酒言歡,自有君子氣量;兩軍陣前,他挾劉父勢欲殺之,也有霸王的氣勢。雖最終兵敗落了個自刎烏江的結(jié)局,但后人仍敬重他的光明磊落。 反觀漢王劉邦,于席間曲意逢迎,一副稱臣做派;叫陣時支支吾吾,大耍無賴。 然而,藏在光明與無賴下的便是君子之度和丈夫之毒,世人都說:“項羽空有大度,終成婦人之仁;劉邦狠毒,卻開創(chuàng)一代王朝?!逼鋵?,仔細想想,堂堂楚霸王又哪能不毒?出道時拔劍斬太守,勝秦時放火焚阿房,都是育度于毒。而一朝開國之君又怎會無度?不論出謀劃策的究竟是不是手下之人,至少劉邦擁有用人不疑、從諫如流的心胸,做事手段更是彰顯出他藏毒于度的謀略。 可見毒得有度,才能成就時勢,此謂毒之成時。
度中有毒不僅關乎一時成敗,更在歷史發(fā)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正如17世紀的英國資本家,為了利益聚集在一起,在國內(nèi)國外、封建資本之間搖擺不定。 王權在上時,他們默默發(fā)展,是忍;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他們奮起斗爭,是勇;封建者反攻倒算時,他們引威廉入主,是智。有智有勇卻又能忍能受,在利益的推動下,他們從資本家變成了戰(zhàn)斗者,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他們的革命是“光榮”的,為人稱道,但大多數(shù)人往往忽略了輝煌成就下那些妥協(xié)、背叛和曲意迎合……也許一切都是利益在推動,但仍不能掩蓋那些“大丈夫”的成功。 一旦披上了“度”的外衣,無論本身的毒有多深多甚,都會被視為一種有度的毒,寫下史詩。 此謂毒之成史。
常人也許不能成就時勢,更不能成就歷史,但做大事往往也要度中有毒。 看那些留名青史的大多是所謂的“梟雄”,而志士或隱者多半只會留下謙謙之風的佳話。 討論毒與度,本就與君子無關,君子最多被用來做個反襯罷了。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高風亮節(jié)、滿腔熱血,容不下一點“毒”,于是他成了“隱”君子,潦倒一生;張居正從一個小官員,左右逢源,一路爬到權利之巔,反而實現(xiàn)了杜甫的理想——治國。 這是多么真實而又充滿諷刺的例子??!近代史上,當列強的堅船利炮打破國門,清政府無毒的度和義和團無度的毒,都使當時的國家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該度無度,就是不自量力;該毒不毒,就是自取其辱。 唯有毒得有度,才能謀事成事,此為毒之成事。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對于“毒”的謬傳,即使改回了“度”字,那些成事的“丈夫”與成仁的“君子”也會將它再演變回“毒”,讓毒得有度,從而成就時勢、成就歷史、成就世事。
(指導教師 李 媛)
(責任編輯 曹 懿)